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

发布时间:2017-02-27 09:52

  本文关键词:人生如戏亦如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 范文一:人生如梦亦如幻[散文欣赏] 投稿:杜岾岿

春风永远吹不尽寒冬的凛冽,12年的春天来得比以前稍微晚了一些,二月时节,田园四周仍然堆积着厚厚的白雪,风一吹便让人忍不住的颤抖,正是这样的时节,孩子们便踏着雪花去了校园,与往常一样,农历正月十五便开学了。

弟弟也一样,十五那天,我带着弟弟去了学校报到,学院依然如同我们去年离开时那样——四周都是已枯死的青草,光秃秃的树木依稀可见。

弟弟红扑着脸,不住的问道曾经我在学院里是怎样过的。

我没有回答,依旧帮他提着包,向着那寝室大门迈步而去,沉默着,沉默着,并不是不想言语,只是当时已惘然了吧!

“到了,在学校里自己好好照顾自己,记得多穿点衣服,今年春天特别冷,别感冒了!”我把弟弟的行礼放在他的床铺上说道。

“知道了,哥,你比老妈还啰嗦!”弟弟带着几分戏虐的语气说道,“嫂子来了……”( 文章阅读网: )

“你小子……骗人也得打草稿吧!”我摸着他的头,语气之中带着几丝苦笑,之后便离开了他的寝室,就算离开,我也不忘多叮嘱了他几句。

踏着带着冬的意味的春风,慢慢的迈步,望着那越来越小的寝室宿舍,我慢慢离开了弟弟的学校。

“猜猜我是谁!”不知何时,一双冰冷却又带着火热的手将我两眼蒙住,用着甜美的声音轻声的在我耳边问道。

“都多大的人了,还玩这些小孩的玩意!”我笑着将两只手从眼睛上剥下来,感觉到几丝冰冷,便疼惜的将两只手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冷吗?”

“不冷啊!!只是很冷!”

她笑着说道,看着她纯真的笑容,突然之间我感觉心里暖暖的,也许是上天怜悯我,将她送到了我的身边,也许是因为曾经错过了一次的美好,所以更加疼惜吧!

“喝奶茶?”

“好啊!你请客!”

她笑着挽着我的手臂“前面就有一家耶!”

她拉着我,心急的走向奶茶店,在我的记忆里,这家奶茶店应该有着不小的年龄了,那时候我还在这边上学它便已经存在了,如今我已是快结婚的人了,算算,它最少应该过了十四年了吧,它曾拼合过多少优美,又曾拆散了多少甜蜜!

在奶茶店里,她要了一杯原味奶茶和两支吸管,一边将奶茶捧在手里取暖,一边将吸管递到我的嘴边让我能够喝得着。

“看,那不是你弟弟吗?”

忽的,她靠在我耳边轻声说道,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果然是弟弟,只是在弟弟身旁,我看到了一个扎着马尾辫子,穿着一身粉红色羽绒服的女孩。突然一个消息让我不住震惊——弟弟早恋了?

看着弟弟如此呵护那女孩,我想要上去询问几番的念头便被打消了,曾经我也和他一样,有过那么一段早恋的温柔时光,但物是人非,在那一次的高考,我俩分散两地,最终的结果便是分手,无论多舍不得,无论多么难忘,但她依旧如同没事人一样,在另一个天堂开始了她的新感情。

“嘘~别去打扰她们!”我轻声说道,看着弟弟幸福的表情,我也不忍心,这奶茶店铸造了她们,会和我曾经一样,被它分离吗?

不一会,弟弟便发现了我,红着脸,紧张的带着他的小女友走到我面前,如同小姑娘一般,羞涩的叫道“哥!”

我点点头“这是怎么回事?”虽然心底有些不忍心,但还是问了出来,这是他身旁那女孩红着脸,一脸坚毅的走到我面前说“是我追求他的,不关他的事!”

这时,弟弟也说“是我追求她的,不关她的事!”

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为了彼此间在乎的人顶罪,我又怎么忍心做恶人。

“好好玩,我带你嫂子回家了!”我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对这件事也不再过问,牵着女友的手离开了奶茶店,望着正发呆的弟弟,那曾经的我似乎就出现了,好像正拉着一个女孩的手说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想想也许曾经还在吧!正如这奶茶店的名字一般:如梦亦如幻!

范文二:我谈教师人生如梦亦如幻 投稿:陈廰廱

我谈教师人生如梦亦如幻

悲亦悲兮生别离,喜又欢兮死相随。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众生痴迷千幻象,身陷红尘终不悔。滚滚红尘天涯路,两行清泪伴身行。一朝心碎泪亦干,只留荒地土一堆。《佛经》人生真的如梦亦如幻?一觉醒来,我还似醒非醒,心灵还在似梦非梦的梦境中挣扎徘徊。此梦为何生,今生为何梦?蓦然回首,我不敢相信,自己已浩浩荡荡,沸沸扬扬地走过了人生的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三十多岁,我不知道是梦的开始还是梦的终点,但生命存在的时候,我相信梦总是持续的。

关于梦,你有多少言语可说;关于梦境,你有多少片段记得?我们不是研究梦学的专家,也与周公无故无亲,所以无法得知梦的真相,但是我们不可否认都做过很多很多的梦,或相同的;或不同的,喜悦的;悲伤的。大多数的梦在睁开眼睛醒来的时候就忘记了,恰似奈何桥上饮一碗孟婆汤。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迷惑颠倒,认假为真,遗忘了真的,却拿起假的,所以生生世世背觉合尘,醉生梦死。升官发财,有地位有名誉,娇妻美妾,儿孙满堂,荣华富贵,享受不尽,梦醒时分,一切皆空。所以想也惘然,思也惘然。经历了一翻风风雨雨之后,我才觉得:人,活在世上原来很累,很累,有时的确应该活得糊涂一点,太聪明,在认真,反而痛苦。所以现在的我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周围一切,人生无需辉煌,即便是昙花一现,只要过

得心安理得,也无悔于过去的岁月。

人们常说“人生如梦”,在这世上的奔波劳苦,乃至费劲心机,到最后真正能够带走的也不过是几个如梦的片段,深刻而不能忘。是不是此世此生终结之时,也正是别世一梦初醒之时?

