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试题解读
本文关键词:创新作文大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十二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试题解读
彭治旗
2016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以表彰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这是诺贝尔文学奖有史以来第一次颁给音乐人。
的确,鲍勃·迪伦的作品虽然是让人“听”的,但完全可以把它们当作诗歌来“读”。下面就是鲍勃·迪伦的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荡》的歌词,请仔细阅读并领会其中的深刻寓意,然后以“答案在风中飘荡”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
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
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
才能在沙滩上长眠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
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冲向大海
是啊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
才能够获得自由
是啊一个人能转头多少次
假装他只是没看见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
才能够看见天空
是啊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是啊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
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解读】
第一部分迪伦其人
首先,我们看看鲍勃·迪伦其人,了解下他的精神脉络。
1.他的音乐影响了一个时代。
迪伦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民谣歌手,他与猫王、披头士并称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先后获得过格莱美奖、奥斯卡、金球奖、普利策奖。迪伦曾被《时代》杂志选入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2004年,《滚石》杂志评选出史上最伟大的500首歌,他的《像滚石一样》名列第一。
2.他最重要的创作时刻。
60年代初,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创作摇滚乐。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二战后,核战争的阴影就萦绕在人们心中;嬉皮士、反战、妇女解放与黑人民权运动相互交织,形成了对美国社会的巨大冲击。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战后核武器威胁最逼近的时刻,就在这一年,鲍勃·迪伦的首张专辑《鲍勃·迪伦》发行。
在这张专辑中,他在《答案在风中飘》中唱道:“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够获得自由”“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于是这首歌,包括另一首《暴雨将至》迅速成为反战运动的主题曲。
3.他对“答案”的理解。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兴起了“嬉皮士”文化。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蔑视传统,废弃道德,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叛逆的姿态表达自己的生活方式。“嬉皮士”继承了“垮掉的一代”的传统,并有了新的发展,从吸大麻,到用海洛因,再到用迷幻药(LSD)。正如基督教思想家薛华说:“他们既然放弃客观真理,不再对其寄予希望,便把希望放在药物上,希望药物能给他们与客观真理相反的主观主义。现代世界乌托邦主义者的梦想就是,如果人人吸食药物,现代文明种种的问题就会解决。”
迪伦也身处其中,他曾经吸过毒,心里充满空虚,发现这个世界问题很多,正如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炸弹已经渐渐变得无聊,因为真正的问题比炸弹更深层。”后来,他宣称自己不再属于任何组织、任何人,他只属于他一个人。于是,答案继续在风中飘舞。
4.他的精神信仰。
1978年,美南浸信会一位叫阿卡沙的犹太裔牧师(阿卡沙牧师曾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奖),与迪伦在好莱坞的家中一同祷告,带他接受耶稣基督。随后,鲍勃·迪伦在媒体上公开表示自己转信基督教。此举引来了许多歌迷和乐评人的嘲讽:你不是说答案在风中吗?这下你可找到答案了。
1979年,迪伦发行了首张福音专辑《慢火车》,感叹自己和人们都是“慢火车,很慢才知道真理”。他也因这张专辑得到了格莱美奖最佳摇滚男歌手。
其次,我们读读他的回忆录《像一块滚石》中的精彩段落,从字里行间把握他的创作方式和生活态度。
堕落的走私酒商,淹死亲生孩子的母亲,只开了五英里的凯迪拉克,洪水,工会大厅的火灾,河底的黑暗和尸体,我歌里的这些题材可不适合电台。我唱的民谣绝不轻松。它们并不友好或者成熟得甜美。它们可不会温柔地靠岸。我猜你可以说它并不商业。不仅如此,我的风格不太合规则,无法被电台简单地分类,而这些歌曲,对我来说,比轻松的娱乐要重要得多。它们是我的感受器,指引我进入某种与现实不同的意识中,某个不同的境界中,某种自由的境界。
我说不出是什么时候开始写歌的。要定义我感受世界的方式,除了我唱的民谣歌词,我找不到任何可以与之相比或者接近它一半的事物了。我猜这种事是渐次发生的。你不可能某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决定要写歌了,特别是当你是个歌手,你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歌,而且每天还在不断地学习更多。机会也许会来到,让你去改变一些事物——把一些已经存在的事物变成还未出现的事物。那可能是一个开始。有时你只是想以你自己的方式做事,想让你自己看看那神秘的窗帘后面是什么。这可不像是你看见歌曲向你走来,你请他们进来。没这么简单。你想要写高于生活的歌。你想说一些发生在你身上的奇怪的事,或者你看到的怪事。你必须知道并理解一些事,然后超越语言。那些老手们在他们的歌里传达出来的那种令人心惊的精确性可不是小事。有时你听见一首歌你的思想会跳出来。因为你看见了和你思考问题的方式相一致的模式。我从来不用“好”或“坏”来评价一首歌,只有不同种类的好歌。
那些日子里发生的事情,所有那些文化上的胡言乱语,都令我的灵魂备受困扰——让我觉得恶心——比如说民权和政治领袖被枪杀,街上叠起了重重障垒,政府进行镇压,学生激进分子游行示威者与警察和军队发生冲突——爆炸的街道,燃烧的怒火——反对派公社——撒谎扯谈,吵吵嚷嚷——无拘无束的性爱,反金钱制度的运动——这就是全部。
我决定不让自己涉足其中任何一件事。我现在是有家的男人,不想出现在那幅集体图景中。
我有妻子儿女,我爱他们胜过这世界上其他的一切。
