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不良贷款的调查分析报告
本文关键词: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信用社不良贷款的调查分析报告【1】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主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2、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有: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3、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不力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4、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益与风险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
信用社不良贷款的调查分析报告【2】加入WTO以来,在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竞争激烈,作为离不开“三农”这个母体的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安全和效益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主旋律,贷款的管理过程应纳入农村信用社的“生死时速”定论。然而,当前农村信用社极为困惑的是不良贷款占比高,清收盘活难度大,几乎有谈贷色变之嫌,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全体干部职工的“心病”和全局危机,因此必须尽快尽量化解制约信用社发展的这一致命“瓶颈”。最近,按照上级指示,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贷款结构,澄清不良贷款底子,找准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探索清收不良贷款有效路子,达到扭亏增盈目的,我们对常宁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抓降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不良贷款现状
常宁市农村信用社点多线长面广,营业网点遍布城乡,是全市员工最多、业务规模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现有农村信用社(部)24个,分社和代办机构460多个,正式员工380多人,代办员(含临时工)429人,截至8月底,各项贷款余额49293万元,比年初净增4945万元,资金实力占全市金融界“半壁江山”。但是不良贷款占比高,本期余额达31791万元,占贷款总余额64.5%,其中两呆贷款总额达29774万元,占不良贷款比例为94%。不良贷款分布错综复杂,具体状况如下:
(一)按形态划分。逾期贷款2193万元,呆滞贷款26754万元,呆帐贷款2844万元,分别占不良贷款的6.9%、84.16%、8.95%,合计占各项贷款余额64.5%,其中超出平均水平的达10个信用社,城关、蓬塘、白沙、板桥、洋泉、富贵、宜城、联社营业部按形态划分,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72%、72%、77%、73%、81%、72%、78%、71%。
(二)按行业划分。农户贷款为15793万元,个体工商业贷款3084万元,乡镇企业贷款为1408万元,市、县直企业贷款1824万元,县级财政贷款100万元,乡镇财政贷款459万元,其它不良贷款为9123万元。其中松柏农村信用社企业不良贷款达886万元,占比农户不良贷款427万元的207.5%。联社营业部的工商企业不良贷款达1690万元,占其不良贷款总额3370万元的50.15%。
(三)按方式划分。信用贷款为25296万元,占贷款总额80%,保证贷款为1657万元,占贷款总额5%,抵押贷款为4729万元,质押贷款为109万元,其中抵押贷款未按时清收回笼的、金额逾100万元的有城关、江河、宜城等农村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抵押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的金额分别为258万元、114万元、1745万元、2347万元,分别占其不良贷款总额的8.99%、24.95%、94.07%、69.65%。质押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的有城关、兰江、柏坊、荫田、西岭、洋泉、新河等农村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金额分别为9万元、3万元、13万元、9万元、38万元、20万元、7万元、10万元。
(四)按时间划分。1996年底以前贷款为19026万元,占贷款总额60%。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末贷款6328万元。2000年元月至2002年8月末贷款6437万元。城关、三塘、蓬塘、松柏、烟洲、荫田、盐湖、罗桥、官岭、宜城等农村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1996年底以前贷款金额分别为1865万元、986万元、1771万元、904万元、638万元、371万元、693万元、229万元、1122万元、2896万元,分别占其贷款总额65%、71%、68%、56%、66%、66%、85%、61%、60%、61%。