梦醒了我们才明白狂野过后,我们懂得生命还需要平静;绝望过后,我们知道原来真的柳暗花明,敏感过后,我们学会宽怀以待万物;悲伤过后,我们还得承认生活有它可爱的一面。

范文三:亦真亦幻话人生 投稿:刘巃巄

公元2012年底,莫言成了一个最热的词汇。莫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引起了众多媒体的追捧。有人开始兴奋了。中国人的诺奖情结终于可以释怀了。各大书店网站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莫言的书籍了。文学终于开始扬眉吐气了。净化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当文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喜剧已经散场了。文坛,依旧只有少数人坚守着热爱着。大众,其实并没有耐心去阅读莫言的那些动辄几十万的小说。他们需要的还是一种快餐文化。如今的读者太忙了。

  对莫言的喜欢,并不是因为他的那些大奖,而是在他得奖之后的诸多言论:

  “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面对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与造势,莫言保持了难得的清醒。有这样心态的莫言,是一定可以挣脱“诺奖魔咒”的。

  “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面对众多网友的调侃甚至质疑,莫言表现出了文章大家的风范。在缺少大师却又到处自称大师的时代,莫言甚至说自己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并不能说是作家。

  莫言确实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可以将故事讲的很长,几十万字,也可以将故事讲的很短,不到2000字。比如《奇遇》、《马语》、《放鸭》、《女人》、《井台》、《小说九段》,即使是这些小小说中,也可以见出他那一贯的叙述风格。信手拈来营建的氛围,不着痕迹勾勒的民风,曲径通幽描摹的传奇,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直达人性深处的拷问,倾诉着莫言浓浓的乡情,那清秀的乡野、善良的乡民、淳朴的民风,化为他作品中生动的场景、魔幻的风俗、变异的景致。这一切,成就了莫言所有小说的艺术魅力。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莫言确乎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所以,我以为,这篇小说所讲的故事很真实。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这是作者熟悉的生活场景,熟悉的故土风物。这些场景的描写,进一步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这样的生活体验,对于有过夜晚赶路的人来说,是那么的真切与真实。就如同在说自己的某一次生活体验一般。此时,读者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不是一篇小说,就是一次亲身经历。叙述者、讲述者、读者,在这样的心理流程中,似乎是三位一体。真实与虚幻的界限消弭了。

  人死之后,是否有灵魂,我以为这是一个无法解说的谜语。记得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借祥林嫂之口,讨论过关于灵魂有无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真的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奇遇》之奇,不在于“我”一路上最怕碰见鬼的时候没有碰见,而在于以为没事了,曙光初现了,却碰见鬼了。小小说的精巧在于开篇的单刀直入,在于结尾的出人意料,这样的出人意料出于写作的需要,却又是水到渠成,天衣无缝。

  《奇遇》之奇,在于作者将自己的善良愿望寄托在一个已经离世的赵三大爷身上。如今社会,我们看到太多欠债故意不还的情况。而死去的人借助灵魂偿还债务,而且唯恐惊扰乡亲,请不知情的“我”来代劳,这是何等的用心良苦?通过传奇化的叙事曲径通幽,把人情纯朴、民风乡约不着痕迹、不动声色还原出来。

  《奇遇》之奇,在于前面的许多铺叙,都是在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读完两遍以后,依旧还是相信,这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一次真实的人生经历。我总是以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两回事。不能将一些神秘现象都定义为迷信。因为,即使是自然科学,也有许多未解之谜,而人文科学的未解之谜带来了思想的交锋与学术的繁荣。

  《奇遇》之奇,在于故事情节看似虚幻实则真实,看似真实实则充满神秘;在于作者用真实的手法写虚幻的故事,用虚幻的手法表达真实的情感。

  《奇遇》之奇,在于读完这个故事,本不相信灵魂之说开始怀疑了,本是唯物者开始相信神秘。我不知道是因为作者的高明还是读者的思维混乱,但我想,这样的思维混乱也是因为作者叙事的高明。或许,这真是作者的本意呢。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结尾的这段议论,似有狗尾续貂之嫌。留有余地,可令小说更有韵味。不需要作者帮读者思考,读者自会掩卷思考,开悟作者的良苦用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附】

  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范文四:论人生如戏亦如梦 投稿:袁皁皂

人生如戏亦如梦

摘要:方方的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主要叙述了一个汉剧女艺人如戏如梦的人生悲剧故事。女主人公的悲剧,一方面由于她的女性身份、女性命运,因而显得特别惨烈、尖锐;另一方面,因为她的悲剧与汉剧艺术的兴衰演变纠合在一起,因此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女主人公的悲剧既源于自身的性格和选择,也因为她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 关键词:《水在时间之下》;女性;悲剧;汉剧

新世纪以来,当代著名女作家方方在小说创作的女性题材方面用力开掘,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中篇小说,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命运多有关注和思考。2008年底出版的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作者继续关注着女性的命运,但却选择了一个女戏子的独特人生故事作为叙述对象。具体来说,这部长篇叙述的是现代历史长河中汉剧舞台上一个叫水上灯的汉剧女艺人的命运故事。由于叙述的是女戏子、女艺人的故事,小说把一个女性的命运遭遇与一个地方性剧种的兴衰变化及剧作的演出活动、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之情等交融在一起描写,因此读罢小说会有一种人生如戏的感叹。这也是作品中女主人公对自己人生命运的真切感受。人生如戏亦如梦,女主人公的人生故事其实是一个悲剧故事,而且这个悲剧蕴涵着丰富的性别和历史文化的意义。

作品中,作者多次写到女主人公所产生的人生如戏的感觉。如水上灯抗战期间避难于乡下,其唱《昭君出塞》,“直唱得她自己泪流满面,仿佛她就是那个离乡背井,回望家乡,一哭三叹的王昭君”[1]。再如与水上灯一生演艺生涯密切相关的汉剧名作《宇宙锋》,当水上灯第一次认真地坐下来看戏,看的即是此剧,当时她“突然一下就看傻了,心里竟久久地回荡着她(剧中人物赵艳容,引者注)的声音”;后来,此剧成为成名后的水上灯的拿手好戏之一;最后此剧又成为水上灯离开舞台的告别戏,这次演出,“赵艳容的装疯弄傻几成水上灯情绪的发泄……水上灯被自己的泪水噎住”。此时,演戏之人与剧中之人、现实与戏剧并无分明的界线,人生亦如演戏。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主人公同样有此感受。如水上灯告诉玫瑰红其丈夫肖锦富如何调戏她如何被张晋生设计杀死的详细经过,她说“像极了一部连台本的大戏”。抗战中水上灯避难乡下时生病,“昏沉之间,往事全都变成了梦,一遍遍在她脑子里回转,就仿佛演一场连台戏,没完没了”。作品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是在演戏,而演戏时又带上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反不觉得在演戏,是在搬演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在此,不仅人生如戏,而且戏如人生。

