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论文网上热销 大学生社会实践“变味”
本文关键词:暑期实践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996年,国家14部委下发通知,决定在大学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05年再增加“科教、文体、法律和卫生”四进社区内容。暑期社会实践成为高校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常规性活动,很多学校把暑期社会实践当做一项必备科目计入学分,也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眼看今年暑期就要结束,记者近日在淘宝网上发现,有些地方竟可以代开实习证明,代写评语和社会实践报告,还有接受电话回访的服务。这让已走过20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些变了味。 现实窘境 网上买个暑期实践论文 刘峰是安庆某高校一名大二学生,和身边的同学选择去企事业单位实习或参加三下乡暑期实践不同,今年暑假他选择去爸爸的工地干活。刘爸爸在六安一个工地包了一个小的建筑工程,缺了一个收材料的人手。考虑到自己暑假闲着,刘峰决定自己去帮忙。 水泥、石子、沙子、混凝土,每一批进工地的材料,刘峰都要对它们进行核对。在工地还没呆几天,刘峰很快入了门,如何判断材料的好坏、怎样才能购买到最具性价比的材料,刘峰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学校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虽然能加到学分,但对我的帮助却很小,一些科研服务、基层宣讲与自己的专业无关,自己也无法胜任,还不如趁暑假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刘峰告诉记者,他本来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在工地这段时间让他学到了很多,虽然没有实习证明,也加不到学分,但我还是觉得很值得。 “真正去找实习场地不好找,我觉得暑期社会实践做一些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挺好的。”刘峰说道。而对于自己的暑期社会实践,他准备从网上搜索一些内容复制粘贴了事。 而和刘峰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合肥某高校的学生小王,他告诉记者,暑假他和同学一起出去旅游了,对于自己的实践证明和报告,他一点都不着急,因为只要上网全都可以搞定。 代写报告成为网店生意 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增加素质拓展分数,为奖学金考核助力,而且很多学校把实习经历当做一项必备科目计入学分,另外,暑期社会实践也可以为就业“探路”,为以后找工作增加筹码。然而,很多学生并不重视,想出一些歪招应付了之。 据了解,一些网站还衍生了一类专为大学生私人订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的商家,一些店家打着“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学姐帮你写”旗号,只要联系他们,很快便可以确定交稿时间和价格,许多商家为了吸引眼球,都是以5元、10元标价,,但你把要求说明后,他们便会根据难易程度调整价格,甚至在原价基础上抬高10倍不等。 昨日,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发现,除了可以代写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很多店家可以代开实习证明。代开实习证明的价格一般从10元到100元不等,10元一般只给盖个章,买家需自己撰写、打印材料。而50元以上的套餐,商家就能提供写证明、盖公章、开证明人,接受电话回访并且快递到手等一条龙服务。 律师认为,学生明知道所开的实习证明是假的,仍然购买,涉嫌非法交易,应负法律责任。
12
实践者说
走过场拿到实践证明就行
今年暑假,黄山某高校学生陈文在亲戚安排下进了合肥的一家银行实习。“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还都挺羡慕我的,一下子就找着和本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毕竟有过在银行的实习经历,对以后找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小陈也觉得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锻炼,多学点东西。
暑假刚开始,小陈没来得及回家,就直接从学校赶到合肥。对即将开始的实习生活充满了期待,“以后我就是金融界的一员了,多么高大上,想想还是挺激动的。”
可还没实习几天,小陈就发现银行的工作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银行员工工作很辛苦,实习生根本接触不到核心业务,而且还要对着客户赔笑脸。”对于刚接触到的银行业务,小陈颇感失望,她幻想的高大上的工作现实中却湮没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这让小陈非常失望。就这样在纠结中,小陈慢慢地对工作很懈怠,上班不积极,不是迟到就是早退,有时候干脆请假。
“只要有实习证明和单位盖章就可以了,对以后找工作能带来帮助,我这个暑期实习的目的就算达到了。”抱着侥幸心理,小陈只实习了两个星期,靠着亲戚的关系,成功盖了章,溜之大吉。
和小陈一样,合肥某高校的小蒯也认为,暑期实习、实践无非走过场,不必太在意,一两个月时间本来就学不到什么。今年他参加了学校的一个调研队,只把课题报上去了,剩下2万字的调研报告就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编了编,“只要能向学校交差,拿到实践证明就行了。”
缺资金志愿活动浅尝辄止
个人的实习流于形式,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尽如人意。
龙贝贝是安庆师范学院一支支教服务队的成员,今年暑假,他和其他13名志愿者在安庆宜秀区的罗岭镇中学开展了15天的支教服务。罗岭镇中心学校因地处偏僻,学校的师资队伍不完善,尤其没有专业的音乐、体育老师,学生的业余生活十分单调。
“学校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到了假期,很多学生都无所事事,我们过来也是希望给孩子们带来点欢乐。”龙贝贝告诉记者说。
为了填补孩子们艺术教育方面的空白,服务队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手工制作、习字等多门课,希望挖掘农村孩子们艺术方面的天分。志愿者们认为,因为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农村孩子相对于城市的孩子会吃亏很多,城市孩子除了平时上课接受艺术方面的熏陶,假期家长也会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而农村的孩子对这方面的认知几乎为零,所以希望借助这次机会,让孩子们多接触一些除文化课之外的知识。
经过十几天的相处,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好不容易建立了信任关系。正当大家都进入了角色的时候,小课堂却因为资金不足面临停课。
从小课堂启动,志愿者都吃住在罗岭镇中心学校的教室里,没有床,把桌子拼一拼睡在桌子上,没人做饭就自己拿着锅铲合做大锅饭,但即使这样,学校给的资金也早已入不敷出,每位志愿者都往里贴了不少钱。“我们志愿者的家庭环境都不是很好,如果一直坚持下去的话,对我们来说都是压力,所以就这样浅尝辄止了。”
为完成考核不惜虚夸作假
张霞是省内一所高校新闻学院大二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下乡”团队后,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宣传员,可是这个光荣的职务,却给她增添了不少烦恼。“学校要求每天都要把社会实践的内容写成宣传稿件报送至学校的宣传中心,而且还鼓励我们把稿件投给各大新闻媒体,可是我们投出去的稿件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新闻稿件没有被采用,其实张霞并不意外,“我们的社会实践总共才一个星期时间,基本上就是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根本就没有沉下去,要说新闻稿写出什么花样来,我自己都找不出新闻点,报社不采用,也是意料之中的。”
记者从各大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了解到,基本上每一个团队里都会安排一个“宣传员”的职务,主要负责向学校报送实践内容,通过新媒体发送实践内容,并且各高校均鼓励各学院、各实践队将稿件投送至媒体。
“其中重点队争取至少有一篇报道登在报纸或有影响的网络上”,在不少高校的实践指导手册上,专门开设了新闻宣传的章节,还附有各主流媒体记者的联系方式和邮箱。甚至在每年一度的实践前培训会上,“做好新闻宣传”也成为学姐学长们可以推广炫耀的“谈资”。
为什么各个高校会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新闻宣传如此看重,记者采访得知,原来做多少宣传在很多高校可以成为暑期实践加分项,而暑期社会实践的素质得分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评奖评优和入党等。
“我们学校规定,如果能在国家级媒体发表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稿子,可以加最高分,这样学期末的综合素质分一下子就提上来了。”张霞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样的诱惑,她们有的同学甚至虚假报道,夸张自己的实践经历和结果,就是为了多点分数完成评奖。
1 2
本文关键词:暑期实践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iwotuijianshu/3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