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育期刊 >

冷庐医话_名老中医医话_20160607名医话养生:孙晓东讲白内障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6-07-11 19:11

  本文关键词:医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白内障是非常痛苦的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中,所以生活中我们要知道导致白内障的原因,并进行适当的预防。那么日常生活中白内障的原因有哪些呢?就让我们随着名医话养生节目孙晓东专家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是该视频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

  白内障的原因

  1、药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因素

  常见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精神科类药都是非常可能导致晶体混浊,诱发白内障的出现的,所以用药要非常谨慎。

  2、眼部并发和全身性疾病

  眼部并发和全身性疾病可能引起纤维化和晶体发生混浊。

  3、硒、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所致

  研究表明,硒、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能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4、环境因素

  这里所说的环境因素主要指野外工作者,如渔民、勘探测绘人员、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因为长期照射紫外线导致白内障的出现。

  5、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饮酒、抽烟、熬夜、通宵工作、近距离伏案,长期眼睛疲劳、长期高糖食物。

  6、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

  体内循环中活性氧、氧自由基大大增加,抗氧化防御系统削弱,,晶体内谷胱甘肽(GSH)减少,导致白内障发生。

  怎样预防白内障

  外出要戴太阳镜

  太阳光中紫外线是形成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夏天或海边等地方瘦紫外线的伤害会更大。戴上太阳镜后,就可减少紫外线对眼睛造成的伤害。

  喝水

  体内缺水的时候就会导致正常液体代谢紊乱,从而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对我们的眼睛危害很大,所以适当的补充水分是非常必要的。

  某些化学物质损害眼睛的晶状体而产生白内障。若已患白内障者,缺水会是病情加剧。

  要适量服用维生素

  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比血液中高出30倍。随着年龄的增大,营养的吸收功能和代谢功能下降,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形成白内障。

  为预防,可每天服用100~200mg维生素C,也可多吃些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四季豆、白菜、空心菜等绿叶蔬菜和苹果、橙、柑橘、柚子等水果。

  另外还可适当补充谷胱甘肽、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和其他微量元素(如硒)等,以及多吃些含以上物质多的蔬菜、水果、鱼、动物肝脏、蛋类等,少吃辛辣、油腻等难消化的食品。

  本期嘉宾介绍

  孙晓东

  男,主任医师,教授,目前担任眼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多次赴美短期学习,2006-2007年在美国眼科最著名的Bascom Palmer Eye Institute博士后工作。上海市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眼科学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华眼科学会上海眼科学会委员、青年学组组长、美国眼科与视觉研究学会会员,上海市第九、第十届青年联合会委员、上海市医药青联委员。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眼底疾病的临床诊治、显微手术。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委员、全国眼外伤学会委员、中国眼科医师协会全国委员、中华眼科学会上海眼科分会委员/秘书、青年学组主任、玻璃体视网膜学组委员、上海市眼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秘书、上海市卫生系列眼科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美国眼科与视觉研究学会(ARVO)会员、美国眼科学会会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IOVS》等多个杂志的编委或特约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专家。临床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眼底病显微手术和新生血管性眼病诊治与研究。

  包括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眼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率先开展国际领先的显微内窥镜、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显微外科手术和抗VEGF-A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等新技术。

  科研从事新生血管性黄斑变性、视网膜细胞损伤/修复机制及干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推广奖等11项科技成果奖。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启明星追踪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人才基金、上海市“医苑新星”等8个人才计划。获得上海市中华眼科学会奖、银蛇奖、上海市青年科技创新奖、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精英提名奖等称号。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上海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延伸阅读:


  本文关键词:医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9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69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