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野生枇杷种质对铵态氮的吸收及利用效率差异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1-08-07 15:03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22个野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种质的实生幼苗为材料,采用土培和营养液培养方法,对不同铵态氮水平下各材料的株高、植株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及吸收效率、氮效率以及对NH4+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表观米氏常数(Km)和NH4+流入根系的速率(α)进行测定,分析以上指标在种质间的差异及其相互作用和相关性,并划分不同野生枇杷种质的氮效率类型。结果表明:(1)实生幼苗的干重、铵态氮吸收量及氮效率在种质间和铵态氮水平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2个野生枇杷种质植株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铵态氮吸收效率、氮效率变异系数(CV)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分别为21.09%和16.87%、17.06%和20.00%、36.67%和40.21%、36.71%和40.24%、21.05%和19.21%;不同野生枇杷种质对NH4+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Imax
【文章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2020,40(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高氮和低氮水平下不同野生枇杷种质幼苗的株高
相关分析结果(表5)表明,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野生枇杷实生幼苗的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及吸收效率与氮效率、Imax值、α值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吸收效率、Imax值、α值的增大,对野生枇杷实生幼苗生物量和氮效率增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Km值与上述氮营养指标间的关系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随介质中NH 4 + 与野生枇杷根系的亲和力增强,对改善上述氮营养指标有显著的作用。进一步将上述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大小进行比较可看出,氮营养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大小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差异不大,然而NH 4 + 吸收动力学参数的相关系数在低氮水平下比高氮水平明显变小了,这可能与低氮水平下不同种质的NH 4 + 吸收动力学特性差异增大有关。2.4.2 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通径分析
高氮和低氮水平下不同野生枇杷种质幼苗的干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研究[J]. 姜瑛,戚秀秀,李祥剑,汪强,谭金芳,韩燕来,李培培.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6)
[2]4种梨实生苗硝态氮和铵态氮利用特性研究[J]. 葛顺峰,夏营,沈红艳,张莉莉,要雅倩,刘松忠,姜远茂. 核农学报. 2019(04)
[3]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氮利用效率及其分类研究[J]. 何丹丹,贾立国,秦永林,樊明寿. 作物学报. 2019(01)
[4]不同烟草基因型氮素吸收效率与利用效率差异[J]. 钟思荣,陈仁霄,陶瑶,龚丝雨,何宽信,张世川,张启明,刘齐元. 中国烟草科学. 2017(04)
[5]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氮素利用差异的分析[J]. 熊淑萍,吴克远,王小纯,张捷,杜盼,吴懿鑫,马新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2)
[6]不同配比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对枇杷实生苗氮素吸收动力学及生长的影响[J]. 马检,樊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6)
[7]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J]. 王小纯,王晓航,熊淑萍,马新明,丁世杰,吴克远,郭建彪.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3)
[8]北方地区不同黄瓜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J]. 赵春波,宋述尧,赵靖,张雪梅,张越,张松婷.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8)
[9]不同菠菜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评价[J]. 刘敏娜,刘晓霞,丁文雅,陈秋会,林咸永.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2(05)
[10]不同种源速生桉幼苗氮素效率的差异[J]. 熊柳梅,杨连春,刘永贤,莫钟柏,陈桂芬,刘斌,黄晓棠,王凤琴,黄玉溢,谭裕模,区惠平. 西南农业学报. 2012(04)
本文编号:3328015
【文章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2020,40(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高氮和低氮水平下不同野生枇杷种质幼苗的株高
相关分析结果(表5)表明,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野生枇杷实生幼苗的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及吸收效率与氮效率、Imax值、α值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吸收效率、Imax值、α值的增大,对野生枇杷实生幼苗生物量和氮效率增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Km值与上述氮营养指标间的关系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随介质中NH 4 + 与野生枇杷根系的亲和力增强,对改善上述氮营养指标有显著的作用。进一步将上述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大小进行比较可看出,氮营养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大小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差异不大,然而NH 4 + 吸收动力学参数的相关系数在低氮水平下比高氮水平明显变小了,这可能与低氮水平下不同种质的NH 4 + 吸收动力学特性差异增大有关。2.4.2 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通径分析
高氮和低氮水平下不同野生枇杷种质幼苗的干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研究[J]. 姜瑛,戚秀秀,李祥剑,汪强,谭金芳,韩燕来,李培培.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6)
[2]4种梨实生苗硝态氮和铵态氮利用特性研究[J]. 葛顺峰,夏营,沈红艳,张莉莉,要雅倩,刘松忠,姜远茂. 核农学报. 2019(04)
[3]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氮利用效率及其分类研究[J]. 何丹丹,贾立国,秦永林,樊明寿. 作物学报. 2019(01)
[4]不同烟草基因型氮素吸收效率与利用效率差异[J]. 钟思荣,陈仁霄,陶瑶,龚丝雨,何宽信,张世川,张启明,刘齐元. 中国烟草科学. 2017(04)
[5]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氮素利用差异的分析[J]. 熊淑萍,吴克远,王小纯,张捷,杜盼,吴懿鑫,马新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2)
[6]不同配比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对枇杷实生苗氮素吸收动力学及生长的影响[J]. 马检,樊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6)
[7]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J]. 王小纯,王晓航,熊淑萍,马新明,丁世杰,吴克远,郭建彪.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3)
[8]北方地区不同黄瓜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J]. 赵春波,宋述尧,赵靖,张雪梅,张越,张松婷.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8)
[9]不同菠菜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评价[J]. 刘敏娜,刘晓霞,丁文雅,陈秋会,林咸永.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2(05)
[10]不同种源速生桉幼苗氮素效率的差异[J]. 熊柳梅,杨连春,刘永贤,莫钟柏,陈桂芬,刘斌,黄晓棠,王凤琴,黄玉溢,谭裕模,区惠平. 西南农业学报. 2012(04)
本文编号:3328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zy/332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