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瓜果花卉论文 >

短波紫外线辐照对灰葡萄孢抑菌机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31 09:49
  以灰葡萄孢为试材,采用短波紫外线对其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照射时间为10、20、30、40、50 min的短波紫外线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以期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短波紫外线的照射处理可以显著地抑制灰葡萄孢的生长,其抑制率和照射时间呈正相关,在照射时间为40 min的处理中,灰葡萄孢的生长抑制率达到85.1%;与对照组相比,紫外照射30 min和40 min处理组在作用2 h以后,灰葡萄孢的相对电导率明显升高;此外,菌丝体自身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并且紫外线照射处理还会降低灰葡萄孢机体内参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酶活性,进而干扰其正常萌发与生长,显著降低果实的病斑直径,为葡萄采后无公害防治及保鲜贮藏提供参考指导。 

【文章来源】:北方园艺. 2020,(1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短波紫外线辐照对灰葡萄孢抑菌机理的影响


不同照射时间处理对灰葡萄孢菌落直径的影响

葡萄,菌丝体,电导率,细胞膜


作为维持细胞稳定的重要保护屏障和营养物质转运的重要介质,细胞膜对细胞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若细胞膜遭到破坏,那么细胞内部电解质会逐渐向外渗漏,将引起溶液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因此相对电导率是衡量细胞膜渗透性的重要指标[14]。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灰葡萄孢培养液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并且紫外照射时间为20、30、40 min处理组的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照射时间为10 min处理组的相对电导率也在作用1 h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30 min和40 min处理组在作用2 h以后,相对电导率出现明显升高。由此可见,一定时间的短波紫外线处理使灰葡萄孢菌丝体细胞膜受损,导致其内部电解质渗漏出来,使培养液的相对电导率升高,并且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细胞膜的破损程度越来越严重。2.3 紫外线照射处理对灰葡萄孢菌丝体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菌丝体,葡萄,可溶性,蛋白质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与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分别为三羧酸循环(TCA循环)中第3次脱氢和第4次脱氢过程重要的氧化还原酶。其中,SDH是唯一合成于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催化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与辅酶FAD以共价键相连接,而MDH有助于草酰乙酸的再生,辅酶为NAD+,二者均为物质能量提供及活性氧代谢的枢纽,直接影响着微生物的生命力[17]。因此,可以通过测定SDH和MDH的活性大小,来作为衡量灰葡萄孢菌丝体生长活力的指标[18]。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紫外线处理时间的延长,灰葡萄孢菌丝体的SDH和MDH活性均逐渐降低。且与未接受紫外线照射的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菌丝体SDH和MDH活性有了显著性降低。其中,在紫外线照射处理40 min时的灰葡萄孢菌丝体SDH含量比对照组降低了60.17%。MDH活性降低了91.6%。由此表明,一定照射时间范围内的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能够降低SDH和MDH活性,且活性大小与短波紫外线照射时间呈负相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UV-C处理对甘薯贮藏品质的影响[J]. 陈曦,邓吉良,陈日东,周其良,朱国鹏,祝志欣.  热带作物学报. 2019(02)
[2]微生物中苹果酸脱氢酶研究现状及展望[J]. 肖景惠,张庆芳,于爽,逄飞,迟乃玉,王梦雨.  中国酿造. 2018(08)
[3]葡萄灰霉病无公害防治研究进展[J]. 柯杨,马瑜,朱海云,李勃,李燕,孙超.  生物学杂志. 2017(03)
[4]1-MCP诱导苹果采后灰霉病抗性的作用机理[J]. 周晓婉,周会玲,石亚莉,唐永萍,孟妮.  现代食品科技. 2016(10)
[5]低剂量短波紫外线照射提高采后苹果抗病性[J]. 尹明安,李玉娟,任小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2)
[6]UV-C照射剂量对辣椒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J]. 蓬桂华,张爱民,邢丹,付文婷,韩世玉.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1)
[7]保鲜剂及紫外线对库尔勒香梨黑头病菌抑菌效果的研究[J]. 李自芹,王坚,王俐伟,江英.  食品工业. 2012(07)
[8]葡萄及葡萄属植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研究与利用现状[J]. 杨勇,杨俊祥,宫霞,金蕊,杨明挚.  酿酒科技. 2011(06)

硕士论文
[1]苹果酸脱氢酶调控大豆苹果酸合成及根瘤生长的机制[D]. 白振龙.华南农业大学 2018
[2]葡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 张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560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zy/3560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