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柑橘生产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1-12-12 03:15
【目的】农作物空间格局的本质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深刻理解农作物空间格局及时空变化有助于揭示农业生产过程中"人类-自然"综合体的复杂关系,为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土地系统优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本文以四川省柑橘生产空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分析法、GIS技术、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对1980-2015年四川省柑橘生产空间的格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980-2015年间,四川省柑橘生产空间呈现扩张态势,空间分布表现出高度集聚,且集聚态势稳步提高。在县域尺度上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呈现出"西冷东热"的空间结构。空间扩张大致可划分为快速扩张期(1980-1995年),强烈震荡期(1995-2005年),扩张恢复期(2005-2015年)3个阶段。四川省柑橘生产空间重心以"慢—快—慢"的运动特征,整体往西南部迁移。对四川省柑橘生产空间分异具有强烈影响力的影响因素排序:生产要素类>气候因素>地形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四川省柑橘生产空间表现出以生产要素驱动为主,自然条件为辅的"自然-社会"驱动格局。【结论】地理探测器模型是研究区域要素分异的重要方法,通过...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2020,33(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的类型
图3 不同时期四川省县域新增柑橘面积空间分布表3 1980-2015年四川省柑橘面积Moran指数变化Table 3 Changes of moran index of citrus area in Sichuan province from 1980 to 2015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Moran’S I 0.41 0.42 0.42 0.41 0.40 0.42 0.39 0.38 Z值 8.92 9.05 9.00 8.92 8.74 9.13 8.70 8.39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意义】农作物空间格局的本质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它集中反映了人类对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利用的过程,是作物种植类型、生产分布、种植结构、熟制方式等一系列信息在区域范围内的空间表达[1-2]。深刻理解农作物空间格局及时空变化有助于揭示农业生产过程中“人类-自然”综合体的复杂关系,为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土地系统优化提供重要依据[3-4]。因此,农作物空间格局一直是农业土地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前人研究进展】当前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格局变化与驱动因素两方面。在空间格局变化方面,已有研究利用Moran’s I指数、产业重心、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系数等方法对生产空间格局时空变化展开特征研究。如杨万江(2011)、程勇翔(2012)、刘珍环(2013)分析了近30年中国水稻生产空间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发现水稻生产空间在东南沿海省份呈现缩减,在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出现扩张,整体生产空间总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5-7]。陈欢(2015)、杨艳昭(2016)、李欠男(2017)系统分析了我国玉米1978-2015年的生产空间变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生产空间趋于集中,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生产空间具有“北增南减”的趋势,生产重心向东北方移动明显[8-10]。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国之根本。因此,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粮食作物,而对于经济作物关注较少。在驱动因素研究上,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解释作物空间格局变化。自然因素主要集中于气候因素变化来,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深刻影响着我国粮食空间格局,尤其是东北地区粮食空间格局。杨晓光(2011)、云雅如(2005)等研究认为粮食作物空间格局同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气候增暖明显使得我国水稻种植北界已达52°N左右的呼玛地区,较20世纪80年代初北移了约4个纬度,双季稻生产空间在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也呈现北移趋势[11-12]。郝志新(2001)、邓振镛(2008)、李克南(2013)等研究结果显示冬小麦种植北界与20世纪50年代所确定的界限相比,已经从长城沿线推移到了42.5°N,在宁夏-甘肃及河北-辽宁北移趋势最明显,可种植最高海拔也由海拔1800 m上升到了2200 m[13-15]。谭杰扬(2014)指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所表现出的北移东扩态势,与≥10 ℃积温的空间分布以及温度生长期长度有密切的关系[16]。王琛智(2018)的研究表明地形因素,尤其是高程造成了湖南省水田分布和热量分配在北部平原地区的不匹配,直接对水田分布的空间格局影响[17]。还有学者从土地、劳动力、技术进步、制度政策、市场区位等人文因素出发解释驱动机制。刘彦随(2009)、金涛(2014)、聂雷(2015)等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我国北方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以及东部南部耕地资源被挤占,粮食空间重心和耕地分布重心的移动方位大致具有同向性,出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北部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空间转移[18-20]。郝晓燕(2018)对我国小麦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比较收益和非农就业机会对当地和相邻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影响,但作用方向相反[21]。