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瓜果花卉论文 >

猕猴桃软腐病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8 19:45
  为探究猕猴桃果实采后软腐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生长特性,2017年9月于湖南凤凰县猕猴桃基地采集具有软腐病症状的100个果实病样,取患病猕猴桃病健交界处果肉,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菌株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试验,同时分析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间座壳菌(拟茎点霉菌有性态,Diaporthe phaseolorum)。两种菌在PSA、YPGA、PDA、SDA培养基的生长速度均较快,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生长速率分别在16.1~18.6 mm·d-1和13.9~16.5 mm·d-1之间,且菌丝密度均较稠密。淀粉、蔗糖和麦芽糖作为碳源时,病原菌生长效果较好,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生长速率分别在15.9~17.7 mm·d-1和12.4~16.4 mm·d-1之间。酵母粉、蛋白胨、甘氨酸作为氮源时,较适宜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生长,两病原菌生长速率分别在11.0 mm·d-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1.3.2 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与致病性验证
        1.3.3 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1.3.4 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生长特性分析
        1.3.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培养形态学观察
    2.2 猕猴桃软腐病病菌感染果及接种后猕猴桃好果的发病症状
    2.3 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分子鉴定
    2.4 猕猴桃病原菌生态学特性
        2.4.1 不同培养基对猕猴桃病原菌生长菌丝的影响
        2.4.2 不同碳源对猕猴桃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4.3 不同氮源对猕猴桃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4.4 不同pH值对猕猴桃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4.5 不同培养温度对猕猴桃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4.6 猕猴桃病原菌致死温度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柑橘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丁仁惠,何小娥,王文龙,黄卫文,石浩.  湖南农业科学. 2018(12)
[2]零磁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品种生长特性的研究[J]. 申晓慧,姜成,李如来,冯鹏,郑海燕,杨鹤,王强.  核农学报. 2018(04)
[3]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J]. 王小洁,李士谣,李亚巍,何容,朱立武,刘普.  植物保护学报. 2017(05)
[4]香葱灰霉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 李聪丽,阳亚婕,傅本重,张志林,付应林,李国元.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9)
[5]当归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杨成德,卞静,陈泰祥,陈秀蓉,王涵琦,杨小利,王艳.  草业学报. 2017(06)
[6]猕猴桃采后腐烂病原的鉴定[J]. 陆训,潘显婷,庞立,王仁才,周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7]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J]. 冷云星,吴文能,王瑞.  贵州农业科学. 2016(09)
[8]猕猴桃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J]. 李黎,陈美艳,张鹏,韩飞,刘小莉,钟彩虹.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3)
[9]玉米根际土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分离与鉴定[J]. 陈方新,梅玉云,张强,齐永霞,丁婷.  核农学报. 2016(01)
[10]猕猴桃鲜果贮藏保鲜研究进展[J]. 张美芳,何玲,张美丽,郭宇欢.  食品科学. 2014(11)

硕士论文
[1]热水处理对猕猴桃采后病害的防治及灰霉病发生机制的研究[D]. 陈会珍.合肥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82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szy/3682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4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