由人生如戏到人生如梦,由于对人生的深切觉悟,因此才会转换得如此自然以至于必然。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作家都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并诉之笔墨,形成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古代的暂不说它,近现代以来,诸如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张爱玲的《对照记》、韩少功的《归去来》、贾平凹的《废都》等等,多少都寄寓着作者人生如梦的感叹。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上》也延续着这一人生感叹,“人生如梦”不仅仅是其中一章的标题,也应看做是整个作品的主题。当主人公水上灯在抗战胜利后又一次红遍武汉三镇之时,“她的生活看似喧闹,处处花团锦簇”,“心意却越来越倦怠。她曾经无比热爱的汉剧,在她眼里业已提不起兴趣,她曾经连做梦都想追逐的荣华富贵,在她心里也变得索然无趣”,这正是她梦醒时分的内心挣扎。

人生如梦的感叹实际上是一种人生的悲剧感。而从根本上说,人生如梦的悲剧感,正是人生在残酷无情的时间面前的无奈感。孔夫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抒写人生如梦的诗文作品莫不写到人对时间无力把握的悲剧感,方方的《水在时间之 下》也不例外。在

作品的“楔子”中,作者方方发出了长长的感叹:“这世上最柔软但也最无情的利刀便是时间……”作品结尾最后一句话是:“唉,其实这世上,最是时间残酷无情。”作者又一次发出无奈的感叹。在作品的首尾呼应中,在整个作品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叙事中,通过主人公如戏如梦人生命运,作者方方都在建构着她的关于时间的人生终极悲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悲剧主人公是一位女艺人、女戏子,因此她的悲剧又有其独特性。一方面,主人公由于她的女性身份、女性命运,因而其悲剧显得特别惨烈、尖锐。说其“尖锐”,是因为这一词语似乎为女主人公所专有,时时出现在对她的描述文字中。而且,作者也说“这是一本有关尖锐的书”[2]。但作品的尖锐性归根结底来自于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来自于女主人公复仇女神式地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抗争。这种命运抗争,既指向贫富不均、黑暗动荡的时代社会,又针对男性中心的历史文化传统,表现了一种决绝的势不两立的对峙。正像女主人公自己所说:“如果这世界是污秽的,我这滴水就是最干净的;如果这世界是洁净的,我这滴水就是最肮脏的。总而言之我不能跟这世界同流。”通过对女主人公一生悲剧命运的叙写,作者方方思考了一种独特的主要由仇恨导致的女性命运。另一方面,主人公的女性悲剧命运又是在地方性戏剧——汉剧的舞台上演绎的,从她的悲剧故事可以透视汉剧的兴衰成败、汉剧艺人的悲欢离合、汉剧艺术的陈规陋习与无穷魅力,因此她的悲剧蕴涵着诸多历史文化意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悲剧、文化的悲剧。

悲剧的原因何在?作者方方对此有很好的说明,她说:“改变人的因素其实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人自身,人不能离开自身的基因遗传、兴趣、性格以至天性的东西;另一方面是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人摆脱不掉这两种因素对自我存在的困扰。”[3]水上灯的悲剧首先源于自身的性格和选择,如她的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性格使得接近她的人大都受到伤害,自己也遍体鳞伤。再如她在抗战期间武汉沦陷前放弃入川、为求安稳嫁给张晋生,这些重大的人生选择使其人生道路愈加坎坷不平,平增许多愁苦之色。更为重要的是水上灯对富贵虚荣的追求,与其亲生母亲李翠、与其姨母汉剧名角玫瑰红如出一辙。这种人生追求,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但却使李翠抛弃了刚生下几天的亲生女儿,使玫瑰红离开了真正爱她的万江亭而嫁给肖督军的侄子肖锦富,沦为他的玩物。对于水上灯来说,这种追求使得她实现了红遍武汉三镇的艺术理想,也报了仇,但失去的更多,如真正的爱人,如亲人之间和解、相认的可能性,等等。在这里,三位女性都是或曾是汉剧艺人,可以说,相同的文化身份导致类似的人生选择和命运结果。文化身份既蕴涵着一定的文化观念,又与文化观念一起共同形成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这就不能不说到水上灯悲剧的另一个原因:汉剧及其兴起、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汉剧,是我国地方性剧种之一,从声腔上说属于皮黄戏,对京剧形成有重要作用,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它产生于湖北,得名并播育于汉水,不仅仅是汉水流域,全国其他许多省市甚至东南亚地区,都曾是汉剧活动的区域,许多地方至今仍时有汉剧演出,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由于清王朝对女艺人的废禁,汉剧早在康乾年间就没有女艺人上台演出了,后来汉剧老艺人甚至把女人上台作为禁忌,直到20世纪20年代,汉剧公会会长余洪元等人还反对女人学戏、演出。在京剧来武汉演出的冲击、影响下,武汉和沙市一带的妓院烟花女子不少人开始学习汉剧并登台献艺,由此产生了第一批汉剧女艺人。汉剧女艺人的兴起,对汉剧艺术的发展、繁荣显然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汉剧女艺人自身却承受了难以忍受的悲苦和灾难,有的女艺人为当地的军阀、资本家、大财主等“讨”去做了小老婆,有的女艺人常年女扮男装或抱定独身主义,以求保全自己[4]。

稍稍了解了汉剧的发展历史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再来观看小说《水在时间之下》,就明白了何以水上灯的亲生母亲对小时候随舅舅的戏班子走江湖风里来雨里去、被流氓欺负等往事想都不敢想,终于决定宁愿守寡留在水家,过富裕安稳的日子,也不肯离开水家母女相依为命生活;何以她的养母不让她学戏,说“这些女戏子都是从妓院里挑出来的”,“唱戏的女