(五)按责任划分。已落实责任人贷款30779万元,未落实责任贷款1012万元。其中职工自借担保贷款127万元。松柏、荫田、白沙、庙前、新河等农村信用社未落实贷款责任人的贷款金额分别为523万元、66万元、334万元、29万元、36万元。
(六)按性质划分。信用社自营贷款22251万元,信用站代办贷款8864万元,基金会转入贷款676万元。其中农行脱钩遗留贷款269万元,行政干预贷款440万元,归并城市信用社贷款2495万元。
(七)按时效划分。未丧失诉讼时效贷款27641万元,已丧失诉讼时效贷款4150万元,其中农户贷款1675万元,农村经济组织贷款695万元,个体工商业贷款718万元,市、县直企业贷款1057万元,财政贷款5万元。城关、兰江、松柏、烟洲、白沙、罗桥、板桥、新河、宜城等农村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已丧失诉讼时效贷款分别为572万元、300万元、438万元、123万元、140万元、278万元、430万元、150万元、165万元、900万元。
(八)按额度划分。万元以下不良贷款12121万元。万元以上至10万元以下不良贷款12436万元。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以下不良贷款5117万元。5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以下不良贷款1209万元。100万元以上至500万元以下不良贷款908万元,其中松柏农村信用社占353万元,联社营业部占555万元。
二、不良贷款成因
市场经济大潮中,既然商品有假冒伪劣,商业营销有欺诈伎俩,那么农村信用社经营信贷业务有失误,造成贷款呆滞、沉淀、形成恶性“肿瘤”也是不足称奇,不足为怪的。但我们有必要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回避老路和陷阱,进一步规避风险,把贷款业务推向良性发展轨道,创造最佳效益。从不良贷款现有状况来看,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问题,既有体制约束,又有机制毛病,既有历史包袱,又有行政干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不顺,政策歧视。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农民、农业,风风雨雨挺过半个多个世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最好的金融纽带,然而至今没有成立行业自律组织,从上到下不名正言顺,管理体制没有统一有序,经营机制创新固然受到限制,因为体制包含机制也决定机制,而机制受限于体制,所以导致政策歧视已为不争事实。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贷款经营政策同城同业不同等待遇。譬如国家给某国有商业银行补贴不良贷款损失6000万元,促其把某企业120万元借款以10万元收回了结,而同在常宁境内经营金融业务的农村信用社却享受不到这种处置不良贷款的政策优惠,只能自行消化不良贷款。其次效益优良的贷款投资项目,诸如大中型水电站、国家级道路、商业性桥梁等的建设投资项目,国家倾向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金融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予问津。另外,有些主管部门要求其所辖部门不得在农村信用社开户。诸如此类导致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差。
(二)历史包袱沉重,行政干预严重。由于农村信用社1996年以前受农业银行代管,贷款重放轻收,加之核算是与农业银行分开的,后者更是管利不管弊,好比自己的孩子托人家看管,人家表里不一,不会悉心是自然的。因此截至今年8月底未清收回笼的1996年以前贷款金额达19026万元,占现有贷款总额比例高达60%,这是一个方面。二是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脱钩时尚甩给农村信用社一个包袱,其遗留贷款至今仍有269万元之多。三是农村合作基金会被清理整顿期间,农村信用社顾全大局,为了防止金融风波,控制金融风险,被迫承接所归并的借款资产,其实这些借款资产近乎坏账贷款,有的甚至找不到借款户,有的成为空壳贷款,至今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达676万元。四是行政干预产生不良贷款。很多职能部门伸手强行要贷款或强迫贷款。如万宝治炼厂系村级企业,党政领导为了显示政绩业绩,硬性要求松柏农村信用社贷款扶持,结果200万元贷款形成呆帐贷款。据调查统计,行政干预贷款至今形成“两呆”的达440万元。五是城市信用社在度日如年支撑不下时,又将包袱转嫁给农村信用社,目前其不良贷款尚有2495万元,占比达78%
信用社不良贷款的调查分析报告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1】
到20XX年12月份,闻喜联社新调增不良贷款7134笔33068万元,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够严谨,未能严格执行贷款管理制度,部分信贷人员违规操作,造成贷款质量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工业企业关停、停产、限产,使全县经济处于下滑状态,造成企业效益不佳,城乡居民收入减少,贷款清收难度加大。不良贷款的大量反弹,致使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加大,为深化改革、转型跨越、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需要认真分析并采取对策。
一、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截至20XX年12月31日,该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12782万元,其中正常类30217万元,关注类4046万元,不良贷款余额78519万元。在不良贷款中,次级类23121万元,可疑类53943万元,损失类1455万元,不良贷款当年共增加7134笔33068万元。
