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事业发展综述
本文关键词:中国档案事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3年中国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创新进取,服务成效愈益显著
各级档案部门的服务创新意识明显提高,档案工作越来越贴近中心,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档案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各部门工作服务、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加有声有色。
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暴发后,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抗击“非典”开展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国家档案局及时与全国防治非典型性肺炎指挥部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由国务院办公厅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等,对确保防治“非典”工作档案资料的完整、系统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行动,把防治“非典”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同时,还通过汇编专题档案资料、整理专题材料等方式,主动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服务,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发挥了档案工作应有的作用。
各级档案部门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主动开展社区档案工作。9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社区档案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档案部门推进社区档案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了社区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社区档案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档案工作进社区,扩大了档案工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成果,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各级档案部门积极配合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把已公开现行文件提供利用工作继续推向深入。越来越多的档案部门建立了现行文件阅览室或现行文件中心,至2003年,全国已有约500个综合档案馆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开展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
各级档案部门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积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200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国家档案局拍摄了110集电视文献片《百幅手迹怀伟人——毛泽东的110个故事》,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等十几家电视台播出,并发行了光盘和图书。国家档案局还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举办了“毛泽东档案展”。各地档案部门也积极举办具有档案特色的相关纪念活动。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蓬勃发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档案报刊立足档案,面向社会,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越来越大的影响,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鼓励。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档案宣传,不断为社会奉献政治合格、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精神文化产品,使档案工作在服务大局、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脚踏实地,基础建设更加牢固
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加强,档案收集、保管工作取得新成绩。一些中央、国家机关根据本单位档案工作的特点,有条不紊地推进文书档案整理改革进程。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从2003年起在中央、国家机关开展移交档案质量检查活动。各地档案部门高度重视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这部分档案齐全完整并得到妥善保存。一些档案部门在改革档案接收范围、拓宽档案接收渠道方面大胆进行尝试,有的档案部门围绕地方特色,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关档案的收集工作,这些都对丰富馆藏内容、提升馆藏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认真评审,35件(组)档案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项工作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各级档案馆更具针对性地做好重点档案的保护和抢救工作。
为妥善处置机构变动部门和单位的档案,国家档案局和地方各级档案部门及时就加强机构改革中的档案工作发出专门文件,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清理、交接、移交进馆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加强监督与指导,保证了机构改革中档案归属与流向合理,国家的档案资源不受损失。在一些撤地设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地方,档案部门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档案管理工作,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档案馆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国家档案馆建设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一批新的档案馆舍落成或在建。其中一些新建档案馆建筑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功能更加齐全,为利用者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在部分遭遇严重洪涝灾害的地区,档案部门全力投入防汛抗洪斗争,对确保汛期档案安全和抗洪救灾斗争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等提出明确要求,迅速编辑抗灾救灾档案资料供领导部门参考,及时对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的档案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切实做到严防死守,保证了档案安全。
加快步伐,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为配合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传输电子公文工作,国家档案局就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国家基础档案文献信息资源库建设及公开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等问题向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建议,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中相关档案工作同步发展。为规范电子公文的归档,保证归档电子公文的完整与安全,2003年国家档案局发布了《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各级档案部门认真组织落实《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切实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不断推进,在有条件的档案馆,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逐步展开,加快了档案数字化进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当地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政务建设,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和办法,开通了一批新的档案网站。数字档案馆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为研究和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新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档案科研的重点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移,相继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管理对策研究、数字档案馆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重大课题开始立项研究,电子文件归档方面的研究开始向深层次进展。列入科技部2003年重点科技项目计划的“档案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和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计划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真实性、完整性保证及其法律地位的认证验证系统”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各级档案科技部门在完善科研机制、加快产品开发、促进成果推广等方面有所创新,对档案科技工作的投入有所加大,档案科研不断取得新成果,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稳步开展。
突出重点,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各级档案部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做好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档案部门加强三峡二期枢纽、输变电工程及移民档案工作,在“非典”肆虐期间坚持工作并按时完成了枢纽工程和移民工程档案验收任务,有力配合了三峡二期工程的顺利进行。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对三峡工程档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退耕还林以及南水北调等新世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中,档案部门都积极参与,热情服务。在抓好改制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同时,各级档案部门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为深化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各级档案部门纷纷采取服务新举措,出台相关制度或办法,把档案工作融入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各个方面,并加强了具体业务指导。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国家档案局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进一步清理,根据国务院决定,第二批又取消6项有关审批项目,并加强了相关后续管理制度的研究工作。国家档案局对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0个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各地区也通过发布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章、规范档案行政执法行为、开展群众性普法活动等多种形式推进档案法制建设,加大了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力度。
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开展,档案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各级档案部门普遍开展了岗位培训,很多地方推行了持证上岗制度。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善。
档案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国家档案局制定了档案人员出国(境)培训管理办法。2003年9月召开的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宣布在委员会框架内成立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这将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档案工作的交流和相互合作。组团参加了第37届国际档案圆桌会议,派员赴加拿大参加电子政务培训、赴新加坡进行访问研究。中国和斯洛文尼亚国家档案局在北京共同主办了“斯洛文尼亚城市的变迁”档案资料图片展览,进一步密切了两国档案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主办的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第六次大会暨企业发展与档案工作研讨会圆满成功,很好发挥了中国在国际档案组织中的作用,并从专业研讨中获得了大量有益的启示。俄罗斯等4个国家的档案代表团前来中国访问,开展档案工作交流。积极开放的档案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展示了中国档案工作的良好形象,并对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文关键词:中国档案事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xkj/4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