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育期刊 >

中医方药疏肝养肝

发布时间:2016-05-19 11:03

  本文关键词:方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又肝司血海,冲为血海。妇女若肝气平和,则经脉流畅,血海宁静,经、孕、产、乳正常。但由于妇女数伤于血,气分偏盛,情绪易于激动,每致肝失条达,疏泄无度,冲任不调,发生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应以疏肝养肝为主。因此,疏肝养肝成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一、疏肝解郁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由于抑郁忿怒,使肝气郁结,冲任失畅,导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治疗宜疏肝解郁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加味乌药汤、八物汤之类。

【组成】乌药9克,香附12克,延胡索9克,木香6克,砂仁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原乌药汤减当归,加延胡索、砂仁)

    【功用】行气止痛。

    【主治】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胸闷泛恶,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涩者。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由于气滞血凝所致少腹胀满疼痛之主剂。肝郁气滞则胀满疼痛,故用乌药辛散温通,疏郁开结为主。若气滞则胀,用香附行气调经;血凝则痛,用延胡索活血止痛作为辅药。用木香、砂仁行气消胀,芳香化湿作为兼制。用甘草缓急止痛,生姜和胃止呕作为引和。

方剂名称

八物汤

方剂别名

加味八珍汤

药物组成

人参3钱,白茯苓3钱,当归3钱,白芍3钱,小茴香3钱,熟地3钱,白术4钱,川芎4钱,甘草1钱,柴胡1钱,香附1钱。

加减

腹痛,加枳壳、干漆、玄胡索各3钱;呕吐恶心,加良姜、砂仁各2钱;手足麻痹,恶寒,加肉桂1钱5分。

处方来源

《女科万金方》。

主治

室女17-18岁,经脉不通,或阻百日,或半年,颜色有异,饮食少进,寒热往来,四肢困倦,头疼目眩,腹疼恶心,烦热呕吐,腹胀,此脾胃气血虚弱,误食生冷使然。

功效

补气血,扶脾胃,调经水。

用法用量

分6服,每服加生姜3片,水煎服。

    【点评】此方止痛效果较好,凡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及痛经、疝气等证,皆可用它。 


       二、疏肝泻火

       若肝郁化火,热伤冲任,或气火上逆,导致月经先期、崩漏、行经吐衄等疾病。治疗宜疏肝泻火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丹栀逍遥散、清肝止淋汤之类。

       三、泻肝除湿

       若肝郁化热,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下注冲任,导致带下、阴痒等疾病。治疗宜泻肝清热除湿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之类。

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方集解》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 龙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 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方诀】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方组趣味记忆】 黄子龙(推)木车,当地卸柴草。 解:黄(黄芩),子(山栀子),龙(龙胆草),木(木通),车(车前子),当(当归),地(生地黄),卸(泽泻),柴(柴胡),草(甘草)。

  【功用】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 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泡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用法】 作水剂煎服,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用药剂量。也可制成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禁忌】 本方药物多为苦寒之性,内服每易有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或多服、久服皆非所宜。

  【方论】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为君,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均为臣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故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

  【方解】 本方治证,是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上扰则头巅耳目作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为痛且口苦;下注则循足厥阴肝经所络阴器而为肿痛、阴痒。湿热下注膀胱则为淋痛等症。故方用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龙胆草,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方用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综观全方,是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乃克相应而愈。

  【化裁】 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四、疏肝理脾

       若肝气犯脾,肝脾不和,冲任失司,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疾病。治疗宜疏肝理脾,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逍遥散、开郁种玉汤之类。

开郁种玉汤 

【来源】

《傅青主女科》卷上。 

【组成】

白芍(酒炒)30克 香附(酒炒)9克 当归(酒洗)15克 白术(土炒)15克 丹皮(酒洗)9克 茯苓(去皮)9克 花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疏肝解郁,调经种子。 

【主治】

妇人肝气郁结所致的不孕症。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

【组成】柴胡(15克) 当归(15克)白芍(15克) 白术(15克)茯苓(15克) 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方歌】[1]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疏肝解郁养脾气。 

  【方论】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当归甘苦温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柔肝,共为臣药;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故以白术、甘草、茯苓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又能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煨生姜温胃和中,且能辛香达郁,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致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用法】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禁忌】 斟酌。 

  【方解】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化裁】加丹皮、栀子,成为“加味逍遥散”。功用:养血健脾 疏肝清热。主治:肝郁血虚内有郁热 

