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语文课文《礼物》的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7-03-23 23:07

  本文关键词:礼物阅读答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阅读语文《礼物》这篇课文,你会明白这么一个道理:礼物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语文课文《礼物》的阅读答案,以供学习和参考,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

  语文课文《礼物》的阅读原文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 作者:[美]杰瑞·沃曼)

  语文课文《礼物》的阅读题目

  1、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 )这样的东西。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了一个 的故事。(2分)

  2、第①段交代了( )。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有:( )(6分)

  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4分)

  4、品析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6分)

  (1)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 ),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 ) 。(4分)

  (2)c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 )。(2分)

  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语文课文《礼物》的阅读答案

  1、珍妮圣诞节前为老人做的一件棉衣和送的一枝玫瑰  约翰(珍妮)一家与卖菜老人之间相互关爱(每空1分,计2分。意符即可)

  2、自然环境和约翰一家的生活状况a.点明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渲染文章气氛 b.为下文写约翰一家对老人的关爱作铺垫(每空2分,计6分。意符即可)

  3、C 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以“骄艳的玫瑰”喻指人物内心那种纯真的爱心,既给人以美感,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前空1分,后空3分,计4分。意符即可,按要点计分。)

  4、(1)他看到珍妮围裙上的补丁而想到了她的清贫,对她是否会买菜感到茫然。老人意外地收到礼物而惊喜,能为别人送礼物而高兴(每空2分,计4分。意符即可)

  (2)老人觉得自己向一位女士送玫瑰表示爱心而很不好意思。(2分。意符即可)(本题共计6分)

  5、围绕“当你献出一份爱心时,你也可以拥有一份快乐和幸福”之意来谈理解,并言之有理即可。(2分。不求文字统一,意符即可)

猜你感兴趣:

1.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礼物

2.礼物现代文阅读答案

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礼物

4.最贵重的礼物阅读答案

5.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课礼物课文同步练习


  本文关键词:礼物阅读答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264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