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舌尖上的亲情

发布时间:2018-12-15 07:19

时光从指间悄然而过,品味着成长中与亲情相伴的日子,感动不由从舌间溢入心里。那杯热乎乎的奶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依然深深地触动我的心灵。

那天,春风依然如往日肆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因为下星期期末考,老师的作业多得令人无法想象。

回到家,大概是爸爸还在住院,所以妈妈不在家,家里空荡荡的,寂然无声。我在房间做着作业,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噼噼拍打着窗户,气温略显下降。我走到客厅里,空气恍如凝固一般,一片死寂。

这时,风越刮越大,在这寒冷的天气,我冷得发抖。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是妈妈!她走了进来。她只穿着一件薄薄的丝衣,脸显得发白,手不由得发抖,因为太冷了吧!她的脚也在发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赤着脚走进屋内:“孩子,饿了吧,我给你买了个便当,吃吧!”说着打开了白色包装盒,拿出筷子说:“快吃,趁热吃吧。”看着照顾爸爸而憔悴的妈妈,在家中与医院来回奔走。我鼻子不免有些酸涩。

吃完饭后,妈妈拿出了自己的保温杯中所剩的水,为我泡上了一杯热腾腾的奶茶,递到正在做作业的我跟前说:“孩子,奶茶提神,趁热快喝,妈妈带饭给爸爸”说完又拎着盒饭往医院照顾爸爸了。

捧着这杯热腾腾的奶茶,望着妈妈远去的身影,喝着母亲为我泡上的奶茶,那甜甜的滋味顺着舌尖轻轻滑入喉咙,一丝丝甜蜜涌上心头。多少个寒冷的早晨,妈妈就已备好营养美味的早餐:多少个黄昏校门口的等待,风雨无阻;多少个夜晚,妈妈的奶茶伴着我完成功课,在浓浓的奶茶般亲情的呵护下,我渐渐地长大,可妈妈的眼角却多了皱纹,妈妈的身躯却少了轻快……一股惊涛骇浪般的触动涌向心海:妈妈,那不是普通的一杯奶茶,那是一泓甘甜的爱之琼浆。

那一杯奶茶,只是我生活中点滴,妈妈,为了我,您疲惫;为了我,您焦虑,为了我,您把爱倾心交付。您的爱已化作丝丝春雨,滋润着我,妈妈,您的那一杯奶茶,触动着我的心灵,我的心里漾起一阵涟漪,使我满怀感恩,妈妈,谢谢您!

时光从舌尖悄悄流逝,妈妈的爱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化,那流过舌尖的奶茶,溢满着眷眷的亲情,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指导老师:陈清霞

舌尖上的亲情

长面

在我离开故乡后,童年时的记忆里,最好吃的美食要算家乡的长面了,尤其是我母亲做得长面,无人能比。长面是家乡的特色饮食。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那时小伙伴们在一场玩,就天真地议论,说皇上天天顿顿都吃的是长面吧,因为长面最好吃,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太可笑了。

母亲擀的长面,面白,切得又细又长。调长面汤里的臊子,要切得又细又碎得大肉丁,肥瘦适中,以瘦肉为多。长面汤里的臊子,先要炒好。用酱油,食盐和各种做大肉的调料,将生肉臊子炒熟,盘水入味。烹调长面汤要用中大号的砂锅来熬制,不会起沫子。砂锅里加水,把醋酱,食盐和各种大调料放进去,熬一阵子后,再把炒好的大肉臊子取一块放进去,用文火熬汤,熬煮的时间越长越好,臊子汤俞能入味。起锅时,加点味精或者鸡精就更好了。

农村的人们吃长面那都有讲究的。过年,初一早上要吃长面。招呼亲戚时,要吃长面,讲究个互相之间要常来常往。娶亲嫁女时,迎来送往招呼贵客要吃长面。老者做寿时要吃长面,意思是祝福寿星像长面一样长长寿寿。

我母亲聪明勤快在庄邻上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做得茶饭那是老少称赞。长面帐子擀得又薄又圆又匀称,长面条切得又快又散又均匀。长面先从滚水锅里煮到七八成熟捞出来,不要太生,也不可过熟,在宽展的凉水里冷却,漂一下捞出来,水拱干,来回折叠在瓷碗里,像一个方块状,再倒到枕板上。

