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我国农村文化重建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5 17:25

  本文关键词:农村文化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我国 农村 文化 重建 对策 研究


我国农村文化重建的对策研究

作者:王玉玲  发布时间:2017-11-22

【关键词】农村文化;重建;对策研究


农村文化重建,是以改造农民核心文化价值为落脚点,运用继承、扬弃和创新的方法,对当前同时作用于农村的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改造和重组,寻求它们的和谐结合点,培育我国农村文化新的核心价值取向,重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农村和谐文化,凝聚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文化重建的必要性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农民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中国农民长期处于封建意识和自然经济的束缚下,对精华和糟粕缺乏判断能力,改革开放后,各种文化一并涌进,由于对现代和传统、城市和农村、东方和西方三对文化缺乏统筹和协调,任其自生自灭,各自作用,逐渐形成了先进与落后、科学与迷信、开放与保守、求新与守旧、繁荣与无序等多对矛盾并存的现代农村多元文化共存体。


我国农村文化重建的对策研究



如上所述,我国当前农村文化不仅文化主体内部各项矛盾十分突出,它与农村经济之间的矛盾,以及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差距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从各个方面对农村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重建,建设一种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农村文化重建的外在机遇分析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日益关注和重视,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进一步向农村倾斜,投入不断加大,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各级文化部门制定了具体的农村文化建设目标,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新的建设发展目标。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也十分积极踊跃。全国文化建设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发展氛围,为农村文化重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二)日益完善的发展环境

首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文化市场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市场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自主调节作用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为农村文化重建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发展条件。其次,随着我国的文化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尤其是各种关于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相继推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为开展农村文化重建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三,农民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一些新兴的农村文化产业,比如特色旅游业等,逐渐崭露头角,虽然和城市相比农村文化市场发展仍然相对落后,但是,农民经济意识的萌发和社会对农村文化的关注,无疑是农村文化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开端。第四,民间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农村培育了不少的文化队伍,也使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向下延伸,呈现出农村文化日益繁荣的良好趋势。第五,很多落后的文化习俗逐渐被先进文化所取代,如许多祠堂、庙堂都被改造成阅览室或村民俱乐部,成为农村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农村文化逐渐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

(三)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为农村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基础和经济后盾。另外,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必须以共同的文化基础为纽带和动力,强化文化对农民统一行动的凝聚力和组织力,营造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氛围,使发展成为全体农民的共识,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文化建设总目标的制定

农村文化重建的可能性分析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农村文化遭受了各种文化的侵袭和破坏,核心价值不断受到撼动,逐渐与当前农民进步和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但是,我国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农村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自身许多内在的特点都为重建提供了可能。

(一)民族性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根植于农村,是我国漫长的农村发展历程中各种经验和智慧的不断积淀,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为农村文化重建提供了基本内容。

(二)可塑性

(三)求同性

(四)人文性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文主义精神,以儒家的人文思想和道家的自然主义为代表,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和自身的超脱。农村文化重建必须借助人文主义精神对农民的深刻影响,加强各种立法,通过法律的手段确保农民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农村文化重建切实为农民素质提升服务。

(一)把握一个核心

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必须坚持传统民族文化在农村文化重建中的核心地位。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虽然经历了各种文化的不断侵袭,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是全国人民的巨大财富。数千年,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华儿女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并以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内涵和神奇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目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现代文化铺天盖地而来,许多农村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的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有的甚至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我们通过保护与培育来刺激传统文化的内生,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就能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使我国农村文化发扬鲜明特色的文化韵味。

(二)抓住二个特色

农村文化重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和农村特色。

抓住中国特色,是坚持农村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阔步发展的今天,我们首先要树立对我国传统农村文化的强大自信心,在立足国情、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坦然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力求做到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全球现代化的有机结合。要大力发展农村传统民族文化产业,树立农村民族文化品牌,提高农村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其次,要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包容海纳的特性,取法先进的现代文化、城市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求同存异、扬优弃粕,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和伦理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文化。

抓住农村特色,是农村文化重建的基本要求。必须认清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内在区别,摆脱以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文化的粗放式方法,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以是否符合农民需求,是否促进和谐农村建设为标准衡量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就。必须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坚持文化重建为了农民,文化重建依靠农民,文化重建成果由农民共享的总体原则,建设区别于城市的、符合农民精神需求的农村文化。

