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内温湿度生态调控对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05 22:20
灰霉病是草莓设施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设施内的高湿环境是灰霉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本文以绿色生态防控为抓手,研究了通风时长对棚内温湿度变化和灰霉病发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春草莓栽培期间,不论晴天、雨天,增加通风换气时间都能降低草莓设施内空气湿度;延长通风时间使灰霉病病情指数下降,灰霉病为害程度减轻。因此,冬春季草莓设施栽培只要在第二、三花序集中开花时适当提高棚温,以保障花粉萌发,其他时间在保证棚内夜温不低于5℃的情况下,应尽量延长通风时间,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避免棚内长期高湿状态,可降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为害程度,保障草莓果品质量安全。
【文章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2020,61(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2018—2019年草莓设施大棚内
病情调查结果显示,延长通风时间对于整体灰霉病的发病率影响较小,发病率与正常开棚相比并没有明显下降。但病情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延长通风时间对于减轻病害为害具有一定作用,其病情指数7级、9级的花或幼果的比例要明显更低,病情指数3级的花或幼果占比最高;而正常时间开棚通风的病情指数7级的花或幼果占比最高。提前1 h开棚能使设施内这一时段的平均湿度较正常时间开棚的下降7%左右,并能使设施内湿度在1 h内下降到81%左右,而有研究表明,当湿度在81%以下时对草莓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8],因此,延长通风时间可适当减轻灰霉病为害(图4)。图3 红颊和越心草莓灰霉病发病消长动态
红颊和越心草莓灰霉病发病消长动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草莓灰霉病研究进展[J]. 张国珍,钟珊. 植物保护. 2018(02)
[2]草莓灰霉病发病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王华弟,沈颖,赵帅锋. 浙江农业科学. 2017(12)
[3]高湿环境对设施栽培作物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袁小康. 贵州农业科学. 2017(11)
[4]几种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分析[J]. 杨肖芳,童英富,苗立祥,张豫超,蒋桂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3)
[5]保护地主要园艺作物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J]. 孟祥东,傅俊范,周如军,严雪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03)
[6]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J]. 樊慕贞,朱杰华,黄天成,郝勤彦,刘景芬,田锋,段立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02)
本文编号:3478612
【文章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2020,61(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2018—2019年草莓设施大棚内
病情调查结果显示,延长通风时间对于整体灰霉病的发病率影响较小,发病率与正常开棚相比并没有明显下降。但病情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延长通风时间对于减轻病害为害具有一定作用,其病情指数7级、9级的花或幼果的比例要明显更低,病情指数3级的花或幼果占比最高;而正常时间开棚通风的病情指数7级的花或幼果占比最高。提前1 h开棚能使设施内这一时段的平均湿度较正常时间开棚的下降7%左右,并能使设施内湿度在1 h内下降到81%左右,而有研究表明,当湿度在81%以下时对草莓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8],因此,延长通风时间可适当减轻灰霉病为害(图4)。图3 红颊和越心草莓灰霉病发病消长动态
红颊和越心草莓灰霉病发病消长动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草莓灰霉病研究进展[J]. 张国珍,钟珊. 植物保护. 2018(02)
[2]草莓灰霉病发病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王华弟,沈颖,赵帅锋. 浙江农业科学. 2017(12)
[3]高湿环境对设施栽培作物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袁小康. 贵州农业科学. 2017(11)
[4]几种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分析[J]. 杨肖芳,童英富,苗立祥,张豫超,蒋桂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3)
[5]保护地主要园艺作物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J]. 孟祥东,傅俊范,周如军,严雪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03)
[6]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J]. 樊慕贞,朱杰华,黄天成,郝勤彦,刘景芬,田锋,段立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02)
本文编号:3478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zy/347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