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文山洲 文山,在水一方(图)
[IMG][/IMG]
砖瓦运输船
N本报记者 秦戈/文肖杰/图
闽侯县南通镇文山村。
一个在许多人眼里与寻常村落并无二致的小村庄。
然而,这里曾经作为福州地区最负盛名的古砖窑而辉煌一时;这里同时也因为陈若霖、林则徐等历史文化名人读书于此、陈宝琛等人题联于此而扬名福州;而二战时期,更因为出生于此地的“神奇战略预言家”陈孝威,这里再次把世人的眼睛擦亮……
古典阳光下的文山村
去文山村,有两条公路可以坐车直达。但乘船,沿着湾边的水路,悠然荡去文山村,也许更符合我们本次的寻古之意。
两元船票,从湾边出发,半小时后,一个芳草萋萋的开阔江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江边,就是我们所要探访的文山村。
这是一个沿江而居的村庄。村庄旁边,是一大片的湿地。保护得极好的湿地。那里,白鹭水鸟们翻飞。
这样的情致,在福州的周边并不是时常可以遇上的。
只那么一瞬间,恍惚觉得,文山村仍然是数百年前,古典阳光下的那个村庄。山也还是那道山,水也还是那道水。闽侯文山洲
我们的船,可以一直沿着乌龙江的支流“道头湾”一直开到文山村头边。沿着河湾,都是大大小小的榕树,其中有两株据说已有数百年光景。我们登岸的是一个小渡口,渡口边的那些光滑的石板,显出年代的久远,让人浮想:数百年村人的归家离家,该也是这样弃舟登岸或解缆行舟的吧?
午后的河道小渡口边,恰遇到村民在祭奠先人。这里祭奠先人的一种方式居然就是放河灯,在穿红袍的道士的喃喃中,在黄昏的阳光下,村人们把用红纸扎成的河灯一双双地放入河中,河灯在水面颤动着,顺水漂走,为寂静的乡村凭空增多了悠远……
我们本想探访的“文山书院”早已无处可觅,而许多上了年纪的村人却言之确凿地认为,当年那所闻名福州的书院曾经让文山村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闽侯文山洲
传闻中的林则徐读书处我们在村人的带领下找到了。那是一幢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清建筑格局,与福州地区许多旧时代大户人家没有太多差别,唯一惹人注目的,一棵岁数极大的铁树挺拔在院中,铁树针叶郁郁葱葱地刺向天井的上空……
文山村是个很悠闲的地方。村人们对来访的异乡客人见怪不怪了,但只要你向他们打听去处,总会被热情地引领而去。
比如,我们被引领去的文山陈氏宗祠。
文山陈氏宗祠
文山村绝大多数人家是陈姓,而陈姓中又有两支。分别从长乐和莆田远迁来此。于是,文山便有了两座一新一旧的陈氏宗祠。新的是长乐陈姓分支,宗祠题匾为“后山陈氏宗祠”,旧的是莆田陈姓分支,宗祠题匾为“文山陈氏宗祠”,前者修得富丽堂皇,后者在厚重的历史底蕴上,弥漫出贵族的气息。
“文山陈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历代多次重修。因为该祠结缘陈宝琛、林则徐等名人,早已被评为闽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事实上,宗祠里陈列的历史人物及相关物品,远远不止那两位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出生此地,后身为清朝咸丰年间皇太医的陈伯崇,因独创验方四十余种,被授正三品官衔,在当时的医学界名噪一时;而陈氏族谱记载,其夫人林敏惠也是医学高人,婚后夫唱妇随的她,在清宫庭中因为对治疗皇宫儿童的天花病有奇招,被清帝封为“护婴夫人”,可谓当时的小儿科权威专家……
我们试图找到这对皇太医的后代,却被告知:其后人都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学医者,据说在后人中占了绝大多数。
本文编号:1269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126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