人,没有一个落得个好”,甚至连她的及其卑微的养父也说“再苦再穷我也不能让她卖身当戏子”,“唱戏这行当,被人欺遭人贱,一辈子人前抬不起头”;何以玫瑰红在军阀侄子的威胁恐吓中只好选择嫁给了他,她的故事来源于汉剧女艺人黄大毛的真实遭遇,她与同是艺人的万江亭的相恋、万江亭的被砍伤、她的被恐吓、被逼迫改嫁军阀侄子及其婚后生活的不幸等等,这些情节和细节都出于女艺人黄大毛这一真实的生活原型。再如水上灯自己,为葬父卖身于一戏班,在乡下演出时遭到买戏的大户人家七十多岁的老爷的骗奸,而在戏班班主眼里,“女戏子陪买戏的主家睡觉,也是常事”;即使演戏出名后,也常遭人殴打、抄家。这是女戏子、女艺人在旧时代的共同命运,凄惨而真实。即使是男戏子、男艺人,亦是如此。万江亭虽然很走红,有众多戏迷,但正是由于戏子的身份,他才被人砍杀,最终失去所爱之人。即如梨园领袖余天啸,也对水上灯说:“我终究只是一个戏子”,“学戏最重要的就是谦和本分”,戏子“要想红到老,就得忍。忍字头上一把刀,就是刀割得心头痛,也是个忍”。因此,作品主人公水上灯的人生悲剧不仅仅是旧时代女戏子普遍命运的生动写照,也从侧面反映了旧时代大多数戏曲艺人共同的人生遭遇。

总之,方方的小说《水在时间之下》,其女主人公水上灯如戏如梦的人生悲剧,不仅人物个性鲜明,故事生动曲折,实现了作者在作品“后记”中“好看”的审美预期,而且具有丰富的人生、性别和历史文化的悲剧审美内涵,引人深思。《水在时间之下》显然是作者方方至今最为厚重的一部女性题材小说,也是她最为生动的一部“汉味”文化小说。

参考文献:

[1]方方.水在时间之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2]方方.水在时间之下·后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465.

[3]叶立文,方方.为自己的内心写作[J].小说评论,2002,(1).

[4]刘小中,郭贤栋.汉剧史研究[M].湖

范文五:人生如梦亦如影 投稿:曾弊弋

人生如梦亦如影 要离苦得乐,必须修道。内修克己复礼,外修断欲去爱。有首偈颂,说的很有道理,现在念出来,作为参考:

不求大道出迷途 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灼 一生身似水泡浮

妻财抛下非君有 罪孽将形难自欺

试问堆金等山岳 无常买得不来乎

不求大道出迷途: 我们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的生命无常,事业无常,富贵无常,所谓「乐是苦的因」。世界所有的乐,在里边都有苦。要离苦得乐,必须修道。修道,首先去习气毛病。怎样去呢?内修克己复礼,外修断欲去爱。双管齐下,才能有立竿见影之效。

人是色欲而生,色欲而死,这是顺流。世俗人,顺流而行,所以生生死死无止境。出家人,逆流而行,逆则成圣。逆和世间法正好相反,世人所好的,我们修道人不好;世人所贪的,我们不贪;世人所爱的,我们不爱;世人所迷的,我们不迷。要求大道,必须出迷途。

什么是迷途?就是无明作怪,无论向那边走,都是迷的无所明了。究竟不知是怎回事?也就是迷失方向,应该走的路却不认识,尽走冤枉路。要知道:不求道,不能出迷途。若想出迷途,就要修道。

修道就要求明眼善知识的指导。善知识懂得如何教你修道,令你如何能了生脱死,令你不在轮回中打转。善知识所知所见,都是正确的,没有半点邪知邪见成分的存在。

纵负贤才岂丈夫:你若不求道,不出迷途,那就辜负你的贤才,也就是智慧德相。佛曾经说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果不求道就不能有所成就。把自己的智慧德相辜负了,这岂是丈夫之所为呢!

百岁光阴石火灼:假设能活到一百岁,其光阴如同石火一般,转瞬即灭。

一生身似水泡浮:由生到死为一生。这个身体好像水上的一个水泡,浮在水面,在那漂来漂去,是虚妄的,没有真实性,剎那间,就不存在。何必留恋它?何必执着它?

妻财抛下非君有:等到死的时候,无论有多少钱,也买不了不死。将所有金银珠宝,统统抛下,一文也带不走。这时候,妻财不属于你所有,两手空空去见阎王。

罪孽将形难自欺:无论是杀业、盗业、淫业、妄业、酒业。种种的业,都跟着你走了。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自己没有法子骗自己。因为是你造的业,一定要自己来受报,任何人代替不了。

试问堆金等山岳:积聚的金银,等于大山之高,成为世界金子大王,富甲天下。可是死的时候,又有何用?好的子孙不需要,坏的子孙,用来造孽,反而增加罪过。

无常买得不来乎:虽然有如山岳的金银,可是你能用钱财买通无常鬼不来吗?那是办不到的。无常鬼是大公无私,不讲人情,不收红包的。

人在世上,就是这样的情形。我们出家修道,就要超出,不受这种限制。再不认真修行,还等待什么?要晓得出家的目标,就是了生脱死,超出轮回,不是在这混吃等死。各位!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要努力修行。

范文六:亦真亦幻作家梦 投稿:孙慏慐

  

  对作家的兴趣始于生命的哪一年?是童蒙时期看《水浒》、《三国》等“小人书”的时候?是刚识了几个字就翻宋词、唐诗的时候?还是上小学三年级读了《苦菜花》、《迎春花》、《林海雪原》等大部头的时候?想来,那时并没有产生想在将来当作家的明晰念头,但在潜意识里,却已萌发了对作家的亲情之根。

  “文革”初期,在家遭大祸、落实政策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窘境下,我踅回学校,先是看一帮子先前不爱读书学习而此时红红火火的同学煞有介事地“文攻武卫”,时间不长的后来,就常到那些不怎么赶潮流的同学的宿舍里,借看那些从多种渠道流来的翻译作品。在看了《复活》、《怎么办》、《静静的顿河》等名作之后,正当我的内心用这些书的镜子映照我的生活和人生历程而有所启悟的时候,一本装帧素雅的传记小说《一个作家的道路――绥拉菲摩维支的生平和创作》,辗转传到我的手中。

  作家是怎样的人?作家的生活与心路历程与常人有着怎样的不同?我将来能不能成为一名作家?当我抚摸着这本传记小说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不平常的激动和忐忑的躁动。我虔诚地翻开书,名作家的并不幸福但却有着草原特色的童年,跨越近乎百年的时空,在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八年的冬天,和我眼前的中国北方的草原衔接起来:“篷车晃了一下,轮下的碎石头咯吱咯吱地响着,草原上无尽头的黑暗的道路迎面跑过来……”

  绥拉菲摩维支幼年的印象是和草原上的道路相联系的,而我的少年,也是和草原有着不解之缘的。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呢?在多次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后,在培养敏锐的观察力、锻炼作家才能和艰难的创作实践上,我复印过绥拉菲摩维支的某些人生屐履吗?