每当要招呼人吃长面时,下好了面接下来就是搭汤冒饭了。把加了臊子的长面汤搭到炉火上滚煮,在沸腾一阵的过程中,用铁勺不时搅拌,铁勺从汤锅里舀一点偿汤,根据味道,再适当地加点酱油和食盐,还有各种大调料,汤味和浓一些,调味要过一点,这样冒出来的长面才有味道。冒饭是最后一道工序了,把案板上的下好的面块原装进瓷碗里,用铁勺把滚烫的臊子汤舀起来,浇到瓷碗的面块上,然后用筷子再把面块和汤里的臊子泌下,把瓷碗里的汤倾倒回汤锅里,这样反复浇泌一两次,最后一次只浇不泌,面块也就热了,泡散了,汤里的肉和香也入到面里了,在饭汤上面再撒上几丝绿绿的葱花,热汽腾腾的一碗长面好了,可以端上桌子供人们享用了。

长面是要就着菜吃的,才会既不肥不腻,又不瘦不淡。一般都下着素凉菜吃,有腌的咸韭菜,雪里蕻,苴莲,洋姜,酸白菜,还有萝卜等。无论那样凉菜,母亲都切得细长短碎,小菜撺得高高的尖尖的,饭桌中间摆放得很匀称。人们一看,就知道这家女主人是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人。

母亲做得长面汤饭,味道淳正鲜美。汤味香,臊子香,面香,汤和臊子的香都渗入了面里。虽然母亲走了三十多年了,再也吃不上那样美味可口的长面汤面了,但想起母亲做得长面汤饭,犹口有余香。

腌缸菜

记得小时候,大概到了秋天,我们那里的人们,家家户户都要腌酸菜,腌咸菜。腌上两缸大白菜,两三坛咸菜,以备淡季吃菜。秋冬春三个季节能吃上酸爽可口的腌白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尤其是能吃上母亲亲手腌的腌缸菜,也是我人生中的一件美事。

从腌菜缸里捞出来的一碟酸白菜,用凉水淘洗两遍,倒点酱油,放入少许食盐,加入一撮红辣丝,在油锅里炒一会,一盘酱白菜就炒好了。就着黄灿灿的馓饭吃,当时就感觉很香的。

每年这个收获的时节,都是我非常盼望快点到来的时刻,但也母亲最劳累的日子。我们全家动员,从自家的自留地里,铲下一棵棵大白菜,头绿膀白。我们这小孩子们,也帮助大人们把收获的劳动果实往自家里搬运,装到架子车里拉到家里,再抱到靠墙的窗跟下码放成一堵小墙,晾晒一两天,就可以腌了。

在农村,腌菜这样的家务活,都是女人们干的。母亲早已把厨房灶火架着了,灶炉上一口大铁锅装了多半锅水。腌菜有大缸小坛的,母亲已洗刷干净了。母亲忙着开始腌菜,我们在一边玩着,伺机而动。

母亲赶紧就将已准备好腌的大白菜,全部择去外围的干叶黄叶坏茎烂膀,切掉带泥土的根须。在每棵大白菜下部的“大屁股”上,用菜刀切开一个交叉的“十”字形开口,放入另外一个大锅或大盆里淘洗干净。

不一会,灶炉上大铁锅里的水冒出热汽,由响水变开,当揭开锅盖时,一锅雾汽直冲厨房屋顶。灶炉上的大铁锅嗡嘤作响,整个厨房里雾汽滚滚,开始榨菜的时候到了。

似在美妙和仙乐声中,母亲腾云驾雾的忙碌着,把洗好的大白菜,一棵一棵直立着放进灶炉上的开水锅里。一阵儿,清清爽爽的大白菜,一个紧挨着一个,拥挤地“站”满了一大锅。母亲在一大锅的白菜头上,盖上了一个大锅盖,就蹲下来在灶炉口的地上,加柴烧火。

灶炉上大锅里的水又升温开锅了,母亲用长长的面杖,不停地搅乱翻转着。等煮上一会儿,约莫锅中的菜榨得有六七成熟时,大白菜就该出锅了。这时,母亲忙着把大白菜一棵棵用大瓷盆捞出来,在凉水中冷却漂洗,等菜不烫手了就捞出来,横放在厨房宽大的案板上,全部用菜刀切成一寸长的菜条,捏干水成菜团。