我竭尽全力为他们奉献,不让他们受到什么困扰,但最大的麻烦是媒体总想把我当成话筒、发言人,甚至是一代人的良心。这太可笑了。我所做过的就是唱歌,这些歌直截了当,表现了巨大的崭新现实。据说我替整整一代人发出了声音,但我和这代人基本没什么相似之处,更谈不上了解他们……我的命运就是随遇而安,这与代表任何一种文明毫不相干。真实地面对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事。与其说我是一个仙笛神童,不如说我是一个放牛娃。
人们以为声名和财富可以转化为权力,以为这能带来荣耀、名誉和快乐。也许这是真的,但有时却不是这样。我发现自己已经身陷伍德斯托克这个地方,并受到伤害。但如果你去看报纸,你会发现关于我的种种描述,却唯独没有这些。烟幕如此深重,简直令我吃惊。似乎这个世界总是需要一只替罪羊——一个带领大家抵抗罗马帝国的人。但美国不是罗马帝国,必须另有别人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迷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现在我的名声已在我面前炸开,正笼罩在我头上。我不是一个表演奇迹的传教士。这能让任何一个人发疯。
民谣是我生存需要的全部。问题是它们不够多。它已经过时了,与现实和时代潮流没有任何紧密联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很难解决。我一旦越过了这一边界,我的吉他就好像变成一根水晶魔法棒,能随意把东西搬来搬去,这在过去是从没有过的。我除了民谣不关心别的,也没什么感兴趣的。我围绕着它来计划我的一生。我与那些和我志趣不投的人没有什么共同点可言。
民谣音乐舞台已经成了我必须得离开的天堂,就像亚当不得不离开伊甸园。它太完美了。几年后,就会掀起一场混乱的风暴。事物就会开始被焚烧。胸罩,征兵卡,美国国旗,桥,也会焚烧——每个人都在梦想找机会发泄。国家精神将发生改变,在很多方面,这都很“活死人之夜”。出路变化莫测,我不知道它将通向哪里,但无论它通向哪里,我都会跟随着它。一个陌生的世界将会在前方展开,一个乌云密布的世界,有着被闪电照亮的犬牙参差的边缘。很多人误会了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的有过正确的认识。我径直走进去。它敞开着。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它不仅不受上帝的主宰,也不被魔鬼所控制。
阅读以上材料,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
迪伦是一个真实的人,与其说他站在了时代的前列,发出了时代的声音,不如说他的歌正好与那个时代产生了一个交点,就像两条线一样,偶然间交汇,然后就渐行渐远。“真实地面对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事”,迪伦热爱的是他的音乐,“民谣是我生存需要的全部”,尽管时代变化,他仍然坚守这一点,“出路变化莫测,我不知道它将通向哪里,但无论它通向哪里,我都会跟随着它。”这是迪伦最为可贵的地方。说到这里,我还想到了一个细节:
2010年2月10日,奥巴马携夫人米歇尔在白宫举行了一场纪念美国人权运动的音乐会,也邀请鲍勃·迪伦来献唱《时代变了》。不过,鲍勃·迪伦依然很特立独行,非但不参加排练,就连音乐会当天和总统夫妇媒体拍照环节都丝毫不感兴趣。奥巴马说两人仅有的互动就是礼节性的握手和迪伦离开时报以的一个笑容。“如果他做些别的什么,那他就不是鲍勃·迪伦了。”
第二部分迪伦的歌《答案在风中飘荡》
这首歌,涉及了成长、付出、战争、时间、自由、慈善、希望、同情、生命等从古到今都在探讨的主题,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迪伦通过反复的追问,表达了他的困惑——“答案在风中飘荡”,与古往今来的思考者形成了互动和呼应。比如,每个人都知道战争的破坏性,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还有战争呢?我们都知道某些人正遭受着无尽的苦难,为什么我们还能够平静地闲聊呢?我们都知道自由的可贵,为什么我们却不能享有呢?
既然答案永远迷失,那么迪伦也不会给出什么。这就像一个“天问”,无法回答。真实的迪伦不会傻傻地把自己扮演成先知,给狂热的人们带去一个“伪答案”。所以,他的内心拒绝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的符号,拒绝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思考“没有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永远的困惑”“历史的追问”“到哪里寻找答案”等等。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迪伦反复强调“多少次”“多少年”“多少生命”等,这表明这种情况和疑惑在历史上重复出现,循环往复,而无数人对此已做出了回应,事实也是如此。像柏拉图的“理想国”(《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像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像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原则的劳动者有序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所以,“答案在风中飘荡”我们可以理解为,“答案”其实早已存在,而人们却视而不见,见而不应,应而不动。这还可以联系到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这个时候有无“答案”其实已并不重要,因为大家并不需要它,于是继续充满困惑,社会依然问题丛生。依此,可以思考“真的没有答案吗?”“答案就在身边”“请不要回避”等等。
最后提醒一句,试题要求以“答案在风中飘荡”为题,切勿自拟题目写作。
黄厚江:教好作文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家一起讲好故事
尽精微乃能致广大——谈《范进中举》中的两处细节
曹文轩: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孤独的小树林,避难所、伤害与救赎——听肖培东老师说
2017年高考语文病句题16种规律总结
古诗词教学“探究”之探究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196篇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推荐书目(共32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设计
高考备考:高考语文想得140分,其实没那么难
蒯威:让语文课“像动画片一样好看”
唐兴伟:高三生心理的五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都要了解
李旭山等:国学教育应如何进入语文课程?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宜立足语用意识——由两节《一个
立足课堂:语文学习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试以《草原》
本文关键词:创新作文大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0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25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