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端午节来历50字 2018端午节的由来作文200字端午节黑板报内容

发布时间:2018-07-06 10:16

  本文选题:端午节来历50字 + 2018端午节的由来作文200字端午节黑板报内容 


  曹娥寻父孝感天地

  据虞预的《会稽典录》记载:“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五月五日迎伍神,为水所淹,不见其尸。”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方面的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掉入江中,生死未卜。”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令度尚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这就是碑帖史上著名的曹娥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孝女美名传颂千载

  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对曹娥曾大事褒扬。宋元yP八年(1093)宋哲宗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宋徽宗多次敕封曹娥及其父母。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清嘉庆十三年(1808)敕封福应夫人,同治五年(1866)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民国时期,多有军政要人题赠楹联匾额,蒋介石也给庙宇正殿题匾“人伦之光”。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郝建荣 整理

 端午节来历50字 2018端午节的由来作文200字端午节黑板报内容

 今年6月17日,是西方的父亲节;6月18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中西方两个节日不期而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延伸阅读:

  •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内容资料 端午节黑板报资料端午节的诗句
  • 父亲节手抄报资料 父亲节手抄报怎么做?父亲节的起源发展
  • 端午节来历50字 2018端午节的由来作文200字端午节黑板报内容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R%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在民间有着诸多的传说故事,源于纪念屈原,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源于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但流传最广的是屈原的传说故事,接下来让小编跟你一起细聊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众多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源于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历来就有数字重叠的概念,如正月正(阴历一月初一)春节,二月二日龙头节,三月三日相传是王 母娘娘的蟠桃会,此外还有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自身内涵,它们都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五月五日被当作节日来过和上述这些节日形成早晚相当,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形成。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袁学骏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可能有意在端午节,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心。

    延伸阅读:



    本文编号:2102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2102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