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关于空心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7-10-30 04:36

  本文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空心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公法院关于空心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以长沙县黄龙新村和高桥村为例


    摘  要:通过对空心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诉求,探索老年人养老的需求和供给的现状及规律,进一步澄清农村养老制度体系建设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理顺农村养老问题所涉及的经济社会机制,为政府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养老体系提供有益信息。

    关键词:空心化;老年人;养老问题;家庭供养;社区服务;机构养老;国家政策;供需矛盾。


    导入语: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外流,致使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现象,并且日益严峻。随着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出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那么,如何改善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现状,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如何增加老年人的服务供给,完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如何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非常值得调查研究的问题。

一、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本着关心老年人,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心态,我们从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的实际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了解长沙县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影响老年人养老需求与供给的原因,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生活养老的需求和供给进行评估,把握养老需求和供给的规律,为政府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养老体系提供有益信息。我们于2013年8月份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长沙市长沙县黄龙新村的100位农民以及高桥村100位农民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并兼有访谈形式。在湖南省选取作为新农保试点地区的长沙县作为调查对象,对该县农村老年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典型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问卷共有15个题目,可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当地农民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本地居住时间,农业劳动时间以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收入以及拥有土地面积等,养老需求,养老供给,及可能影响养老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将长沙县的各个村按照经济状况分为3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村,再对选中的样本村的所有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特殊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然后再对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以及深度访谈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以此来了解长沙县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及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1、调查对象

    在当地居住地中老年人,年龄基本40以上。

2、样本概况

    性别比例:男性110人,占55.3%,女性89人,占44.7%;其中,男性110,占55.2%,女性89,人,占44.7%。样本受教育状况,如图1所示。年龄分布,0-14岁有57人,占8%,15-65岁有490人,占66%,66岁及以上有195,占26%。如图2所示。

                              

                          图1:受教育情况分布表

                       图2:年龄分布状况

3、信度与效度

调查组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回收率为99.5%,并与大多数农民进行了深度访谈。男女比例协调,年龄分布广泛。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我们将分别从农村空心化现状、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状况,养老供给状况、老年人生活状况影响因素四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

(一)农村空心化现状

农村人口空心化现状及农村人口的流动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对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差异的两个村从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农业劳动时间及流动状况等方面做了调查,以此来了解农村的空心化现状对老年人养老问题产生的影响。

1、常住人口年龄结构

    对于经济较发达的黄龙新村来说,调查的199份有效问卷中,共有人口742人,其中常住人口602人,占总人口80%。其中0-14岁以下青少年有57人,占7.7%,且大部分为常住人口,;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95人,占总人口26.2%,几乎全部为常住人口;15-64岁有490人,占总人口66%,其中常住人口442人,占总人口59.5%。这一结果显示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使两村的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常住青少年占青少年总人口比重过低,使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状况,这种人口的空心化增加了老年人的自我供养负担,同时也导致了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缺失。此外,一些老年人还需照料留守儿童,这一定程度又加重了老年人的生活负担。

2、人口流动状况

     据调查显示,每年在村居住时间多于6个月的有442人,占总人口59.5%;这一结果显示,两个村的人口流动较大,,并且在人口流动的人群中主要为青壮年,而青壮年是承担家庭养老责任的主体,这部分人群的外流使老年人无人照料,同时又由于农村老年人的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导致他们精神空虚,从而导致家庭供给功能弱化。

(二)空心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及供给状况

1、养老物质需求及经济来源                                          


                     

                 图3:老人生活费支出水平结构图

当被问及多少钱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时,36.7%的人选择了 500元以下45.2%的人选择了500--1000元;11.1%的人选择了1000-1500元,7%的人选择了1500元以上。当被问及老年生活的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时,有71人选择了依靠子女,占有效问卷的35.7%;有101人选择了依靠自身储蓄,占有效问卷的50.75%;有26人选择了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占有效问卷的13%;参加商业保险后保险公司发放的养老金和救济金贫困补助几乎无人选择。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也不断提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生理需求处于最低层次,是老年人老年生活能否幸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家庭供养的基础上使政府养老金处于适当水平,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步。

