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2010年安徽省语文高考作文题评析

发布时间:2018-01-04 02:36

  本文关键词:语文高考作文  


  更多相关文章: 2010年安徽省语文高考作文题评析


文章来
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2010年安徽省语文高考作文题评析

安徽巢湖市柘皋中学 唐金龙 [238062]

 

  2010年安徽语文高考作文题,彰显新课程理念,在近几年安徽自主命题中日趋成熟,大气而理性,是道好题。

材料选用的是清朝阮元的一首小诗《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第一,材料新颖,提示恰当。

以诗作为材料,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中国是诗的国度,作为母语学习,强调古典诗歌的浸润,对现代全方位受新锐文化影响的中学生来说,尤其显得必要。这首小诗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通俗易懂,饱含哲理。

在提示语中突出“哲理”、“思考”、“联想”,有效引导考生切入诗歌内核,并由此及彼拓展思维,进行作文。

第二,思考空间巨大。

一个好的作文题,是让考生有话可说,而且从各个方面都有话可说,而不是约束学生思维,让他们无话可说。

首先,主客观兼容。从客观角度切入。“水”是要素,“交流”、“千溪”、“万家”,可谓多而平常,有“深”有“浅”,是其存在方式。那么,根据客观条件,因“水”制宜,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水”的“深”“浅”而种植相应的作物;从主观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菱”、“稻”、“荷花”们该如何选择才能发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菱”,请到深水区,如果你是“荷花”,那也大可不必羡慕“菱”的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沃”,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

其次,虚实相生。既可以实写一种植物,以此作为象征,托物言志,给人启示。也可以脱开具体语境,取其内涵,进行构思。整个社会不就是那一片汪洋的水域吗?每一个个体的人不就是那“菱”、“稻”、“荷花”吗?

再次,价值观体现。“菱”、“稻”、“荷花”,分别生长在深水中、浅水中和不深不浅的水中,它们都是可爱的植物,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所在。我们不能凭主观意志,从它们的出身(水的深浅)来判断它们的价值。“菱”、“稻”、“荷花”的相互映衬,自然才美好。

还有,立意高远多维。现代社会是多元的,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比现在更丰富多彩了。社会形态的多样,人们对不同问题的认识与评判,都显示出明显的时代特质。无论“深水”与“浅水”,无论“稻”与“荷花”,都是精彩无限,生动活泼的。只一方面,当代社会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单一思维模式上,比如教育的人才培养上,认准“稻”的实用,就否认“菱” 与“荷花”的另类,比如在文化审美上,认可“荷花”的高雅,就否认“菱”与“稻”的土气,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第三,体裁宽容度大。

安徽卷作文自身也有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从《提篮春光看妈妈》、《带着感动上路》到《弯道超越》,,我们能看到,要么过于强调情感的抒发,要么过于强调逻辑说理,可供考生选择的体裁宽度明显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考生思想的表达。

而今年的作文题很好地做到了两者的兼容。你可以根据诗的语意,描写出一幅优美的田野风光图来。通过图景折射出所包含的哲理来,让人体味遐想;你可以抽象出诗歌中的哲理,宕开笔去提示其中蕴含的道理;你可以让“菱”、“稻”、“荷花”作为不同的角色,上演一台小戏;你还可以叙述“菱”或者是“稻”或者是“荷花”的成长经历,来反映它们别样的精彩……

第四,导向明确。

好的作文题,在具备科学性、担当国考中的选拔性之外,无疑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导向性,使得中学作文教学要还原到学生作文素养的养成上,思维品质的培养上,而不是猜题押题,疲于宿构,背诵成文。

安徽卷的作文题,就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只要你有一定的审题能力,积累了相应的材料,有清晰的思路框架,就可以临场写出一篇好作文来。而如果作文题本身在体裁上、立意上比较局促、狭小,学生自然会想到要走“准备”的路子。

文章来
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本文编号:1376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1376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f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