  

  二

  

  作家的梦很快为现实生活击得粉碎:为了求得生存,我和父母弟妹全家九口人,下农村、上兴安,在企盼落上户口和出力挣钱的艰难的日子里,文学被遗忘得一干二净。但文学并不记恨我的薄情,一旦有隙,她就悄悄地跑来,伴我读一本两本偶尔得来的书,也怂恿我的雅兴,写上一些为情所动的诗文。

  记得在大兴安岭第一次写诗是为图里河镇医院的一位药剂师写的。在那多树多雪少文化的山沟沟里,那位风流倜傥的药剂师很有些鹤立鸡群的风范,不少的人(包括我在内)很是佩服羡慕他。药剂师的身旁有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姑娘,眼睛脉脉含情,脸蛋白里透红,好看的身段走路款摆腰身,好听的嗓音说话温文尔雅,端的是一派小家碧玉风度。因此,很得药剂师青睐。药剂师和我相交不错,说话间流露出对那姑娘的爱意,也触动了我那根爱文学的神经,一夜间写出一首情诗,给药剂师看后他竟给了那姑娘,他说那姑娘看了那诗后,羞怯地笑着说“写得真好”。

  在大兴安岭写的第二首诗也和那位药剂师有关。那是一天的傍晚,我和那位药剂师沿着图里河南头的铁路岔线往他家走,岔线旁一位和药剂师很熟悉的中年俄罗斯妇女很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坐。俄罗斯妇女不仅热情,而且勤劳、干净,屋子里的地板一尘不染,四壁、火墙、炉子用白灰刷得特白。椭圆形的桌子上放着新烤好的全麦面包,桌子的四周坐着她的丈夫和包括一位五岁左右的漂亮女孩在内的孩子们。我们吃面包、唠喀,好像还唱了歌,那种友好、和谐、不做作、不设防的相处感动了我,那夜,一首荡着大兴安岭夏夜温馨的诗,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我在大兴安岭的第三次写诗是因为一位北京知青。当地好多人称他“北京张”。“北京张”在图里河东方红生产大队当一名城镇户口的社员,给大队的兽医当助手。我因为会一点烧酒的手艺,就到东方红大队的酒坊落脚谋生。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在那个俗而又俗的生产队大院里,我们自然显得很雅,自然会“臭味相投”,自然会同甘共苦。我唱《边疆处处赛江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他唱《鸽子》和《梭仑河》;我买了两小间趴趴房,他把食堂的馒头和白菜买回来吃;在北风呼啸的三九天,我们顺手从别人家的障子上拽一块干板皮,拿回去劈碎把我们的湿木头引着――自然,彼此的一些“小秘密”也就和盘托出,让缺少物质的朋友品尝一下彼此的精神结晶。就这样,在我们共同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他要回北京探亲的时候,我为他写了一首溢满芙蓉花芬芳的情诗,把他和一位叫桂芙蓉的女友的情恋,写得跃然纸上。后来他说,回北京给女友看后,女友很感动,说以后让你那朋友再给写点。20年后,当我漫步北京,几次过北海,几次看白塔,我的心中不禁想起那首诗――北海和白塔,是“北京张”和女友初恋的物证,它们在历史的变迁中似乎永不苍老,让饱经风霜的我们这一代人感概远逝的青春年代竟有那么长的“慧尾”。

  显见,我走上社会之后最初几年的文学尝试,都是和生活际遇紧密相联的。生活中的人和事感动了我,让我情不自禁地为之歌,为之唱,为之笑,为之泣,无论酸甜苦辣,一个“真”字贯穿其中――还有什么比没有任何功名利禄的企图在内的真情实感更宝贵更感人呢?那时候没有想到写诗要发表,没有想到要当什么作家,但写出的东西即使幼稚但却有人能感动,这是不是说明了:要想当作家,眼睛就不要盯着作家的桂冠不放,推而广之,当官呢?经商呢?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绥拉菲摩维支的创作经历:与他的长篇名作《铁流》相比,其处女作短篇小说《浮冰上》,无疑是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如果把《铁流》比做克里姆林宫的一颗闪闪的红星的话,那么,《浮冰上》也就是从西伯利亚呼啸而来的一捧雪粒。但是,世事的变迁说明着:凡是政治色彩过浓的作品将伴随着一种政治的盛衰而浮沉,而从生活的原汁中提炼出来的某一典型人物的命运及其喜怒哀乐,将在文学的殿堂里永释芬芳。

  由于缺少安定的生活环境,在大兴安岭最初岁月里写的那些未曾企望发表的诗,都在生活的不断变迁中丢失了,她们就像最初的恋人一样,很可能永远也回不到身边来,但那些清纯和温馨,将一直美丽在跳跃的心脏里……

  

  三

  

  大约是1975年初,我带着结为连理不久的妻子,从图里河到大兴安岭西北坡新建的莫尔道嗄林业局谋生。在做了很多种的苦力之后,于1976年10月迎来粉碎“四人帮”的喜讯。当时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一种长期压抑的情绪突然洪水决口一般喷涌而出,让贫穷的日子一下子有了灼灼的光和热。以前,由于长期的“阶级斗争”导致像大兴安岭这样的僻壤冻土区,聚集了很多政治上避难、生活上找饭的人,真可谓渔龙混杂了。在我的好朋友中,就有一个位姓刘的“文革”前老高中生。他人很聪明,爱好文学,从吉林农村来莫尔道嗄投奔当医生的哥哥后,当了一名林业局贮木场的合同工。我俩是因为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结识的,从此竟成了谈文学谈生活的知音。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俩极度地兴奋,土豆丝下酒,文学和生活的多种希冀共孕,伴着多捻的柴油灯不知谈了多少个通宵达旦。我把这种心情转化到一种具体的形象上,写了一首诗,很快在大兴安岭的《林海日报》上发表了。我清楚地记得是到电影院看电影时,知青点的王厂长告诉我,报社来了封信,里面的报纸上登了你的诗。当时是1976年12月,正是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可我的心里竟觉得有一股热流不停地涌动,叫我有按捺不住的激动。从1966年在学校时投稿收到编辑留用的信,到1976年自己的稿子真正变成铅字,恰是10年整。在这10年里,风尘仆仆,酸甜苦辣,汗水流尽,在几乎对文学不敢有任何奢望的时候,文学竟热情地跑来拥抱了我,叫人如坠五里梦中,不敢以为是真。

  后来我又写了大兴安岭的雪、雨、泉、河、花、鸟、草、树,以及屋、路、车、人等,并陆续在牙克石林区及呼伦贝尔盟的报刊上发表出来。但是,叫我懊丧的是,直至1983年底我离开大兴安岭回归油城大庆,也没有写出让人称道也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来,那些浅吟低唱的无力之作,叫我惭愧,也叫我纳闷:从小与诗为伴为什么迈不出文学创作的大步子?