二、不良贷款反弹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主要包括:借冒名贷款、跨区贷款、越权贷款、无效担保贷款、涉案贷款、以贷结息贷款等类型。这部分新增不良贷款共涉及2712笔14201万元。
1、借冒名贷款:
该县新调增不良贷款中,包括“案件专项治理深度排查”工作中排查出的借冒名贷款96 笔379万元。例如:借款人赵伟林,桐城镇乔庄人,属城关信用社辖区客户,于20XX年8月30日在城关信用社借款39万元,用途为购硅铁,而实际用资人为中法实业有限公司,该企业现已停产,造成该贷款无法收回;原华通信用社主任张旭生为掩盖其担任主任期间的相关问题,于20XX年12月28日在石门信用社由原主任张庆生冒用他人之名分5笔借款10万元,现张旭生正在服刑,造成贷款涉案难收。
2、跨区贷款:
由于贷款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对贷款风险理解认识不足,对只要能够及时结清利息的贷款人就大力支持,形成贷款发放盲目性较大,未考虑贷户是否本区域支持对象,导致了人情贷款、跨区贷款过多现象,全县共有571笔3605万元。例如:借款人魏文阁,礼元镇礼元村人,20XX年2月15日在侯村信用社借款55万元,到期日为20XX年2月15日,因借款人经营不善,还本结息非常困难。
3、越权放款:
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贷款管理把关不严,贷款发放中存在“越权放款”现象,共涉及贷款39笔 520万元。例如:借款人华远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方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分别于20XX年10月17日、20XX年10月31日在阳隅信用社借款65万元、130万元,到期日分别为2010年10月17日和2010年10月30日,属于越权发放形成风险。
4、无效担保贷款:
部分信贷人员法律知识贫乏,业务知识欠缺,工作不务实,贷款调查不认真,违反《担保法》相关条款,此类贷款共计218笔1980万元。例如:借款人张文艺,于20XX年12月23日用股金证质押方式在岭西东信用社借款5.4万元,形成风险;借款人德鑫精密铸造厂于20XX年5月18日在东镇信用社借款50万元,担保人为闻喜县强盛健身器材铸造厂,现担保企业已经破产,该笔贷款担保形同虚设。
5、以贷结息贷款:
在历年贷款清收中,一些信贷员为了完成任务搞“以贷结息”,导致贷款余额越垒越大,借款人无力偿还,共有273笔983万元。例如:借款人管根全,于20XX年6月6日在礼元信用社借款5万元,实际用于结算以前的借款利息,后因借款金额过大难以偿还。借款人刘三师,于20XX年6月30日、20XX年8月1日分别在薛店信用社借款8.6万元和2.5万元,此两笔贷款均用于结算以前的借款利息无力归还。
6、涉案贷款:
过去贷款“三查”把关不严,调查、审核、审批未能严格分离,部分工作人员思想腐化,无视法律法规违法发放贷款。例如:阳隅信用社原主任张理合在职期间违法违规发放贷款44笔966万元,阳隅信用社原主任贾鹏明在职期间违法违规发放贷款9笔300万元等。目前他们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造成此类贷款债务不清无法落实。
(二)客观原因
因部分借款企业受“金融风暴”、环保治理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受自然灾害、养殖业投资过热等因素的影响;借款期限与借款人实际资金周转周期不符;借款人死亡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新增不良贷款共4422笔,18867万元。其中:
1、受“金融风暴”影响,市场价格降幅过大,产品大量积压,经营亏损困难。全县37家金属镁企业,关停倒闭的有9家,全面停产的有22家,开工不足勉强生产的仅有6家;全县原有的86家玻璃制品企业,关停倒闭的29家,全面停产的49家,开工不足勉强生产的仅有8家;全县原有的13家采选矿行业,全面停产的有6家,关停倒闭的有6家,开工不足勉强生产的仅有1家。
2、根据省政府环保治理的精神要求,在环保治理中部分企业停产或限产。例如:闻喜县白玉镁业有限公司,20XX年5月在我县信用社办理社团贷款8笔400万元,加上历年贷款2笔140万元,共计10笔540万元,9月份因投资过大扩张过快宣布破产,目前仍处于重组阶段,无力归还540万元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3、农户种植业受自然灾害影响,生产收入减产,形成信用社不良贷款增加。20XX年底和20XX年上半年,该县连受严重霜冻和冰雹侵袭,造成粮食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对林果、温室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影响尤为突出,农民收入普遍减少。全县信用社因农户种植业受自然灾害影响不能归还20XX年以来到期贷款的163笔506万元。
三、清收不良的计划及措施
对于已形成的五级不良贷款,联社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盘活不良贷款的新路子,专门成立了不良资产管理部和收贷大队,积极采取了17种措施办法,落实了清收目标责任制,推行了分类清收、明责自清、责任追究等手段,组织开展了内部职工和国家公职人员集中清理活动,力求更新观念、鼓足干劲、多措并举、盘活不良,实现五级不良贷款“双降”目标。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2】为全面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我县联社结合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现状,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仔细研究。现将具体分析情况及今后四个月重点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xx年xx月底,全县各项贷款余额为xx万元,按五级分类划分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占比为xx%,其中:次级类贷款xx万元,可疑类贷款xx万元,损失类贷款xx万元。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xx万元,占比较年初下降xx个百分点。