2、养老服务需求、精神需求及养老服务支付节能力   

    当被问及老年时希望得到哪三项养老服务时,在收费的情况下70%左右的人回答不需要养老服务,在不收费的情况下,169人选择了医疗护理,占有效问卷的85%;174人选择了生活照料,占有效问卷的87.4%;96人选择了精神慰藉,占有效问卷的48.2%;53人选择了文化娱乐,占有效问卷的26.6%;37人选择了家政,占有效问卷的18.6%;而选择旅游养老、安全保障、法律援助、临终关怀的分别为12.5%、18.5%、20.6%、16%。由此可见,在养老服务需求方面,人们比较注重老年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比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以及精神慰藉。在精神方面由于家人的常年在外,老年人会有被家人和社会冷落的孤独感,他们需要精神方面关怀与慰藉。在养老服务支付能力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又因为青壮年在外打工无人照料等原因,也有老人愿意接受付费的社区养老服务或机构养老。但有一部分人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情况和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无能力支付专门的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的费用。因此,国家和社会应该在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养老机构的建设予以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养老服务。使农村留守老年人真正地老有所养,使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三)空心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养老供给状况

1、家庭供养

    通过调查发现,141人认为子女有经济能力赡养自己,但无时间与精力,占有效问卷的70.8%;58人认为子女无能力赡养自己,占有效问卷的29.1%;由此可见,尽管认为子女有经济能力赡养自己的人占较大比例,但在人口空心化背景下,子女常年外出务工没有时间与精力照料,同时又受到“孝”观念淡薄、经济状况差和照料资源缺乏等原因的影响而无法为老人提供足够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使老年人在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满足,只能过着贫瘠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无人照料,尤其是半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生活存在很大困难;在精神上归属感和爱的需求无法满足。总而言之,空心化状况下家已经不能完全承担老年人的养老任务了,因此有必要在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的基础上探寻新的养老模式来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

2、社区服务

    通过调查发现,两村都有养老院之类的社会养老机构,但都没有社区养老服务组织,而且村民对于这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老模式并不了解,但通过对他们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可以知道在空心化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的,而老人又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不愿意离家,而社区养老让老人既享有家庭温暖、又能体会同龄人认同,是一种“双赢”策略。因此社区服务需求量很大,但其供给处于不足的状态,因此,国家和社会有必要支持社区服务的建设与发展,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适当引入市场资源,使家庭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从而促进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

3、机构养老

    通过调查发现,两村都有养老院之类的养老机构,但其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而一些失能高龄老年人却无法入住。由此可见其服务范围狭窄,供给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对于其服务质量,87人认为其服务质量良好,占有效问卷的43.7%。72人认为其服务质量一般,占有效问卷36.1%;40人认为其服务质量差,占有效问卷的20.1%;由此可见,养老机构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照料需求以及精神文化、心理与社会等需求。其服务质量基本可以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专业性差,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

4、国家政策

     通过调查发现,两村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80元。通过查阅长沙县社保局的相关资料可以知道,长沙县现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2013年7月1日起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了90元,并且连续三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元。与此同时,从2013 月1 日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也将增加。参保人员可根据该标准自行选择缴费档次。当谈到养老金对于他们生活所起到的作用时,一些无固定收入的失能老年人表示养老金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些消费水平较高的老年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而言之,养老金不仅使他们手中的零花钱多了还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关于新农保存在的问题时,谈到了以下几方面。比如:新农保的投保期限较长,使他们有一些担心;投保激励机制欠缺,每提高一个档次,政府补贴提高5元,所以参保积极性不强;地方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不专和服务机构部务实等问题。尽管新农保存在一些问题,但国家在不断努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拓宽养老保障服务范围,使我国养老保障供给体系不断完善。