  在回到大庆又是10年的日子里,我其实又在重复着林区的写作旧套,断断续续发表出来的一些习作,究其里全是些无关痛痒的东西。表面上看,我回到大庆后颇顺,省报首投命中后,接连在油田的报刊上上稿,似乎是有些春风得意了,但今天再细看一下那些稿子,哪篇能让人稍作咀嚼?没有个性,缺乏思考,充分体现了作者平时生活的盲目性和思想上的平庸。一个10年,又一个10年,再一个10年,少年之后的我在经历了3个10年之后,已经从不惑奔向知天命了,但茫茫的心地上仍然杂草丛生,智慧的红高粱依然春棵未果……面对现实魂悲欲泪,如憋雨的云在依稀可见的白发上聚集重压。我不由得又一次打开那本书,让绥拉菲摩维支的内心独白洪钟一样敲响祈望顶礼作家的神经:“揭露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是主要的事情,对自然界的任何词藻华丽的描写都应当服从它……”

  

  四

  

  20世纪最后10年,已成大势的商品大潮汹涌澎湃地席卷中国的每一寸土地,让沉重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人际关系发生着迅速而又剧烈的变化。人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如同季节的变化一样,不可阻挡地必然到来,与世无争的人也许刚刚从昨夜的睡梦中醒来,晨起推窗望去不由一惊: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纯白冬季已然遁去无踪,目所及处,一派热风吹雨洒江天的盛夏爆景。

  猎猎商风中,我的躯体和灵魂陀螺般转动不已,体已累,神已乏,但魂系何处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我以为自己是个热诚的人,这种热诚也许近乎痴,但少年时代雷锋精神的滋润,青年时期在困苦中希冀帮助的记忆,多年来书本上真善美的熏陶,都使我不可改变自身的特性。但热诚的后果却是自己有时免不了陷入不能拔脚的泥淖中。那些和我近得不能再近的人,那些和我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的人,扔过来一个又一个的绳套,左牵一下到泥窝,右牵一下到尿窝,365天的愁与苦挥之不去,一年又一年的泪在心里流。即使如此,我仍然那么看重热诚,,看重朴实,看重精神的善与美。在森林和草原,我感觉儿少时的质朴与清纯;在油田,我寻觅中学时代与知识和呼吸一起进入肺腑的发愤图强的奋斗精神;在沼泽,我体会丹顶鹤带来的天人合一的天簌启迪……在这样的寻寻觅觅辗转反侧中,我淘洗少年小溪的清纯,割刈青年原野的绿意,敲击中年山谷的虚实,母鸡孵蛋一样,用自身的休温与精血孵出一些虽还幼稚不堪但却有了些许灵性的诗文来。如果说贴近生活就是接近文学的本意,呼唤人文精神就是文明追求的体现的话,那么我应该对自己的习作有几分肯定了吗?赏花一样俯看自己的习作,感觉她们虽不美丽,也不芬芳,但那几枝绿叶,几缕清新,对于我那颗在生活的漩涡中疲惫而又懦弱、尚且余温如丝的心来讲,该是怎样的慰藉呵。假如,这无多的绿叶及清新能给如我之类的一些人以些许的精神抚慰,真是我奢望的快乐了。

   可我的内心更多的还是烦躁、彷徨与失落。烦躁什么?彷徨什么?失落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要怎么样?这些我说不清,甚至不想多想,但这种情绪却是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心灵――我觉得我逃脱不了世俗的诱惑,这种诱惑与自身理性的追求形成的矛盾是一种灸烤心灵的煎熬。我不会抽烟、打牌、跳舞,惟一自慰的事情是看书、读报、写稿子。可我愈来愈感觉到这些事情就像一件件过时的旧衣服,不但别人看不起,就连自己也自惭形秽,一提起来,还有些偷儿似的窘迫心境。有人衷言曰:你烟、酒、牌、舞啥都不会,还算男人吗?更不可理喻的是从前以我写点东西为荣的妻子,近两年来竟然一看见我带回家来的书和报就发火:“输(书)!输――成天价都是输,这日子还能好起来吗?”这样,我不仅失落而且痛苦不堪了,小打小闹的文章和大吵大闹的日子相比,实在不能平衡。而且周围的发展似乎也在印证着妻的话太有道理:从前尊重文字匠的人不再理睬我们了,从前谦恭现在洋洋的他们,身上、坐下、屋里令人眼花缭乱起来,朋友们相聚,不管学问深浅,叫嚷着买单的人,钱有多厚,腰有多粗,而我,则嗫嚅如徒;同胞兄妹年节相聚,吃的是款弟买的,花的是款妹拿的,父母眼前议论家政大事,起决定作用的还能是寒酸不堪的工薪兄吗?于是,苦水泡涨的一颗躁动的心愈发躁动,几回回发誓不看书了,不写稿了,生活的主旋律应该是一个粤语北渐的音:8、8、8……

   躁动着、挣扎着、喘息着,日子过得真叫累呵。可恨而又遗憾的是,脑门子一想发财的事就如死木头疙瘩,没有灵犀,很难开窍。但只要是一转向文化或者文学,虽不能文思泉涌,但总有一种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感觉,不起眼的小事小物,也能挖出些蕴涵来,甚至有叫人看了拍案叫好的地方哩。魂灵,就在这样的内心矛盾与自我厮杀中萎顿,日子,就在这样的无叶无果中苍白。我突然感觉到自己老了,绝望的悲哀几乎使我窒息――不是么,我的笔端刚刚去接触脚下的大地,钱浪金潮就以雷霆万钧的力量扑上来,迷我的眼,夺我的笔,在我不情愿地慢慢举起双手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不仅是原本善与美的心灵的投降,更是几千年古国文化的妥协……

  再一次翻开素雅的《一个作家的道路》,绥拉菲摩维支在百年大雪的莫斯科低吟着一个青年作家的歌声:“只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就连他也不跟我友好……”

   可我最想听的,还是绥拉菲摩维支自己的思考:“我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为什么必定是我而不是第二个或第三个人,有权力深入人类灵魂这一最复杂的领域呢?”