于雅雯(2019)研究认为非农就业机会和收益对新疆棉花生产空间变化具有显著影响[22]。叶志标(2017)对小麦生产变化驱动因素的研究发现: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小麦生产驱动作用明显,其独立贡献份额分别为5.83 %和4.30 %,交互贡献份额高达40.57 %[23]。农作物空间格局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从自然或人文单一角度分析,难以理解和揭示农作物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的响应机制。因此,必须综合“自然-人文”因素开展研究,才能真实反映其变化原因。【本研究切入点】我国柑橘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二,同时也是柑橘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经济体,2000-2015年柑橘出口量增长359.56 %,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24-25]。四川省拥有适宜柑橘生长的自然环境,发展柑橘具有较大比较优势,是我国柑橘的主产区之一,柑橘生产长期位居前列。近年来,受价格上涨利好,以及四川盆地黄龙病和溃疡病发生率较低,四川省柑橘空间扩张加速,在130个县域均有栽培。2015年柑橘面积占比11.08 %、产量占比10.37 %,柑橘生产空间较之2000年,扩张了约12.32×104 hm2,年均空间扩张8.2×104 hm2[26]。四川省柑橘生产空间的变化不但影响国内外的柑橘供给总量,而且会对国内外柑橘价格和中国柑橘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研究综合运用数理分析法、GIS技术、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对1980-2015年柑橘生产空间的格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四川省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作物空间格局模型模拟提供基础支撑。1 研究区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柑橘适宜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J]. 林正雨,陈强,邓良基,李晓,何鹏,熊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6)
[2]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区域差异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J]. 方国柱,祁春节,雷权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3)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棉花生产布局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于雅雯,余国新,魏敬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5)
[4]湖南省地形因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 王琛智,张朝,张静,陶福禄,陈一,丁浒. 地理学报. 2018(09)
[5]中国小麦生产布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郝晓燕,张益,韩一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8)
[6]2007—2016年全球柑桔鲜果进出口统计分析[J]. 张放. 中国果业信息. 2017(11)
[7]我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J]. 李欠男,程沅孜.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8)
[8]基于埃塔平方法(η2)的中国小麦生产驱动因素贡献份额研究[J]. 叶志标,李文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6)
[9]四川省农业地理集聚格局及演化机制研究[J]. 林正雨,何鹏,李晓,万颜萍,景晓卫.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1)
[10]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535906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2020,33(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的类型
图3 不同时期四川省县域新增柑橘面积空间分布表3 1980-2015年四川省柑橘面积Moran指数变化Table 3 Changes of moran index of citrus area in Sichuan province from 1980 to 2015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Moran’S I 0.41 0.42 0.42 0.41 0.40 0.42 0.39 0.38 Z值 8.92 9.05 9.00 8.92 8.74 9.13 8.70 8.39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意义】农作物空间格局的本质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它集中反映了人类对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利用的过程,是作物种植类型、生产分布、种植结构、熟制方式等一系列信息在区域范围内的空间表达[1-2]。深刻理解农作物空间格局及时空变化有助于揭示农业生产过程中“人类-自然”综合体的复杂关系,为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土地系统优化提供重要依据[3-4]。因此,农作物空间格局一直是农业土地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前人研究进展】当前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格局变化与驱动因素两方面。在空间格局变化方面,已有研究利用Moran’s I指数、产业重心、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系数等方法对生产空间格局时空变化展开特征研究。如杨万江(2011)、程勇翔(2012)、刘珍环(2013)分析了近30年中国水稻生产空间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发现水稻生产空间在东南沿海省份呈现缩减,在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出现扩张,整体生产空间总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5-7]。陈欢(2015)、杨艳昭(2016)、李欠男(2017)系统分析了我国玉米1978-2015年的生产空间变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生产空间趋于集中,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生产空间具有“北增南减”的趋势,生产重心向东北方移动明显[8-10]。