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对辣椒根腐病菌毒力的测定
发布时间:2021-09-08 10:08
利用菌落生长直径法测定出12种新型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对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活性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浓度都为200 μg/mL的情况下,12种新型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对腐皮镰孢菌的抑菌率达46.60% ~ 83.96%。其中,化合物N-(3-氯苄基)-1H-苯并咪唑、N-(3,5-二氯苄基)-1H-苯并咪唑和N-(3,4-二氯苄基)-1H-苯并咪唑对腐皮镰孢菌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83.96%、79.62%和77.25%,此3种化合物对辣椒根腐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36.92 μg/mL、16.19 μg/mL和62.88 μg/mL,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开发成为新型农药杀菌剂的潜力。
【文章来源】:辣椒杂志. 2020,18(04)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供试菌株
1.3 培养基
1.4 含药培养基制备的方法
1.5 抑菌率的测定
1.5 EC50值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型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
2.2 目标化合物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毒力回归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J]. 高文章,韩新才,代文哲,巨修炼. 棉花科学. 2020(04)
[2]2019年辣椒科学研究进展[J]. 吴永红,周书栋,李雪峰,郑井元. 辣椒杂志. 2020(02)
[3]棚栽辣椒根腐病发生与综合防控[J]. 马骁. 西北园艺(综合). 2020(01)
[4]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性质及检测技术[J]. 尤娟,郭宏斌,曾绍东,刘元靖,王明月. 农药. 2016(12)
[5]苯并咪唑类药物研究进展[J]. 孟江平,耿蓉霞,周成合,甘淋玲. 中国新药杂志. 2009(16)
[6]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J]. 张英,杨松,宋宝安,胡德禹. 农药. 2008(03)
[7]辣椒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 刘丽云,刘晓林,刘志恒,王福妹,穆丽松.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01)
[8]创制杀菌剂啶菌恶唑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Ⅰ)——番茄灰霉病[J]. 司乃国,张宗俭,刘君丽,李志念,张冬明,陈亮,王力钟. 农药. 2004(01)
[9]保护地辣椒根腐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J]. 郭彩霞,袁灵恩,秦娜. 蔬菜. 1999(06)
本文编号:3390598
【文章来源】:辣椒杂志. 2020,18(04)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供试菌株
1.3 培养基
1.4 含药培养基制备的方法
1.5 抑菌率的测定
1.5 EC50值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型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
2.2 目标化合物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毒力回归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J]. 高文章,韩新才,代文哲,巨修炼. 棉花科学. 2020(04)
[2]2019年辣椒科学研究进展[J]. 吴永红,周书栋,李雪峰,郑井元. 辣椒杂志. 2020(02)
[3]棚栽辣椒根腐病发生与综合防控[J]. 马骁. 西北园艺(综合). 2020(01)
[4]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性质及检测技术[J]. 尤娟,郭宏斌,曾绍东,刘元靖,王明月. 农药. 2016(12)
[5]苯并咪唑类药物研究进展[J]. 孟江平,耿蓉霞,周成合,甘淋玲. 中国新药杂志. 2009(16)
[6]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J]. 张英,杨松,宋宝安,胡德禹. 农药. 2008(03)
[7]辣椒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 刘丽云,刘晓林,刘志恒,王福妹,穆丽松.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01)
[8]创制杀菌剂啶菌恶唑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Ⅰ)——番茄灰霉病[J]. 司乃国,张宗俭,刘君丽,李志念,张冬明,陈亮,王力钟. 农药. 2004(01)
[9]保护地辣椒根腐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J]. 郭彩霞,袁灵恩,秦娜. 蔬菜. 1999(06)
本文编号:3390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zy/339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