   作家,在遥远的海岸亮着塔灯……

范文七:亦真亦幻入梦来 投稿:黎諽諾

立兴先生来京,送我一册摄影集,名为《冰光与雪影》。逐页品鉴,一幅幅冰清玉洁,一帧帧银装素裹,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光怪陆离,如梦如幻,好一个神奇的冰雪世界啊。

  我与立兴相识多年。他是兄长,倒不是因为他年长我几岁,更主要的在于他在摄影艺术上颇有造诣。谈起摄影,他总是滔滔不绝,别有见地。我常常为他那独特的艺术视角而击节兴叹。这几十年来,他利用工作之余,虚怀放眼,直采灵性,潜心研究摄影,并深入严寒,聚焦冰雪,常有佳作。观其作品,清新、大气、淡雅、唯美,真可谓清凉幽远,诗意盎然,赏心悦目。

  情融山水,意贯冰雪。这是《冰光与雪影》的一个显著特征。应当说,没有对山河自然的无限热爱,就不可能造就这样的艺术佳作。“世之奇伟,鬼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几十年来,立兴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走冰山,卧雪滩,攀铁塔,入深涧,风餐露宿,历尽艰险,用身心来感受每一处冰雪消融,用慧眼来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用镜头来记录每一刻气候变化。他踽踽独行,呼吁着关爱地球,呐喊着环境保护,记录了大量的冰雪风光。这份真诚,这份执着,来自于他对气候变化的倾心,来自于他对自然灾害的警醒,来自于他对人类福祉的关注。冰雪摄影不是冰雪的简单图解和说明,它要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冰雪的一种认知和情感。我们常常说,好的作品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摄影家眼睛所摄入的是生活,经过思维升华,融入作者个人的情感以及素养,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作品。正所谓“景以心摹,辞以情缀,思由境成”。

  气象浩渺,亦真亦幻。这是《冰光与雪影》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我们知道,冰雪摄影的内容一般比较单调,又因环境恶劣,因此少有佳作。而立兴的作品,从宏观到微观,从具象到抽象,反映地域之辽阔,刻画意境之深远,都是他人所不及的。它的作品所反映的,既有名山大川,又有森林草原;既有严冬三九,更有料峭春寒与萧瑟深秋;既有独特的艺术创新,又有独到的人文关怀。综观整个作品,银雾茫茫、玉树银花,变幻莫测,在冰雪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春之秀美、秋之灿烂、冬之激情。

  光线游弋,意象朦胧。这是《冰光与雪影》的第三个显著特征。立兴的一些作品,似乎使用了印象派的一些手法。抽象朦胧的影像含有怀旧、想象、梦幻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朦胧美,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茫茫雪野,山石参差;冰河流凌,树棘空寥。其静谧旷渺,清凉绝尘,似入空禅,足以去躁养心。我以为,这种净洁清雅,实为作者心净如水,不染世俗名利纷争。唯其心净,方得艺术质地之纯净。心中了然无尘,手下才真气充盈,作品才干净纯真。古人所谓“冰雪聪明”、“澡雪精神”,皆以雪为比鉴,隐喻精神之高洁。从李白的“白波九道流雪山”,到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历代文人雅士皆以雪为天地大美。在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俗世中,冰雪精神更是一服济世良药,可清目静心。而物象之外,更给人一种深邃的哲学感悟。

  看着立兴的冰雪摄影,让人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无边无际的冰雪世界之中,虽然那晶莹透澈的冰块绚烂多姿,你却感受不到任何娇媚;虽然那茫茫苍苍的白雪松软洁白,你却不会产生任何杂念,你感到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神圣感,是一种冰清玉洁的纯净感,仿佛灵魂被净化了,心灵被升华了。的确,立兴先生的的冰雪摄影可谓独树一帜,那卓然不群的画面,与众不同的语言,孤寂壮美的境界,给人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当代中国摄影的变革正以新视野、新语言、新境界的方式进行着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五十弦)

范文八:亦真亦幻的性梦游 投稿:姜稖稗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你的另一半正对你动手动脚要跟你做爱,这似乎挺浪漫的。但是,如果他是一边打着鼻鼾,一边跟你做爱,这就坏事了,他可能正在性梦游。性梦游是一种让人在睡眠时从事性行为的疾病,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但目前公众对这种疾病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许多人只是一笑了之。

  

  刘女士,29岁,大学讲师

  我和丈夫结婚已经一年多了,他平时是一个挺温柔体贴的男人,但有时晚上当我们都睡着的时候,他会突然翻过身来,动作粗鲁地把我的裤子扒下,要和我做爱。我被他弄醒后通常会推开他或者大声喊他的名字,直到他醒来为止。但当我们再次入睡后,他又开始重复动作。这样一个晚上反反复复的,我在半梦半醒之间觉得自己似乎被强奸一样,感觉挺委屈的。其实他当时并不是装睡,因为我问他的时候,他一点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尽管这不是他的错,但是他觉得很对不起我,有一种负罪感。所以,有时候他宁愿晚上一个人睡在客厅的沙发上。

  我觉得丈夫这种性行为是一种病态,但却让我难以启齿,只好上网查资料,希望通过互联网能找到这方面的文章,最好有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最近在国外一个有关梦游的论坛上,我很吃惊地发现,原来许多人也有我这样的经历,医学上把这种性行为称为“性梦游”(Sexsomnia)或“睡眠性交”(Sleepsex)。

  1996年,“性梦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拟梦症被发现。据专家估计,人群中约1%曾经历过“性梦游”,其发病率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要高。

  性梦游者多数为男性,这可能与雄性激素有关,因此妇女通常是受害者。许多妇女把丈夫的性梦游视为一种近似强奸的行为,因为她们要被迫与毫无知觉、熟睡中的丈夫性交。一位妇女在描述丈夫性梦游时这样写道:“在梦游时他会变得非常野蛮和粗暴,而且要和我性交,但当他醒过来后却说自己什么都没有干!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大夫都不能解释他这种行为,大夫们给他开的药也不奏效,他的性梦游经常让我睡不好觉。”