(四)老年人生活状况影响因素

                                    

    图4:各因素对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影响程度

    当被问及什么因素会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时,87人选择养老金的多少,占有效问卷的43.7%;85人选择家庭环境因素,占有效问卷的42.7%;19人选择老年娱乐设施,占有效问卷的9.5%;8人选择村集体对老年人的关心程度,占有效问卷的4.%.由此可见,经济因素及家庭的照料、关怀等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老年人的娱乐休闲设施和村集体的关心。因此,家庭应该在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的同时要常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感受的家庭的温暖。国家应该完善老人娱乐设施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进而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应该生活提高便捷服务,增强对老年人的关心与照顾,使老人有社会归属感和被尊重感。总而言之,我们应该通过多方努力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他们有一个幸福的老年生活。



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养老法律政策。

国家在实行老年人权益这一块的法律政策时,不仅要将现有的政策实施到位,同时也要改善弥补现有政策出现的不足与漏洞,并且适时地适量地增加新政策以使这方面的法律政策更加详细与完善。在大力保障老年人权利之时,也要强力打压制裁那些对于实行政策不规范不到位甚至贪污国家下发给老年人的津贴福利的各乡县村级领导干部。从两方面入手,确保农村老年人的权益得以保障和被实施。老年人自身也要懂得最基本的关于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加快老年服务业发展

国家自今年九月份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方面尽可能覆盖全部居家老年人。以城市为起点向乡村地区发散,争取从城市到乡村实现全部老年人服务行业的发展。其中将三无老年人划为五保户,规整农村老年人的利益问题,确保在实际上一定得到实施。

(三)增加农村老年福利院的数量,提高服务质量

    增加养老院福利院在农村开设的数量,使所有老年人都可以进入,有足够的床位,是老年人选择,而不是养老院选择老年人,满足条件的老年人才能享受待遇。增加数量的同时,也应该增加看护人员的数量,加强福利院中硬件软件设施的质量。向社会宣传,使更多人投身到社会服务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就业紧张的困难。

(四)重视农村老年人精神娱乐需求

    在农村老年人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老年人自身的精神娱乐也需要同步提升。物质只是基础,当一个人的精神文化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可言,对于老年人来说,更能提高寿命的长度,保持健康。经常举办农村表演,建立书社、各种老年志趣班、老年体育活动项目、组织义务医疗队下乡等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还能减少子女外出务工的空巢老年人独自在家的寂寞感,抚慰他们的心灵。而且老年人的集体活动,也方便了对老年人的集体看护,节省了一笔开支。更何况狂现在老年服务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值得人们去开发,不仅自身企业获利,老年人的生活也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改善,特别是农村空巢老年人这一群体,平时缺乏照料与沟通,精神方面也会变得特别敏感。

(五)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

    不管是已经分家还是外出打工的子女,对于自己的父母及家中老人都要承担起责任并且赡养照顾老人。这不仅是人们该做的,而且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继承下来的美德,应该得到传承与发扬。子女在经济、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对于老年人的照料,从文化、家庭、社各角度来说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缓和社会矛盾,提升国民幸福感。



五、结束语

    随着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和发展,老年人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在今天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必须改进的问题。而老年人的权益与生活条件必须得到改进,这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无法分离的。近两年所提倡的中国梦,也必须将关爱老年人放在里面,精神与物质应该同时增长,不能注重一头而忽视另一头,这对于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是一种恶性运行。

   当然,我国现在也正逐步将注意力分放到老年人全一上来,即便是这样,老年人权益却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国需要在此部分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逐步增加,这还是要国家社会与个人坚持不懈的热情与孜孜不倦的努力。








                               2011级社保二班   

张亚婷、张佳奇、张文君、杨钱红

                              2013年12月1日      



本文编号:1116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1116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4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