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科技报西南_大众科技报
本文关键词:大众科技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报通讯员 蒋海波
2008年,河南省郑州市科协将坚持三个创新: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四项建设:政策法规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平台建设和科协自身建设;推进五个重点:科普惠农兴村、社区科普大学、科技学术年会、院士工作站、科技馆新馆建设。搭建平台,发挥科技工作者主动性、创造性,使科技工作者成为引领郑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
硕果累累看07
趁时光尚未走远,让我们打开时间的记忆库。
2007年,郑州市科协串串成果历历如昨:
——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办理各类技术合同认定登记864项,合同总金额1.66亿元,实现技术交易额1.04亿元。
——启动“三创一带”活动。惠济区、中牟县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荣誉称号,全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达到6个,295个农技协、228个科普示范基地被纳入河南省“三创一带”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管理。
——建好“一站一栏一员”。郑州市科协在全市69个乡镇和74个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建立了科普活动站,746个行政村建成了科普宣传栏,609个行政村确定了科普宣传员,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解决技术难题,推广先进技术,充分利用科协组织的信息资源和智力优势为农民群众服务。
——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获得2个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1个先进个人;
获得3个河南省先进单位和2个先进个人;6个农技协和6个科普示范基地获郑州市先进单位,4人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郑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二十一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1个项目被省科协推荐参加全国大赛,7个项目荣获全国大赛二等奖,郑州市科协被评为全国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创办社区科普大学。建成51所社区科普大学分校,2000多名市民成为大学学员。
——增强科普场馆服务功能。作为中国科协全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3个重点试点单位之一,先后培训中小学校长300余名,中小学教师3000名,举办活动15次,
150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活动。郑州科技馆被中国科协评为2007年度全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工作一等奖。
——搭建科普社会化服务平台。市科协承办的河南省暨郑州市200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共组织149项专业活动,10万多人参加活动,被评为2007年河南省优秀组织单位。
——学术交流促进自主创新。成功举办了2007首届郑州科技学术年会,设立1个主会场、9个专题分会场、6个专家论坛,,组织89场学术报告与学术研讨,收集交流学术论文300余篇,7位院士、近百名专家、教授与会作学术报告。
——科协形象进一步提升。创办了《郑州科协》杂志、《郑州科协信息》、郑州科协网站,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对科协工作进行了360多次报道,科协的社会形象得以提高。
……
这只是过去一年郑州市科协工作亮点中的一部分,实实在在的数字,鲜活的事例,连串的荣誉,凝聚着郑州市科协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2008年翻开了新的一页,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又开始谋划新一程的耕耘和跨越,描绘新的蓝图,谱写新的篇章,努力实现工作上4个新的突破,为郑州市跨越式发展抒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工作突破一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总结先进经验、加强督促检查基础上,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指导,大力开展科普工作,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要点》和工作方案,抓好重点项目。
资源共建共享,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协优势,使科普工作从以科普活动为主转向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主,挖掘和利用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科普资源,发挥科技馆等科普教育阵地的科普展教功能,增加临时展览次数,深入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等工作。
加强农村科普,促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加强对受表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的指导、监督,确保奖补资金的合理使用,切实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三创一带”活动,组织实施“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进一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
加强青少年科普,增强创新能力。办好第十四届郑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积极承办好第十三届全国“华罗庚杯”数学邀请赛郑州赛区的预决赛;继续做好郑州市青少年科学DV拍摄比赛的组织工作。
创新城区科普,提高市民素养。继续创办社区科普大学,在建成51所社区科普大学的基础上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完成配套建设工作,扩大社区科普大学的覆盖面。认真完成创建文明城市指标任务,努力达到市区所有的街道办事处建有科普活动场所。按照“四进社区”的要求,继续创建评选一批省、市级科普示范社区。
搞好主题科普,培育科普品牌。继续举办全国科普日等影响大、内容多、辐射力强的大型科普活动,加强策划、协调和资源共享,不断增强影响力,扩大覆盖面。积极动员郑州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会员参加各种科普活动。
2008工作突破二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跨越式发展
推动自主创新,促进跨越发展。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协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科技工作者针对郑州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力争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有所作为。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注重消化吸收后再创新,促进郑州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科技工作者创造条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创新。
搞好学术交流,引领自主创新。协助省科协办好即将在郑州举办的中国科协年会,做好科技创新与工业强市战略论坛、科技咨询分会场等工作,并邀请两院院士、著名专家围绕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研讨和决策咨询论证工作。要积极组织动员市属各学会参加中国科协年会,促进学科交流与建设。
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成果转化。根据郑州市经济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深入开展金桥工程和依托企业科协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部分重点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或重点行业专家服务团,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建设科技专家人才数据库,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联合,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提高企业科协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协系统科技咨询业资源整合,进一步拓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企业工商及税收代征代缴工作服务范围。
2008工作突破三
服务科技工作者
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增强服务意识,搭建服务平台。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搭建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服务平台。继续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力度,联合市人事局、市妇联继续评审、表彰郑州市第三届“十大科技女杰”和“巾帼科技带头人”,评选表彰郑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四届郑州市青年科技奖,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建功立业。
畅通联系渠道,维护合法权益。及时了解和反映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树立依法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的意识,做好科技工作者的知心人。重视科技人员的建议与呼声,探索建立科技人员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机制,提高服务决策的水平。
2008工作突破四
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机关建设,打造“三型”机关。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科协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科协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工作效率。
加强组织建设,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协基层组织,积极推进在条件成熟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科协,发挥其在科技进步与创新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科协组织。不断壮大反邪教协会队伍,尽快形成以各级科协为依托的、强有力的反邪教组织体系。尽快建立健全老科协组织,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优势。
推进场馆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做好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选址、方案招标、新馆内容建设大纲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上报审批等工作。做好科普画廊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协机关、二级机构办公设施、设备条件建设。
规范学会管理,促进学会发展。大力促进学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各级学会加强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完善学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重点发展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学科优势的基础性学会、与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较高的应用性学会、代表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前沿性学会,提高学会独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促进学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围绕“四个体系”,开展调查研究。在全市科协系统开展“调研提高年”活动,围绕社会化科普服务体系、学术交流服务体系、科技咨询服务体系、科技工作者服务体系等4个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专题调查研究,为推动郑州市科协事业进一步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新方法、新方式和新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科协品牌。利用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深入人心,让科技成为郑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力“引擎”。强化对外交流,通过市科协网站、《郑州科协》杂志、《科协信息》等平台,宣传科协系统工作动态,扩大科协影响。
本文关键词:大众科技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zy/11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