  但是,并不是每个性梦游者的伴侣都厌烦这种性行为,有些人甚至乐于接受,把性梦游视为正常性生活的一种模式。一位性梦游者的女友认为,正是自己的性感迷人使男友产生性梦游,“在睡梦中醒来发现他正跟自己做爱的感觉是挺刺激的,我喜欢他这样,我从来不会在这个时候把他叫醒。”

  睡眠时出现性冲动是很普遍的现象。在睡眠期,男性会出现勃起,女性会出现阴蒂充血和阴道润滑。而性梦游者通常伴有其他睡眠障碍,如在睡眠的快速期出现呼吸暂停、尿床、磨牙、梦游、梦话等。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员认为,性梦游是睡眠时脑电波出现短时脉冲波形干扰而造成的。尽管大部分病例似乎都存在心理问题,但性梦游的根本原因还是与睡眠有关。性梦游与梦游症一样,是觉醒功能失常所致的一种深睡眠状态的疾病。觉醒功能失常可以是自发产生的,也可以是当人睡觉时从清醒状态进入深睡眠状态时发生。在这期间,人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些低级的行为,如步行、进食、性交或手淫等是可以被激活的,而高级的大脑行为,如判断和记忆等,就不能行使。

  目前,许多人还不能接受性梦游的事实。当有性梦游患者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时,仅少部分人能相信他们。性梦游本身仍是一种不为人们熟知的行为,而且还是一个相对含糊的概念。有关性梦游的医学研究仍为数不多,因为要在特定的科学环境下研究性梦游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涉及个人隐私,愿意接受研究的性梦游患者实在不好找。目前经临床研究证实,能触发性梦游的因素有:药物、酒精、心理压力、疲劳、多种药物滥用。而未经临床证实的因素有:晚间运动或与枕边人有身体接触,性欲下降、性交次数少、梦境中产生性幻想、睡前有性冲动等。

  由于性梦游者并非清醒有意识,他们醒来以后不能回忆起自己做过些什么,而且性梦游是一种分离状态,睡着了的性梦游患者就如同另外一个人,他们的行为与清醒时完全不一样。为此,性梦游者最好与别人分床睡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因为,他们也有可能会在睡梦中找别人性交,而不是自己的妻子。

  ZZ摘自《人之初》

范文九:作文:亦幻亦梦 投稿:孔絣絤

今天中午我早早地回到了家,看着邦德补习班一大堆未做的英语作业,我有点不太情愿地来到书桌前坐下开始背、默词组。  

但心却飘到了外面……  

想着想着,突然眼前水雾一片。   小 荷 作文网

我站一块有着小青苔的石头上,旁边的水花跃起来,扑腾在石头上。湖水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块色彩斑斓……咦?我怎么来到了九寨沟,这里的景色真是美极了,像童话世界一样。  

喔!有瀑布流下来的声音耶!  

我沿着浅浅的水里露出的大石头一块一块地轻跳过去,一直跳到了瀑布下。  

河谷之间高低不平,由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不平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我站在离瀑布最近的岸边,站在岸边的青苔大石头上。瀑布银花四溅,点点水珠扑在我脸上,凉泌泌的。  

我继续沿着湖间小路走,不觉走到了一片树林,树林之间四处林深叶茂。一看,原来是珍稀动物出没的地方。  

“嗖!”的一声,一群善于奔跑的毛冠鹿从我旁边一闪而过,一眨眼不见了踪影。喔!不远的竹林里,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的坐地那儿咀嚼着鲜嫩的竹子呢!  

看着这奇丽美妙的景象,我发出了一句赞叹:“水色天光,亦真亦幻,异兽珍禽,惟妙惟肖。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撒!”  

当我说完最后一句时,只见妈妈站在我后前,奇怪地说:“茜,你……你在念什么那?挺好的呀……”我哭笑不得,我只好继续写英语作业。

范文十:如梦似幻亦真 投稿:梁靁靂

梦很香甜,但转眼间苦不堪言。

梦境和现实我更喜欢更习惯的是梦境,因为只有那里我才能看见你,才能再看见你那天使般的笑容。令人迷醉而无法自拔。

思念真的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无法用言语形容,感觉是那么的虚幻又是那么的真实存在,融进了灵魂里,刻骨铭心。以前看张爱玲,听她说爱一个人可以很卑微、很卑微,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我以前不明白也不理解,现在我懂了,不仅仅只是卑微,更多的是苦涩和无奈。就好像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在那里苦苦的守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世事怎样变迁,哪怕最初等待的人离自己越来越远,可依然无悔,这大概就是爱情吧,一往而深,不知所起。

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自然的微笑,或许在你看来是那么的平淡,但对爱你的人看来,不管当时再艰难嘴角的微笑都会浮现的没有一丝征兆。窗外的那颗老树开了花结了果,然后落叶,再重新抽出嫩芽,一遍又一遍。直到所有的人都以为我早已经不再是那个偏执的爱着你的人的时候,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还在爱着你,不关乎岁月,不关乎陪伴,只因为决定了就会默默的守护一生。

蛮荒的草原不能阻断我的思念,岁月的流光也带不走关于你的记忆。那颗没有一丝杂质的心,那嘴角笑笑的漩涡,融入灵魂都在提醒着我你的存在和我存在的意义。是不是应该结束这样宛如梦境般的奢望,还自己一个现实?但是,我不愿。我希望现实中的我不管怎样的去顺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但是我奋斗的初衷并不会变的,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沧桑。

每年都有愚人节,我想愚人节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让我们去逗弄身边的人,而是为了给那些敢爱却不敢言爱的人一个机会,一个以玩笑的语气去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的机会。不管在她的眼中你说出的话是真是假,也不管成功与失败,但至少你还保留了退路,还保留了可以继续做朋友的机会。

或许在别人眼中痴情的人总是傻的,傻的不知道该使用怎样的语言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毕竟爱情是神圣的也是美好的,我实在不愿在爱情面前加上哪怕一点点的瑕疵,不知所云。

多少年了,已经相识6年了,爱上你也有三年了,未来,十年,二十年一直到最后,你也是唯一。


  本文关键词:人生如戏亦如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5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245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