截止2009年xx月底,万元(含)以下不良贷款xx笔xx万元,其中:次级类贷款xx笔xx万元,可疑类贷款xx笔xx万元,损失类贷款xx笔xx万元。其中:按形成时间划分xx年以前xx笔xx万元,xx年xx笔xx万元,xx年以后xx笔xx万元;按表现形式划分:个人贷款集体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企业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政府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他人用款xx笔xx万元,企业贷款个人用款xx笔xx万元。
二、清收措施
近年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将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作为信贷管理工作的主线,按照“落实责任、创新办法、立足自身、不等不靠、借助外力、合理摆布”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狠抓“双降”工作。
一是结合本县实际,合理下达任务,对已形成的不良贷款逐笔分析和摸底,再根据实际情况梳成辫子,分类施策;
二是认真执行“xx”清收不良贷款办法,抓好新增贷款的源头管理,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形成,杜绝前清后增;
三是采取分类清收与全面催收相结合、户户见面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班子成员包难户与信贷员大包干相结合等办法,有选择、有目标、有重点的予以清收;
四是大力推行“一元”、“十元”、“百元”、“千元”收贷法,做到天天收、月月收、季季收、年年收,清贷不止;
五是完善清收不良贷款的办法和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清收奖励办法,做到重奖重罚,实行清收一笔,奖励一笔的办法,谁清收、谁受奖,充分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信贷人员的清非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是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定期汇报当前工作重点及存在问题,取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并积极与司法机关协调配合,加大依法清收力度和已诉未执结案件的执行力度,对有偿还能力,赖帐不还的不良贷款,进一步摸底排查,对那些不讲诚信,无视法律的贷款户依法强制还款,最大限度保全资产。
三、清收中存在的问题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
2017网络舆情分析报告【1】
2016年,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治理的吐槽大幅减少,网络“公知”作为一个群体已告式微。与此同时,年轻一代网民对于政府和体制更为拥戴和支持,对网上杂音群起而攻,构成了正面舆论的强势。
2016年以北京雷洋案为代表,一线城市居民和中等收入阶层在
突发事件
股市
住房
教育
个税
等热点问题上展现出
焦虑不安的情绪
对于社会走向产生观望心态
成为舆论场的一股暗流。
2016年网络舆论场还有两个特征,其一是部分网民中产生意识形态分歧和争论,需要弥合撕裂、凝聚共识;其二是港台问题和国际话题受到网民强烈关注,境内外舆论呈现冲撞之势。2016年网络
一、基本特征
2016年,是互联网表层杂音渐消、深层潜流涌动的一年。网民关切点的转换,提示当下社会生活基本面已发生微妙变化。
(一)政府对互联网治理保持持续高压态势
2016年以来,有关部门对传播歪曲党史国史的公众账号、论坛、微博进行了整治。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网络安全法》,从专业的角度界定了网民的权利和义务。它规定网络运营者:
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重点,从敏感议题、重点网民转向网络平台,
重基本规范
重基础管理
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强化网站主体责任
(二)“正能量”宣传赢得社会媒体话语权
在网上正能量宣传方面,今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58家网络媒体参加“长征路上奔小康”活动,相关网络新闻共有21.5万篇,微博话题“长征路上奔小康”“筑梦长征路”等总阅读量超过10亿次。红军“半床被子”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打动年轻网友。
2016年10月,由中纪委宣传部、CCTV联合制作的反腐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网等设立视频专题页面,累计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外媒对“中国现代史上最强反腐手腕”也给与高度评价。
