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和凯拉什·萨蒂亚尔蒂
本文关键词:马拉拉·尤萨夫扎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原标题:新闻人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和凯拉什·萨蒂亚尔蒂
国际在线消息:挪威诺贝尔委员会10日宣布,把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儿童权利活动人士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和凯拉什·萨蒂亚尔蒂,以表彰他们反对压制儿童和青少年、为所有儿童争取教育权所进行的斗争。
马拉拉·尤萨夫扎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
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马拉拉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马拉拉来自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父亲齐亚丁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塔利班武装2007年占领了斯瓦特地区,实施严厉的教法,并关闭当地女子学校,禁止女孩接受教育。但齐亚丁却说:“就算死,也不能放弃教育。”
在父亲的鼓励下,2009年,时年12岁的马拉拉开始用笔名在英国广播公司乌尔都语网站撰写博客,通过儿童的视角和笔触来讲述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马拉拉在博客中提倡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逐渐引起外界关注,但也激怒了塔利班。
2012年10月9日,一名塔利班枪手登上了马拉拉乘坐的校车,质问“谁是马拉拉”。在确认身份后,这名枪手近距离向马拉拉头部开枪。
这一枪击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伤势严重的玛拉拉先后在巴基斯坦和英国接受治疗,最终奇迹般康复,很幸运子弹没有伤到她的大脑。伤愈后,马拉拉继续投身于提倡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活动中。
2013年4月,马拉拉登上了美国《时代》的封面,并被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7月,联合国宣布将她的生日定为“马拉拉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发表讲话时说,极端分子袭击马拉拉恰好证明了他们最害怕什么,那就是一个拿着书的女孩。
2013年7月12日,马拉拉16岁生日这一天,她在联合国青年大会发表演讲,她用平静而坚定的声音说:“我不会在威胁中后退,一定要为弱势孩童、特别是女孩子们呼吁,要争取和实现平等教育权。” “坏人们以为能阻止我们达成目标,能吓退我们的雄心壮志,但是我们没有被吓怕——软弱、恐惧、失望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坚强、力量和勇气。”
本月10日,马拉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传来,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发言人对此表示谴责。而身在英国伯明翰的马拉拉则召开发布会,她说,这么多的人为争取儿童权利工作着,自己非常高兴,从不感到孤单。
全球反童工领袖--萨蒂亚尔蒂:解救数万名童工
萨蒂亚尔蒂1954年1月11日在印度中央邦出生。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的印度,萨蒂亚尔蒂继承了“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传统,通过和平示威抗议对儿童实施经济剥削。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保护儿童权益,解救了数万名童工。
1980年,萨蒂亚尔蒂发起了“拯救儿童运动”,并把重点放在一些加工厂,这些工厂普遍存在一些“合约童工”。这些童工因为家人欠下债务,不得不在工厂工作,但因为收入微薄难以偿还债务,往往被再次转卖和奴役。
上世纪90年代,萨蒂亚尔蒂创建“全球反童工游行”,致力于解救全球数百万遭到奴役的儿童。萨蒂亚尔蒂在“全球反童工游行”网站上说:“雇用儿童是违法的、不道德的。”
就在上周,他曾表示,不彻底取缔童工,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就不可能得到保障。他写道,全世界“必须认识到,童工和受教育权的丧失是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萨蒂亚尔蒂10日通过媒体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这次获奖能让更多人关注全球儿童权益,并邀请马拉拉与他一起努力。
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说:“一个是印度人,一个是巴基斯坦人。他们能够在争取受教育权,反对极端主义的领域共同奋斗,这一点非常关键。今天,世界上大约有1.68亿名童工。在2000年,这个数字还要高出7800万。世界距离取缔童工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本文关键词:马拉拉·尤萨夫扎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wd/4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