  加生地黄或熟地,成为“黑逍遥散”。功用:疏肝健脾 养血调经。主治:肝脾血虚证。临经腹痛。 

  临证加减】 

  (1)肝郁气滞——香附、郁金、川芎,疏肝解郁。 

  (2)肝郁化火——丹皮、栀子,清热泄火。


       五、调肝补肾

       若肝郁兼肾虚,冲任失调,导致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疾病。治疗宜调肝补肾,常用的代表方剂如调肝汤、定经汤之类。

调肝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组成】山药15克(炒) 阿胶9克(白面炒) 当归9克(酒洗) 白芍9克(酒炒) 山萸肉9克(蒸熟) 巴戟3克(盐水浸) 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益肾水,平调肝气。 

  【主治】妇人肾水不足,肝气不舒。行经后少腹疼痛。 

  【方歌】调肝汤中山药草,芍萸戟归阿胶找,冲任虚损经量少,补益肝肾功效好 

  【趣味记忆】阿爸烧草煮药归(阿胶、巴戟天、白芍、甘草、山茱萸、山药、当归)

 定经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组成】菟丝子(酒炒)30克 白芍(酒炒)30克 当归30克(酒洗) 大熟地15克(九蒸) 山药15克 白茯苓9克 芥穗6克(炒黑) 柴胡1.5克 

  【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傅氏女科定经汤,淮山地芍当归放,柴苓荆芥菟丝子,调补肝肾效力彰。   

【用法】水煎服, 

  【功用】舒肝补肾,养血调经。 

  【主治】肝肾气郁,经来断续,或前或后,行而不畅,有块,色正常,少腹胀痛,或乳房胀痛连及两胁。 


       六、养血柔肝

       妇女由于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血不足,冲任血虚,进一步导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动不安、不孕等疾病。治疗宜养血柔肝,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四物汤、滋血汤、养精种玉汤之类。组成

 四物汤

 熟地15克当归15克 白芍10克川芎8克 

功用

  补血活血 

主治

  宫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骨伤科疾病、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方解

  营血虚滞证表示血虚以及血行艰涩、停滞之意。本方中熟地滋阴养血填精,白芍补血敛阴和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川芎活血行气开郁。四物相配,补中有通,滋阴不腻,温而不燥,阴阳调和,使营血恢复。 

加减法

  1.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延胡索10克 

  2.兼有气虚者,加入党参18克黄芪18克 

  3.若血虚有寒者,则加肉桂粉4克 炮姜4片 

  4.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 艾叶10克阿胶10克 

中医效用注解

  张璐曰:四物为阴血受病之专剂,非调补真阴之的方,方书咸谓四物补阴,遂以治阴虚发热火炎失血等证,蒙害至今,又专事女科者,,咸以此汤随证漫加风食痰气等药,纷然杂出,其最可恨者,不辨热之虚实,率加知母黄柏,令人久服,而庸工利其有劫病之能,咸乐用之,殊不知四君子气药。治上下失血过多,一切血药置而不用,独推独参汤,童便以固其脱者,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也,昔人有言,见血休治血,必先调其气,又云:四物汤不得补气药,不能成阳生阴长之功,诚哉言也,然此汤伤寒火邪解后,余热留于血分,至夜微热不除或合柴胡或加桂枝,摩不应手辄效,不可没其功也。柯琴曰:经云心生血,肝脏血。故凡生血者,则究之于心,调血者,当求之于肝也,是方乃肝经调血之专剂,非心经血之主方也,当归甘温和血,川芎辛温活血,芍药酸寒敛血,地黄甘平补血,四物具生长收藏之用,故能使荣气安行经隧也,若血虚加参耆,血结加桃仁红花,血闭加大黄芒硝,血寒加桂附,血热加芩连,欲行血去芍,欲止血去芎,随所利而行之,则又不必拘拘于四矣,若妇人数脱其血,故用以调经种子,如遇血崩血晕等证,四物不能骤补,而反助其滑脱,则又当补气生血,助阳生阴长之理,盖此方能补有形之血于平时不能生无形之血于仓卒,能调阴中之血,而不能培真阴之本,为血分立法,不专为女科套剂也,王好古治妇女,不论内伤外感,胎前产后,随证加二味于四物中,名曰六合,未免任意牵强。 

  “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黄药方,方用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组成。组成:当归(10克) 川芎(8克) 白芍(12克) 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禁忌:斟酌。类别:补益类。

 养精种玉汤药方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由《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四物汤去川芎加山茱萸肉而成。 

  【组成】大熟地30克(九蒸) 当归15克(酒洗) 白芍15克(酒炒) 山萸肉15克(蒸熟) 