(三)统筹三对关系

在受到各种文化侵袭时,选择意识和创造意识不强,没有对各种文化进行统筹协调,扬精弃糟,而是盲目发展、泥沙俱下、囫囵吞枣,这是我国农村文化衰落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农村文化重建的关键是把握文化主流,按照继承、扬弃和创新的总体思路,统筹协调现代和传统、城市和农村、东方和西方三对文化关系,把农村文化建立在现代文化、城市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成就之上。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扬弃是去糟求精的手段,创新是辨证地扬弃,是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只有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农村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才是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化,才是有生机活力的文化。

1、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

传统是文化之本。在处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时,首先要充分体现我国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注意继承其丰富营养和文化精髓,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力求更大的创新与发展。其次,要善于吸收和借鉴现代优秀文化成果,扬长避短,推陈出新,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新的品位,进一步弘扬农村传统文化,激发农民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三,要积极规划农村文化建设,倡导文明新风,普及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严禁不良文化流入农村,禁止其在农村泛滥。

2、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只有产生于农村,并最终服务于农村,才能体现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后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日益扩大着它的文化影响,其文化地位日渐突出。90年代以后,在文化的商业化、通俗化、大众化趋势下,城市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地位,并通过传媒、人口流动等途径对农村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农村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因此,正确处理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关系,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好文化遗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文化需要重建,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农村文化的全盘否定,把农村文化彻底推翻,完全按照城市文化的模式进行重建是不符合实际的。在农村文化重建的过程中,必须立足农村本土,立足农民需求和农村发展需要,寻求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和谐结合点,有选择地、有规划地推进城市文化反哺进程。

3、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根,而中国农村文化的根只有深深扎入中国国情的土地,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因此,农村文化重建必须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包容海纳。民族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得以继续存在的基础。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各种文化随市场经济破门而入,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外来文化的融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严重侵袭。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沉醉在西方文化的氛围中,一些传统民族文化逐渐衰落。开展农村文化重建工作不能闭关锁国、简单地将外来文化隔离起来,当然也不能一味被动地接受。应该以开放的胸怀和发展的眼光,在加强引导前提下,坦然让不同民族、国家等之间的多种文化在相互冲突、碰撞、摩擦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四)把握四个原则

1、民族主体原则

民族主体原则回答了农村文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农村文化重建的关键,是改造农村文化的核心价值,使农村文化发展为符合我国农民进步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主流文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全盘否定。相反,要坚持把传统民族文化作为我国农村文化重建的核心。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重建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提升,而不是推翻。要把握继承、扬弃和创新的原则,达到既进一步巩固农村传统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又对其落后的因素进行改造的目的。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2、农民主体原则

农民主体原则回答了农村文化为谁重建的问题。

农民的主体地位表现为农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使用者和首要消费者,农村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中,才有旺盛不竭的生命力。农村文化重建应以农民素质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为重点,不仅要服务农民,更要调动农民创造新文化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第一,按照市场的要求,完善有关制度,保障农民在农村文化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使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市场中独立人格。

第二,强化农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强化农村文化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文化创造热情和使用热情,培

养自主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消费习惯,培育开放的文化市场,创造健康的文化氛围。

3、政府主导原则

政府主导原则规定了农村文化重建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受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影响,我国政治干预经济具有长期历史遗传性,和当前现代化的市场竞争形成较大矛盾,不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当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开展农村文化重建,政府应该摆脱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认真学习现代西方管理文化精髓,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发展体制,解放生产力。

4、市场主体原则

市场主体原则回答了怎样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的问题。

农村文化重建的总体工作思路

根据以上讨论,确定我国开展农村文化重建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提炼核心价值观、制定发展规划、全面有序推进。

(一)提炼核心价值

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的消极和积极成分,结合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伟大战略,总结过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各种先进文化精髓,提炼和培育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符合农民素质提升需求的、鲜明的农村文化核心价值和精神,形成树立共产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包括指导原则、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三方面。在提炼的过程中,关键要注意对传统民族文化主体地位的把握,以及对现代和传统、农村和城市、东方和西方三对文化的统筹协调。

(二)制定发展规划

提高对农村文化重建战略作用的认识,把农村文化重建纳入和谐农村建设总体战略中,使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一起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结合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和农民素质提升实际需求,制定农村文化重建战略规划,明确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在制定规划时,要注意把握民族主体、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原则,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牢牢把握农村文化重建为农民素质提升和和谐农村建设服务的方向。要体现前瞻性、系统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强化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推进农村文化重建顺利开展。

(三)全面有序推进

建立健全各项文化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和推进农村文化重建工作深入开展。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序推进,重在继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良性发展;要改革文化发展体制,发挥市场作用,提升农村文化产品质量,推动文化产业化,打造农村文化品牌,提升农村文化竞争力;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农民行为和市场行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255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1255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e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