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哲学研究论文写作的若干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科技哲学研究论文写作的若干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好的科技哲学研究论文应努力做到专、新、深、实,即:选题要点面结合,下沉到点,尽量选择有新意、关键性、前景广阔的点;观点要力求创新、有冲击力,拒绝平庸;思维方式要向哲学学习,刨根究底、不懈追问,增进理论深度;揭示规律要弘扬科学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慎用因果关系等。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关键词】: 点面结合选题 观点创新 两种追问方式 慎用因果关系
【分类号】:H152
【正文快照】: 1949年以来,我们的科技哲学事业与共和国同行,取得了长足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末加入科技哲学队伍后,我参与和目睹了科技哲学在科研、教学和为国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浩荡进军。仅就科研而言,尽管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在研究视野、兴趣焦点、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但总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来平;全面认识科学方法应用的限度[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马来平;中国现代科学主义核心命题刍议——兼论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应用的限度[J];文史哲;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洁;李艺;;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银婧;笛卡尔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来平;与SSK对话:中国科技哲学的前沿课题[J];哲学动态;2002年12期
2 柘珂;“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哲学高峰论坛”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钢剑;;沐浴科技哲学之光 意在和谐社会构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2期
4 林德宏;科技哲学与人类未来的命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6期
5 郝宁湘;展望21世纪科技哲学的发展与转向[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马健;科技哲学在当代中国经济学发展中的历史使命[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1期
7 李晓燕;;新时代下科技哲学的发展潮流探究[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8 鲁品越;迈向新世纪的科技哲学——评科学技术哲学导论[J];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9 ;山西大学2000年招收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专业博士研究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05期
10 ;中德哲学暑期研讨班(2010年)招生简章[J];世界哲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吾伦;;理解创新 参与创新——创新研究是科技哲学的新课题[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2001年
2 周远方;;科技哲学文献学及体系的建构刍论[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葛秋萍;;宏观整合微观分化的科学技术学[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马来平;;充分认识研究SSK的重大意义[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张子睿;朱涛;;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京津冀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近年工作简况[A];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历史回顾与工作概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C];2006年
7 李长域;;李鼎铭先生从事哲学研究的轨迹[A];李鼎铭哲学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甘自恒;;论创造活力[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蔡乾和;;生物学隐喻引入工程哲学研究的合理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东晖;2005年国内西方哲学研究回溯[N];光明日报;2006年
2 刘晶晶;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哲学研究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尹传红 实习生 郝爽;产业哲学研究领跑和谐崛起新理论[N];科技日报;2005年
4 王希勇;《哲学研究》仍然是待解之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郑剑;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新进展[N];人民日报;2005年
6 记者 孙龙;整合科研信息 提高科研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江畅 周鸿雁;从学术殿堂走进生活世界[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徐华;李海涛:精通哲理成儒商[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9 车铭洲;努力探索哲学研究新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王南■;当代中国社会哲学研究评述[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河军;企业社会责任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徽;性与天道——戴东原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今杰;哲学的改造—阿佩尔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马晓俊;科学实验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陈高华;思考与判断:汉娜·阿伦特的哲学—政治之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寒枫;程颢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章红宝;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10 朱构峨;适度消费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敏;风险社会中的科技传播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3 梁丽娜;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的动态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4 唐花英;对绿色营销的哲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黄琳;数字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绍文;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小论文写作的思考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志伟;哲学与政治:柏拉图《理想国》的一种新的解释视阈[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卢燕停;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之自然法思想探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郑敏希;怀特海“事件”理论溯源及阐释[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吴敦;司法公正的哲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科技哲学研究论文写作的若干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iwotuijianshu/39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