这时,我们这些情急的娃娃们已等不及了,围在母亲前后,虽然也帮着大人们择菜、抱柴、架火,但最后还是缠着母亲,要煮得半生不熟的菜心和菜根吃。菜根吃着沙沙的还有点甜,孩子们都爱吃。菜心膀细叶小,微黄鲜嫩,吃起来也很香甜,娃娃们也最爱吃。菜根不用腌了,母亲就剜切出来给我们吃,不吃也白白的扔了。菜心能腌,多给我们孩子们不给,我们娃娃们没有吃够,就偷着刁着比母亲手里吃。菜根和菜心相连的地方最难洗净,有时没有洗干净,有细小的泥沙会吃着碜牙,大刹风景。但嘴馋的娃娃们还是没有吃够,“吐吐吐”吐完了,还找着吃菜心和菜根。

母亲把榨好切好捏干的菜,装进早已打扫洗净的大缸里,大约三四寸厚,一层一层压实。压一层匀匀地撒上一层食盐,直装到离缸口三四寸时就算装满了。腌酸白菜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在这一缸菜上,压上一块扁平圆形洗干净的大石头。

过一段时间,酸菜水就渗上来了,有时会把压菜石也给淹了。现在酸菜就可以捞上来吃了,或直接吃,或炒着肉和粉条吃,都很酸爽,很香的。

我吃过好多别人家的腌缸菜,不是太烂了,就是有些发生,都不好吃。母亲腌的酸菜不生不烂,恰到好处。如今我已过半百的知天命之年,但看到桌上的酸白菜,就情不自禁地会想起当年母亲腌大白菜的情景,一辈子也忘不了母亲那腌白菜的好滋味。

世上只有母亲的腌缸菜最好吃!

果皮子

我的家乡人在黄河过上的农村,不知何时起,祖先们以种瓜果蔬菜为生。曾祖父留下来了两个不大不小的果园。改革开放前,一个祖父的后人们还分到了一株高大的香水梨树,树高和树冠都有十几米大,最小的树主干一个成年人两臂环抱也抱不住。我们村是蔬菜区大队,生产队的地里和家家户户庭院里,都栽种着苹果、梨树和葡萄,果园号称“高田”,是家乡最平常不过的庄稼了。

家乡的人们也是勤劳智慧的,并以勤俭持家为荣。下雨天风刮下来的跌果,以及收获后卖不完,一时也吃不了的鲜果,也有很聪明的办法保留下来慢慢享用,那就是做成果皮子。那时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还很不发达,乡村很少有罐头厂,也没饮料厂和冷藏保鲜库等,交通也没有现在先进,往外运销大户也很少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每到果子收获后,乘着风和日丽的晴天,是做果皮子的好天时。母亲就会把做果皮的鲜梨和苹果,取出来,先用清水洗净,然后再用水果刀把有些果子坏了和烂了的部分剔除后,把果子放到案板上用菜刀从头到尾,一刀一刀切成三四毫米厚的圆形薄片。然后找来簸箕、笸篮和小木板,将鲜果片不重不搭,一层摊开在上面,端着放到院里高处放着,在太阳光下晾晒。

在晾晒这些还带有大量水分或汁液的鲜果片的时候,要时常的翻转一下。湿漉漉地鲜果片儿,经不住风吹日晒,不几日果片内的水分大量蒸发,表面变得干褐了,形状变薄曲缩了。再连续晾晒几日,水淋淋湿重的鲜果片,就变成了轻而干的果皮子了。

干的果皮虽然重量和体积都少了许多,但在一段时间内是不怕霉烂变质的,所以,母亲怕我们出去进来看见了偷吃,就把晒好的果皮子收拢起来,集中装到一个小布袋里,锁进上房炕头上的大柜子里。

果皮子不是我们何时想吃就能吃的,逢年过节才能见到。母亲那些山里来的粮食区大队的侄儿和外甥们,过年来转亲戚时,把我那些表兄表弟们招呼吃过了饭,他们要走回去时,母亲拿过亲戚娃们装馍的包,取下花馍,打开柜子上的锁子,抓上几把果皮子,再装到包里,就算回了礼了,讲究个包不能空。年过完亲戚转完,母亲的果皮子也就所剩不多了,我们才能吃到母亲做的果皮子。我不爱吃苹果的果皮子,爱吃冬果和香水梨的果皮子。

母亲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再也没有吃上果皮子了。永远怀念我的母亲,她是天底下最勤俭的人!