  【用法】水煎服。三个月有效。 

  【功效】补肾养血。 

  【主治】肾亏血虚,身体瘦弱,久不受孕


           七、平肝潜阳

       若肝经血虚日重,肝阴不足,或肝血本虚,孕血养胎,肝血愈虚,肝阴不足,均使肝阳偏亢,导致妊娠眩晕、产后痉证等。治疗宜平肝潜阳,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一贯煎、三甲复脉汤之类。 

一贯煎

【来源】《柳州医话》是清·魏之秀之名方。也有说出自《续名医类案》 

  【组成】 

  一贯煎记忆口诀::当 地(一贯)杀 狗 卖 金铃.。沙(参)地(生地黄)枸杞当(归)廉(川楝子)卖(麦冬)。 

  当归生地 沙参枸杞麦冬 金铃子(川楝子的别名).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并治疝气瘕聚。 

  【歌诀】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肝肾阴虚胁痛尝。 

  【古籍论】肝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肾阴亏,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气郁停滞,进而横逆犯胃,致胸脘胁痛,吞酸吐苦。阴虚液耗,津不上承,故咽干,舌红少津。肝气不舒,肝脉郁滞,时间久后则结为疝气瘕聚。治疗宜发滋养肝肾阴血为主,配伍疏达肝气之品。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并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该药性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胸脘胁痛等症可以解除。 

药方方论

  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为君;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为臣;更用少量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共奏滋阴疏肝之功。 

  【加减法】本方与逍遥散同治肝郁胁痛,但逍遥散以情志不遂而肝气滞郁,引起胁痛;且以肝逆而乘脾,兼现神倦食少,故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为治。 

  本方则以肝阴不足,气郁生热,而致胁痛,且以郁热不散而犯胃,兼现吞酸吐苦,故以滋养肝肾,疏泄肝气立法。 

  1.如果大便秘结者,加入知母8 瓜蒌仁10 

  2.如果午后虚热、多汗者,加入地骨皮15 

  3.胁胀痛甚,加入鳖甲20 

  4.治疗慢性肝炎所致肝区痛,则去当归,加入白芍15 郁金12三七 末4 

  5.胃胀满,难消化时,加入鸡内金12 春砂仁9 神曲9 

  6.如果病人阴虚有痰时,则去枸杞子 ,加入川贝10 桑白皮12 

  7.烦热口渴,舌红而干者,加入知母9石膏 15 淡竹叶15 

  假如说没有胁肋疼痛 ,仅仅只是两肋胀痛,可不用川楝子(金铃子),改用柴胡等。.而如患者大便干,可加火麻仁或是瓜蒌仁等。

       八、镇肝熄风

       若阴虚火旺,肝风内动者,可致妊娠痫证,宜镇肝熄风,代表方剂如羚角钩藤汤之类。中年妇女由于胎产、哺乳数伤于血,常致肝失所养,导致经、带、胎、产诸病,因此治疗常以调肝为主,但肝肾同源,故也常兼予补肾。

羚角钩藤汤

〖方源〗 《通俗伤寒论》卷二 

  羚角钩藤汤 凉肝熄风法 俞氏经验方 

  [组成]:羚角片一钱半,先煎(4.5g),双钩藤三钱,后入(9g),霜桑叶二钱(6g),滁菊花三钱(9g),鲜生地五钱(15g),生白芍三钱(9g),川贝母四钱,去心(12g),淡竹茹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钱(15g),茯神木三钱(9g),生甘草八分(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肝热生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方解

  本方治证为热邪传入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邪热炽盛,故高热不退;热扰心神,则烦闷躁扰,甚则神昏。由于热灼阴伤,热极动风、风火相煽,以致手足抽搐,发为痉厥。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辅以增液舒筋,化痰宁心之法。方中羚羊角,清泄肝热,熄风止痉之效颇佳,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两药相合,凉肝熄风,共为君药。桑叶、菊花辛凉疏泄,清热平肝熄风,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用为臣药。《本草经流》说:“菊花专制肝木,故为祛风之要药。”热极动风,风火相煽,最易耗阴劫液,故用鲜生地、白芍药、生甘草三味相配,酸甘化阴,滋阴增液,柔肝舒筋,上述药物与羚羊角、钩藤等清热凉肝熄风药并用,标本兼顾,可以加强熄风解痉之功;邪热亢盛,每易灼津成痰,故用川贝母、鲜竹菇以清热化痰;热扰心神,又以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以上俱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凉肝熄风药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故为凉肝熄风的代表方剂。 

  方歌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运用

  1、本方主治肝经热盛动风症证。以高热,手足抽搐,脉弦数为证治要点。若热病后期,阴虚风动,而病属虚风者,不宜应用。 

  2、若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配合紫雪、安宫牛黄丸等清热一窍之剂同用。 

  3、妊娠子痫、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者,均可应用。



  本文关键词:方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47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