(三)舆情热点向城市居民群体转移
2016年的舆情事件,更多地涉及城市居民、中等收入阶层关注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人格尊严和法治保障。如教育类舆情(如常州“毒土地”事件、北京等多个城市“毒跑道”事件、湖北江苏“减招”风波)、医疗类舆情(如广州医生陈仲伟被患者杀害、大学生魏则西之死、山东非法疫苗案)、金融类舆情(如股市“熔断”、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案)、各城市新一轮楼市调控、网约车合法化进程、如家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等。这些提示舆情事件有从利益受损群体向国民主力阶层扩散的趋势。比较典型的是,城市居民在雷洋案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担心“今天不关心雷洋,下一个遭遇不测的就是自己”。而事关收入多寡“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定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的传闻,也引发城市居民吐槽。
(四)广场式舆论”与“茶馆式舆论”背离
近年来,在微博、BBS、新闻跟帖等公开的“广场式舆论”中拥护政府和体制的声音占了上风;对公共治理的“吐槽”下沉到微信群、线下私人聚会等小众、私密的“茶馆式舆论”中。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如适度包容网民公开发声,让网络反映基层治理存在的矛盾,提出意见诉求,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场式舆论”风平浪静不一定就能高枕无忧,还需要仔细体察“茶馆式舆论”的潜流和线下的社会问题,毕竟直面矛盾、解决问题才是釜底抽薪的舆情应对法。
(五)全民法治意识增强,对热点案件关切不减
2016年初,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广州与新闻媒体座谈,提出司法机关要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共同建设法治社会的命运共同体。以微信公众号“⺧长安剑”为代表的政法新媒体,提供权威信息源,推动舆论场理性监督政法热点事件,而非发动情绪化的“舆论审判”,促成网络舆情“拨云见日”而非“煽风点火”。
从2016年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所有公开开庭的庭审活动原则上均通过互联网直播。司法体制改革迅速推进,重审疑案,平反冤案,得到舆论广泛好评。
网民关注多年的聂树斌案,由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决定依法提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六)在网络热点问题上,意识形态因素凸显
近年来,网上对于改革前和改革后两个历史时期存在理解上的分歧。在市场取向的改革中利益受损的人群,表现出对计划经济时代的怀念。面对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网络舆论场上强调公平的声音大于强调个人自由的声音。
回望近两年的意识形态舆情,产生诸多分歧和争议。“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社会转型进入攻坚克难时期,需要官民之间、社会各界对变革的节奏和力度达成谅解,同时克服来自“左”“右”两个方向的杂音干扰。
(七)两岸三地、境内外舆论场交融
2016年大年初一夜里,香港旺角因无牌小贩与到场的食物环境卫生署人员冲突,,香港本土派人士赶来,演变成骚乱。而此前铜锣湾书店事件,各方对“一国两制”的前途深表关切。2016年10月香港特区立法会两名候任议员在宣誓仪式上刻意以侮辱性词语称呼中国,并展示标语宣扬“港独”,引起轩然大波。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释法”,明确规定不依法宣誓即丧失公职资格,表明中央政府坚决遏制“港独”的立场。
台湾方面,在蔡英文胜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1月20日晚,大陆有2400万注册用户的百度贴吧“李毅吧”发起“帝吧出征”行动。
网友登陆“脸书”(Facebook),到蔡英文和台湾深绿媒体账号下发帖抗议,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支持和捍卫,8小时内刷出40000条评论。两岸青年网友的“表情包”大战,以各自的美食、美景和“感人的诗歌”来过招。这样的隔空对话对于两岸渐行渐远的民意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交流。
过去一年,中外关系呈现波诡云谲的局面。南海仲裁案中,中国网络舆论同仇敌忾,坚决支持政府“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的立场,与西方舆论分庭抗礼。
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最终裁决”出台前后连发两条微博,以“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为标签,配发一张包含南海诸岛的中国地图,共转发528万,收获评论19万条,点赞约132万。24小时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7亿。
总体而言,2016年,网络舆情呈现出显性舆论场热度下降、杂音减少,但隐性
本文编号:349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34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