舌尖上的亲情作文

商 云

过新年,自然少不了走亲访友。走亲访友,自然少不了推酒把盏论英雄,里短家长道亲情。

去小姨家,身为厨师的小姨夫亲自下厨炒得美味佳肴,端于桌上。小姨则拿出好酒和各种饮料招待宾客。如今,与亲朋好友相约餐馆的机会越来越多,偶尔的家中小聚,则显得既简约又温馨,质朴中透着浓浓的亲情。

小姨夫做厨师多年,厨艺精湛,现在已是老师的他培养出了不少徒弟。但一说起小姨夫的手艺,小姨总有些不屑:别看他在餐馆炒的菜好吃,在家里炒的菜还是家常菜,味道逊色了不少。一旁的小姨夫却也振振有词:在单位炒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是我的本职工作,可是在家里,我更愿意做一个普通人,炒得几个家常菜,虽简单,心情却舒畅得很。

我笑着说,小姨夫的手艺很不错啊,自己炒得的菜肴,色香味或许不及餐馆中的菜肴,但里面却融进了一份浓浓的亲情,有人情味,这种佐料是任何餐馆中的美味佳肴都所不具备的。

小姨笑了,释怀地说,照你这么说,你姨夫炒的家常菜倒比餐馆的美味佳肴更珍贵喽?我坚定地说,那自然是。有钱难买亲情在,有料难调心情好啊。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餐馆中,一道鲜美的菜肴是食材、佐料、调料的精妙配比,是对时间的精妙运用。各种要素如果比例失衡了,菜肴也就有了不同的口味。而中国人最注重的是口味。一旦口味变了,这道菜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可在家中,家是亲情凝聚的温馨港湾,人情味更胜于菜的味道。就比方说,大姨夫知道大姨特别喜欢吃酸,于是就在炒白菜时多放一些醋,别人或许觉得难以下咽,大姨吃着却特别香。我父亲特别喜欢吃母亲腌的臭鸭蛋,每当见到臭鸭蛋,别人都捂着鼻子,父亲却吃得津津有味,还情不自禁地说,当年就是这臭鸭蛋的味道,让母亲走进了父亲的世界,从此便再也离不开。

至今犹记《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段经典解说词:“……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才下舌尖,是味道的妖娆浸入;又上心间,是情怀的积淀升腾。可见菜的味道融入了人情味才会意义深刻,才会让某道菜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经久不息,愈久弥新。

如今,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快餐文化,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快速复杂起来,亲情中融入了金钱、名利、地位、利益等各种佐料,这种亲情少了许多人情味,多了几分铜臭味,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也经不起风雨的洗礼,最终会变了味。

这天,小姨夫当主厨,我们这些小兵们当下手,不大会儿的功夫,满满一桌菜就出现在了餐桌上,厨房里的各种香味也就跟着飘到了餐厅。然后,满满一屋子人,围着一张不大的餐桌,挤在一起,品着家常菜,喝着家常酒,随意地说着家乡话,无主题地聊着日常琐事,或激励争辩,或善意调侃,或衷心祝福……无不舒心惬意,情意绵绵,一种亲情在餐桌周围传递,蔓延,,升华。

舌尖上的亲情,有爱的味道,思念的味道,还有不离不弃的味道……足够让人用一生去品味,去留恋。

舌尖上的亲情作文2

我们家对酸和辣这两味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酸的确是很好的一种味道,可以让人口舌生津;而辣可以开胃,让你犹如鲸鱼般吞吸不止。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良好的开胃菜。最有代表性的是拍黄瓜。

黄瓜的味道十分柔和,清甜可口,可它却具有海纳百川的能力,酸甜苦辣咸,每一种味道都可以和它完美的融合,将两者发挥到极致。虽然它只是一道凉拌菜,但通常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越是平淡无奇。

