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本文关键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更多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每逢看到超市大量出售粽子的时候,大家就知道农历五月的端午节快要到了,可是大家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只是听老一辈人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可是对于详细的端午节的由来却不甚了解,小编不仅会告诉大家详细的端午节的由来;还会告诉大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的其他习俗,这样等大家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之后就可以告诉其他人了。
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端午节的习俗:佩香囊
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的习俗:食鸡蛋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端午节的习俗:饮雄黄酒
说到端午不能不提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其实端午节的由来就是跟屈原有着莫大联系,是心心念念想要保护屈原的老百姓,,为了不让投江后的屈原被江内的鱼啃食,才想出来在江内丢粽子的方法,让江内的鱼吃粽子保护屈原的身体不受伤害。在南方一些地区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端午节那天会以组队的方式比赛划龙舟,然后赢取比赛的那对龙舟得到相应的奖励;佩戴香囊是端午节最具代表的一项习俗,佩戴香囊有驱蚊防虫的效果呢。
本文编号:1115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111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