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创新实验_九年级化学实验论文
本文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实验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篇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一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体现实验活动情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 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二。 适当增加规律实验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可以补充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现象明显。通过这个实验和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又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 强化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减少污染,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三 。 恰当改进实验方案 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极大。新课程新理念也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
放出氧气”实验中,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现象。然而我们的实验却不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看不到火星变旺,而发现会熄灭。是什么原因呢?它是由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引起的,还是由于分解产物中有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可试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加长导管,待生成的水蒸气冷却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测试。结果发现原因均存在。于是引导学生去改进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蒸发,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或碱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
总之,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篇二:初中化学实验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
关键词:初三化学;实验改进
初三化学实验
1、对蜡烛及其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
1.1实验存在的问题
(1)鉴定蜡烛燃烧产物co2,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缺少说服力。
(2)将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点燃的难度大,不易成功。
1.2实验分析
(1)澄清石灰水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
是很小的(在20℃时的溶解度为0.17克/100克水),由人教版九
年级《化学》(下册)第37页图9-13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用手拿着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测得烧杯
内的平均温度为37℃,此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4克/100
克水。所以,润湿烧杯内壁的石灰水中所含有的ca(oh),就很少了。
(2)当火焰上方烧杯内的温度逐渐升高时,水分会很快蒸发,氢氧
化钙就会析出来。所以,最后得到的白色沉淀是ca(oh)2和caco3
固体的混合物,并非全部是caco2固体。
(3)实际上经过多次实验,笔者发现烧杯内壁的水分蒸发以后,根
本观察不到烧杯内有白色的粘附物。因此,很难得出蜡烛燃烧有
co2,气体生成的结论。
(4)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要把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点燃的难度较
大,教师和学生很难做成功。其原因在于:①熄灭时白烟会扩散开,
火柴不容易点燃;②烛芯周围的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所以用火
柴很难点燃。
1.3实验改进
(1)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细
小的水珠产生,由此可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生成。
(2)用一个集气瓶罩在火焰的上方大约几分钟(见图1),迅速用一
块干燥的玻璃片盖在瓶嘴,将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倒在瓶中,振荡,
可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
有二氧化碳生成。
(3)用酒精灯的灯帽盖灭蜡烛后。迅速移开,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蜡
烛熄灭产生的白烟,就可以把白烟点燃。(见图2)
1.4优点评析
(1)蜡烛燃烧生成的co2气体的鉴定不再受到ca(oh)2的溶解度和
温度的影响,现象明显。
(2)点燃“白烟”的成功率高。
2硫在氧气中燃烧
2.1实验存在的问题
(1)硫粉的用量多,燃烧产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2)燃烧匙要遮挡部分火焰,影响实验观察。
(3)燃烧匙在高温下与硫反应,造成燃烧匙损坏。
2.2实验分析
(1)硫粉在燃烧的过程中,易与“铁柄铜勺”的燃烧匙反应生成黑
色的硫化铁和硫化铜,造成燃烧匙腐蚀损坏。
(2)未对燃烧产生的so2气体采取净化措施而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3实验改进
装置见图3所示:
(1)用玻璃棒代替燃烧匙。
(2)先在氧气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把玻璃棒在酒精灯
上加热至发烫,蘸上少许的硫粉,可以观察到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
生淡蓝色的火焰。然后将该玻璃棒迅速伸入氧气瓶中,可以观察到
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3)产生的so2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避免污染室内空气,保护
师生的健康。
2.4优点评析
(1)玻璃棒不会遮挡硫燃烧的火焰,可提高实验观察的效果。
(2)产生的s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体现
“绿色化学”的理念。
3、氨分子的扩散
3.1实验存在的问题
(1)实验消耗的酚酞试液和氨水太多,增大了实验成本,不利于培
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2)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污染室内空气,不
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2实验改进
方法(1)
①一个黑色的点滴板,在其中的一个孔穴里滴入1滴浓氨水,在
另一个孔穴里滴入1滴酚酞试液,在酚酞试液中放一小纸片。
②用一个烧杯罩住点滴板,几分钟后,观察实验的现象。
方法(2)
装置见图4所示:
①取2块玻璃片,斜放在桌面上。
②2块白色的小纸条,分别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浸湿后贴在玻璃片
上,然后罩上烧杯。观察实验的现象。
方法(3)
①将白色滤纸条用酚酞试液润湿后贴放在大烧杯的底部。
②在表面皿中滴上1滴浓氨水,将大烧杯倒扣在表面皿上。观察
实验的现象。
3.3优点评析:
(1)利用分子的扩散运动,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实验仪器替代品,如
点滴板或其他微量承载仪器完成分组实验。
(2)微型化实验,体现“低碳、环保、绿色’’的实验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郝金声著.中学化学实验研究[m].贵阳:贵州科学出版
社.2004.
篇三: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
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本文标题:九年级化学实验论文
链接地址: 转载请保留,谢谢!
本文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实验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iwotuijianshu/19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