原料的准备是非常严格的,否则,要么酸的你龇牙咧嘴,要么辣的你七窍生烟。黄瓜一定要新鲜,嚼起来才会香脆,汁水也更多,而且必须是碧玉黄瓜,白色的不行。醋要选择陈酿米醋,白醋不行。辣椒则是我家自己种的,拌上油碾碎之后放在锅里炒,辣味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自制的辣酱最好晾上几天,到那时把碗放到鼻尖轻轻一闻都会呛得不行。如果不能自制的话,那么超市里的辣酱也可以代替,以颜色红亮,口感纯正为佳。

接下来便是“拍”。将黄瓜竖切两段,放在砧板上,然后用尽力气去拍,把子都打烂才算成功。这样的黄瓜肉质脆且多汁,而这汁水拥有神奇的化解辣椒素的能力,拍出汁水越多,拍黄瓜也就越香越美味。拍了之后,瓜片上会产生裂口,可以让黄瓜更入味儿。将黄瓜与事先调好的酱料拌在一起,顺时针反复搅打,直到每块黄瓜都包裹上了酱汁,油光水亮了为止,再加半勺糖提鲜,一道菜品就新鲜出炉了。

拍黄瓜色香味俱全,令人赞不绝口。它色泽红艳,又夹杂着黄瓜的碧绿水嫩;香味浓厚,辣酱与酸醋给鼻梢一段段强烈的刺激;味道酸辣,又巧妙的被清淡的黄瓜所瓦解,回味甘甜。它让你一拿起筷子就放不下来。

对我们家人来说,它就是一个独特的味觉信息素,牵连这魂牵梦萦的家的味道,家的温暖。

初一:陈瑶

舌尖上的母爱

舌尖上的母爱—妈妈的小甜品

我的妈妈虽然不太会炒菜,但是她非常喜欢做一些甜品:馒头、包子、南瓜饼、豆浆、奶茶……还有好多好多呢,每次我看着妈妈做,都会直流口水。就连好朋友陈碧瑜姐姐的妈妈尝了之后,也开玩笑地说:“嗯,太好吃了,你妈妈都可以在学校前面摆摊啦!”

有一次放假,我早上起床后,看见妈妈正在厨房煎饼,我好奇地走过去,问:“妈妈,这是什么饼啊?”

“不告诉你,你尝了就知道了。”妈妈边说边端着一大碟热乎乎的煎饼出来。我闻了闻那一大碟饼,自言自语道:“哇塞,真香呀!”说着,就拿筷子夹了一个吃。

“咦,这饼里面怎么有一股香蕉的味道?”我看向妈妈,“莫非,这是……香蕉饼?”

“嘿嘿,你猜对啦!”妈妈一边品尝着她的“作品”,一边骄傲地说道。我觉得香蕉饼可好吃了,就缠着妈妈教我怎么做这个香蕉饼。妈妈走到厨房里,慢条斯理地说:“其实我搞这个香蕉饼是很偶然的,本来想弄地瓜饼给你吃,正好,家里面有几条香蕉,就灵机一动:不如煎个香蕉饼吃吃,做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和普通的煎饼一样:把面粉、凉水、白糖、鸡蛋和成稀稠状,只不过多了一道工序:把香蕉切成薄片状先盛在一个碟里,我刚才没有煎完还剩下一些原料,不如我现场煎给你看看?”我高兴地跳起来说:“好啊好啊!”只见妈妈放油在锅里,等油热了,把稀稠状的面粉均匀地摊在锅里,再把香蕉片一片一片地摊在面饼上一起煎,等面饼双面都煎成金黄色时,就用锅铲铲起,盛入碟中,这样反复几次,好多块美味的香蕉饼就煎好啦。

“噢,原来做法这么简单呀!”可是这看似简单的香蕉饼却花了妈妈好多好多的心思。我爱妈妈做的小甜品,因为它不但好吃,还凝聚着许多的母爱。妈妈,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做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您吃!

