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期刊名师名教栏目中的体现
本文关键词:谈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期刊名师名教栏目中的体现
【摘要】:《体育教学》期刊近年来设置了"名师名教"栏目。"名师名教"栏目的设置彰显了办刊的人文理念,选题策划反映出期刊的人文素质,传递出正能量,并体现了期刊的人文导向。总之,《体育教学》期刊中"名师名教"栏目的设置体现了学术期刊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功能。
【作者单位】: 首都体育学院期刊部;
【分类号】:G237.5
【正文快照】: 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共同语言。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媒介,学术期刊体现了人类知识的积累,同时还承担着教育引导、传递正能量及彰显人文精神的功能。学术期刊所刊发的学术文章可以启迪社会公众的心灵、传授知识、培养才能、塑造思想品格、陶冶道德情操[1]。就目前研究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先卿,杨继星,赵一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韩长友;崔玉子;;高校学术期刊教育功能的弱化及其对策[J];编辑学报;2009年05期
3 陈斌冠;;在科技期刊中进行人文构建的探讨——以《广西医学》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年04期
4 陈瑞芳;张俊敏;李菁锦;王晓民;;学术性期刊中的人文特色——《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创办《名师》栏目的体会[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04期
5 李海燕;;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人文精神[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01期
6 邓光明;冉泊涯;;新时期名师特质及其成长途径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霞;李丰祥;尚瑞花;;体育专业与普通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王开伟;任昊;;关于高校开展时尚体育的价值取向分析[J];才智;2011年29期
3 王晓芳;;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声望的主体因素及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于建兰;;时尚体育步入高校的效应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6期
5 孙凡;;高校学术期刊建设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黄玉涛;白铂;;冰雪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广旭;巩庆伟;;创建运动员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试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8 张冰;徐世军;;新时期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德育教育[J];大众科技;2010年11期
9 覃秀松;;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谭秀荣;姚远;;《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及其编辑传播策略[J];编辑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传明;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宇文高峰,黎文丽;重视选题 优化选题 办出精品期刊[J];编辑学报;2005年01期
2 常文静,王宝茹,杜玉环;科技期刊编辑应关注基金资助课题论文[J];编辑学报;2005年01期
3 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颜帅;赵大良;;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年05期
4 颜帅;郑进宝;佟建国;张铁明;陈浩元;;论高校科技期刊的6种属性[J];编辑学报;2009年02期
5 汤敏华;;高校学报教育功能发挥之我见[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朱建国;;塑造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和可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8期
7 王立明;周骏;林磊;;医学期刊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实践[J];编辑学报;2013年01期
8 ;深深一躬——本刊主持人絮语[J];编辑之友;1997年06期
9 彭茜珍;佘斯勇;;不容忽视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现象[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方家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宗贤;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甘肃科技纵横;2003年04期
2 肖英;谈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陈庆芬;体育教学中的调控手段及其实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4 唐进安;网络时代的体育教学[J];科技广场;2004年11期
5 廖毅彬;探讨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J];科技广场;2005年07期
6 熊勃;;多媒体CAI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金仁祥;;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与“育人为本”的解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郑小萍;;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1期
9 曹爱春;杨晓艇;余振东;;论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体育教学[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4期
10 曹承;陈牡赫;王长虹;;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亚玲;田静;;进一步深化我校航海体育教学改革[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王玫;;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程云峰;;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中几个基本关系初探[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周贵臣;;心理定势与体育教学[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邵桂华;;基于超循环的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钟明宝;张春燕;王新;张厚福;;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分配公平问题透视[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马军;;再论中泰两国体育教学的比较[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李京诚;孙伟;;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广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徐云鹏;;浅析体育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林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滨区瀛湖中学 陈建涛;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N];安康日报;2006年
2 姜堰市白米中学 刘国霞;体育教学中学生交往能力培养初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周玉庄;体育教学创新四法[N];中国教师报;2007年
4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罗昕;室内体育教学宜加入背景音乐[N];中国体育报;2007年
5 山东省鄄城县第三中学 陈国景;辩证看待体育教学创新与规范[N];中国体育报;2007年
6 李增辉邋韩华山;体育教学更需因材施教[N];人民日报;2007年
7 河北省玉田县陈家铺乡江查铺小学 王玉焕;如何面对体育教学资源紧张[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丰城市剑光中学 廖国安;体育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传导作用[N];宜春日报;2007年
9 山东枣庄市中区光明路小学 朱俊峥;体育教学如何预防心理虐待[N];中国体育报;2008年
1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红桥高级中学 张玲;体育教学要正确处理竞争机制[N];中国体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志明;中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反思[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桂华;体育教学的自组织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涛;北京市211工程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李闻宇;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宋保华;河南省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廖小梅;桂林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伟;我国高校实施数字化体育教学及课程整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朱文;主体参与与体育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江骏;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晓冬;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艺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潘凌云;体育教学模式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加军;论体育教学艺术[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99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129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