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国之根本。因此,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粮食作物,而对于经济作物关注较少。在驱动因素研究上,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解释作物空间格局变化。自然因素主要集中于气候因素变化来,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深刻影响着我国粮食空间格局,尤其是东北地区粮食空间格局。杨晓光(2011)、云雅如(2005)等研究认为粮食作物空间格局同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气候增暖明显使得我国水稻种植北界已达52°N左右的呼玛地区,较20世纪80年代初北移了约4个纬度,双季稻生产空间在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也呈现北移趋势[11-12]。郝志新(2001)、邓振镛(2008)、李克南(2013)等研究结果显示冬小麦种植北界与20世纪50年代所确定的界限相比,已经从长城沿线推移到了42.5°N,在宁夏-甘肃及河北-辽宁北移趋势最明显,可种植最高海拔也由海拔1800 m上升到了2200 m[13-15]。谭杰扬(2014)指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所表现出的北移东扩态势,与≥10 ℃积温的空间分布以及温度生长期长度有密切的关系[16]。王琛智(2018)的研究表明地形因素,尤其是高程造成了湖南省水田分布和热量分配在北部平原地区的不匹配,直接对水田分布的空间格局影响[17]。还有学者从土地、劳动力、技术进步、制度政策、市场区位等人文因素出发解释驱动机制。刘彦随(2009)、金涛(2014)、聂雷(2015)等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我国北方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以及东部南部耕地资源被挤占,粮食空间重心和耕地分布重心的移动方位大致具有同向性,出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北部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空间转移[18-20]。郝晓燕(2018)对我国小麦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比较收益和非农就业机会对当地和相邻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影响,但作用方向相反[21]。于雅雯(2019)研究认为非农就业机会和收益对新疆棉花生产空间变化具有显著影响[22]。叶志标(2017)对小麦生产变化驱动因素的研究发现: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小麦生产驱动作用明显,其独立贡献份额分别为5.83 %和4.30 %,交互贡献份额高达40.57 %[23]。农作物空间格局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从自然或人文单一角度分析,难以理解和揭示农作物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的响应机制。因此,必须综合“自然-人文”因素开展研究,才能真实反映其变化原因。【本研究切入点】我国柑橘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二,同时也是柑橘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经济体,2000-2015年柑橘出口量增长359.56 %,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24-25]。四川省拥有适宜柑橘生长的自然环境,发展柑橘具有较大比较优势,是我国柑橘的主产区之一,柑橘生产长期位居前列。近年来,受价格上涨利好,以及四川盆地黄龙病和溃疡病发生率较低,四川省柑橘空间扩张加速,在130个县域均有栽培。2015年柑橘面积占比11.08 %、产量占比10.37 %,柑橘生产空间较之2000年,扩张了约12.32×104 hm2,年均空间扩张8.2×104 hm2[26]。四川省柑橘生产空间的变化不但影响国内外的柑橘供给总量,而且会对国内外柑橘价格和中国柑橘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研究综合运用数理分析法、GIS技术、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对1980-2015年柑橘生产空间的格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四川省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作物空间格局模型模拟提供基础支撑。1 研究区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柑橘适宜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J]. 林正雨,陈强,邓良基,李晓,何鹏,熊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6)
[2]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区域差异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J]. 方国柱,祁春节,雷权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3)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棉花生产布局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于雅雯,余国新,魏敬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5)
[4]湖南省地形因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 王琛智,张朝,张静,陶福禄,陈一,丁浒. 地理学报. 2018(09)
[5]中国小麦生产布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郝晓燕,张益,韩一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8)
[6]2007—2016年全球柑桔鲜果进出口统计分析[J]. 张放. 中国果业信息. 2017(11)
[7]我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J]. 李欠男,程沅孜.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8)
[8]基于埃塔平方法(η2)的中国小麦生产驱动因素贡献份额研究[J]. 叶志标,李文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6)
[9]四川省农业地理集聚格局及演化机制研究[J]. 林正雨,何鹏,李晓,万颜萍,景晓卫.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1)
[10]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535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zy/353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