舌尖上的亲情作文3

舌尖上的亲情

亲情,是三月里的雨夹杂着的暖意,是寂静的山谷中流淌着的泓泉,是深埋在地下多年的古酒。平淡而又浓郁,平凡而又珍稀。亲情在舌尖上游荡,在舌尖上品味亲情,别有一番滋味。

故事从那一个闷热的黄昏开始。在那条人来人往的马路上,一辆突如其来的汽车夺去了十岁小男孩赵安迪父亲的生命。然而,就是在那个悲痛、伤感的葬礼上,安迪第一次见到他十年来从未谋面的母亲,那个“美丽的像照片上走出来”的女人,那个浑身散发着甜橙香味的女人。正是她闯进了安迪平静的生活,给了安迪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在亲情面前,人是无法抗拒的,而安迪也毅然选择了母亲,跟着她来到了南京,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人与人相处需要时间,然而这样一对性格孤僻的母子在重逢之后的磨合,就像是地球跨到月球,那么遥远、艰难。但他们全然不知亲情催化剂在他们的生活中开始发挥奇妙的作用。依稀记得,懵懂的小男生赵安迪为了弄清楚这位神秘妈妈的职业,不断地刨根问。为了治好妈妈的病,不辞辛苦地上网查找抑郁症的资料;为了给妈妈一个愉快的心情,别有用心地在桌上插上一朵清香扑鼻的百合;为了妈妈瘦弱的身躯,体贴地做好一碗香喷喷的炒饭……

一点一滴的关心似花的芬芳融进了这温暖的空气里,飘荡、飞扬、升华。

凭着那份天性,超越了冷漠、孤单,和妈妈彼此靠近,彼此温暖,彼此支撑,彼此照顾。那种微妙的,不可抗拒的骨肉亲情将他们紧紧连在一起,亲情的力量让他相偎相依。

“舌尖上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中国”观后感

满怀期待地看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脚步”,与第一季给我留下的美味不同,“脚步”给我更多的是亲情的感动,在我们这个以吃来表达情感的国度里,许多的真情都在舌尖之上。

父亲为了捕获跳跳鱼,花费十多年练就抛竿捕鱼的绝技,就为让女儿在餐桌上一饱口福;养蜂人的妻子在简陋的帐篷里,为老公做出地道的乐山豆花;留守儿童与父母在欢聚的半个月里,制作稻花鱼和鱼酱;林芝的阿哥花费三个多小时,爬上40米的树冠,只为给求学的弟弟掏来美味的蜂蜜。一个个揉在美味里面的亲情故事,一次次让我忘记了欣赏美味,只记住那感人的瞬间。美味随着人们迁徙的脚步而流传,亲情随着美味飘香。

几乎是所有的父母都想给子女做些美味,这次回家,老母亲又给我做了豌豆饼,就是用豌豆苗合着面摊出来的饼,虽然外观很是粗陋,味道却还是记忆中的,在那忙碌的年代,妈妈每天早晨5点起来做饭、浇菜、喂猪、喂鸡等,如果要做豌豆饼,就得4点起床忙碌,现在想起来都很心疼。高中三年住校,伙食很差、油水很少,每次星期天出发前,妈妈都会给我炒上一大罐的咸菜,放上很多的油,那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香的咸菜。现在妈妈老了、眼花了,我们的嘴也刁了,做出来的菜很难让我们胃口大开,但每次回家,她还是要准备许久。

我是很小就做饭了,农村的孩子都是那样,但我特别喜欢做饭,一是因为我爷爷做的菜好吃,二是看到家人吃的开心我就满足。爸爸喜欢吃螺蛳,假期里我会到河里摸点上来,养上一两天,然后在饭锅里蒸上一碗,看到父亲就着螺蛳喝点小酒,我就特别开心。妻常说她是被我的红烧大排打动的,那时我住在宿舍,用电炉做好红烧大排,等她来吃中饭,先俘虏了她的胃、再打动她的心。直到现在,星期天有空给妻儿做顿好吃的,看着他们娘儿俩大吃,还是我的乐趣,只是他们的口味越来越刁,而我的厨艺却常常荒废,颇有点力不从心。

有一次和高中的一位同学聊天,不知怎么就聊起了粽子,她说:好想吃妈妈裹的白米粽,可惜妈妈不在了。也许,在我们心目中,妈妈做的饭菜最难忘怀,不是因为美味,而是那浓浓的亲情。趁父母还吃得动饭菜时,就回家给他们做上一桌饭菜,把我们的关心留在他们舌尖上,留在他们心里面。



本文编号:2380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2380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