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2015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评析汇编

发布时间:2017-05-07 18:09

  本文关键词:全国卷1作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5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评析汇编

1、角度与张力——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审题谈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

“角度”在审题中表现为作材料的观察点、分析范围和思考的方向,“张力”指的是作文材料潜隐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

一般来说,作文审题的角度越丰富,张力就越大。

先来看看新课标全国卷一的作文材料所包含的角度

如上“角度”简析,显然是粗略的,就此进行作文立意自然是浅显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还有必要进行如下“张力”分析:

1、小陈讼亲——文化价值分析

从伦理角度来说,算是不孝行为,不合古已有之的“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这是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又算正确之举,对父亲实施的是终级关爱。前者重“情”,后者“理”“情”兼具。

2、警方执法——社会价值分析

从法律角度,警方查实、教育、处罚,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分内之责,没有错;只是公开这起举报,则值得思索,应该人性执法,容匿隐私。这样才能减少矛盾,和谐社会。

3、网友及更多民众的讨论——社会价值分析

从社会舆论角度,网民点赞(小陈讼亲)、质疑(小陈讼亲、警方不容匿隐私),体现的是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监管意识,所要注意的是,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4、媒体报道——思想价值分析

媒体,是社会正向思想的传播者,对社会新闻,不仅是报道,还需要引导,体现正向思想的力量。

要警惕炒作、煽动甚至推波助澜,传递负面的东西。

5、老陈违规成性——社会影响分析

从法律角度来讲,老陈交规意识淡薄,生命责任意识不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大有人在。

安全重于天,生命高于一切,一个人不再属于他本人,联系着家庭与社会。安全自己的同时,也是安全别人,既是幸福自己的家庭,也是和谐整个社会。

这一些,大概是小陈讼亲事件所具有张力所在。

新课标全国卷一的作文,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取角度与相应的张力所在,写出合情合理,令人信报,开人眼界与心灵视野的好文章。

2、2015全国卷高考作文:大义灭亲还是尊重亲情

2015年各地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与著名诗人叶匡政,有意思的是,身份不同,立场不同,看法便有所不同,在一些备具争议的作文题目上,他们也展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王老师觉得安徽卷的蝴蝶翅膀过于宽泛,叶老师却觉得颇有新意;王老师认为给违章父亲写信应倾向大义灭亲,叶老师却提出可以从注重人伦,法律不应伤害亲情的方面来立意。

标新立异还是故弄玄虚 2015全国卷高考作文引争议,大义灭亲还是尊重亲情?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已经越来越僵化封闭,趋向空泛平庸,但安徽卷的这个题目却别有新意,也很公平,因为这个题目大家都没有接触过,以前也不可能写过,也就很难出现作文套用的现象。

他同时也提出了他评价作文题目的四个标准:是否能引起真情实感,是否适合学生发挥,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引起思考和是否注重公平性,会不会产生套作现象。

因此,他认为广东卷的感知自然、上海卷的造就和谐自我一类的题目有些大而无当,难以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真情实感和思考,容易造成套作。

语文教育应是价值观的教育

除了备受争议的“蝴蝶翅膀”,今年的“书信体”——新课标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女儿举报老爸”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对于这个题目,两位老师对于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王老师认为随着时代变化,“大义灭亲”更加符合现代的价值观,但叶匡政老师却说:“写一封信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法律和伦理的问题。我们通常会觉得好像大义灭亲是政治正确的,但其实在西方的法律中,还是中国的法律中,都不鼓励亲人来互相举证,在孔子时代,就一直有这种故事。其实我们中国古代,包括西方现在经常探讨这种问题,认为社会应该以人的情感作为基础,如果当亲情都无法信任的时候,其实法律的严明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就是今天的法律的规范,不影响到人与人亲情的伤害,人和人之间的亲情,家庭的亲情,应该成为法律的基础,不能因为追逐法律,而破坏这种人与人或者家庭的亲情关系。”

他认为这个题目不仅新奇,还有很强的社会性,它的核心是一个很复杂的法律和伦理的问题,要写好这篇作文,就要探讨法律与人伦,法理与情义的关系,两方面都要论述详细,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深度来。

叶匡政老师表示,语文教育的核心应是价值观的教育,他希望作文题目能更有社会性,引发学生对社会事件的思考,体现教育者对学生价值观取向的期待。

作文命题更加清晰明确

在试题的整体变化趋势上,王老师也给出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今年作文命题整体较往年略好,题目更加清晰明确,材料作文的数量减少,标题作文增加,使得考生更能在短时间内抓住重点,真正体现考生写作能力。

在他看来,其实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指向一个核心——生活,而那些体现了当今生活发展变化的题目,更加具有思辨价值。

比如新课标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女儿举报老爸,这个题目就反映了现代生活的规则意识与传统的维护亲属观念的冲突,体现了生活的发展变化。而要求学生写一封信,这个就更有新意了,有效地减少了作文中套用的现象。但由于作文题目信息较少,写作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自己设置一些情景,使得文章更加站得住脚,再进行就事论事,以小见大,将文章立意拓展到规则、责任等。

逆向思维更有优势

王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广东卷的题目:感知自然,材料中写道:“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王老师认为这个题目隐含了一种倾向性,似乎有些武断,所以他更希望看到学生能采取质疑的立场去写作。在高考时,大多数考生都会求稳,难免会写得平庸,这时,那些勇于逆向思考的优秀学生便会显现出来,而这恰恰才是教育者最希望看到的创新思维和勇气。

大调查:哪个地区作文最奇葩? 安徽作文题目高票当选

新浪教育频道就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难度进行了调查。截至6月7日15时30分,已有3万余名网友进行了投票。据调查结果显示,安徽卷的材料作文“蝴蝶翅膀有无颜色”高票当选“2015年最奇葩的高考作文题”及“2015年最难写的高考作文题”。山东卷的作文题目“卷丝瓜藤和肉豆须”紧随其后。

安徽省的作文题目已连续多年当选“最奇葩的作文题目”。2014年的作文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2012年作文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都曾引起网友的集体吐槽。对于今年的安徽作文题目,有网友调侃道:“出题老师您开心就好。”

3、全国卷高考作文点评

郭永超

今年的全国一卷高考作文,就材料形式而言,延续着去年的开放性,又进一步扩大了多元性;就蕴含主题来说,紧扣时代脉搏,及时关注社会现实。整体上,让人在现实中多元思辨,少了些带着的镣铐,少了些凌空的蹈虚。

对于小陈举报父亲及随后警方处罚并微博发布一事,既有“点赞”,又有“质疑”,更有大范围、多角度的“讨论”。这次,广大考生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我看来,“阐述你的态度和看法”,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

1、 从小陈的角度,“敬畏生命,警示他人”。

2、 从老陈的角度,“心存敬畏,律己虑人”。

3、 从警方的角度,“执法依法,讲求方法”。

4、 从媒体的角度,“传正能量,树新风气”。

5、 从网友的角度,“认清方向,明辨是非”。

当然,由于作文材料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容易做到“审题无对错”,但“立意有高下”。

看问题,要辩证思维,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前两个角度,当为上乘。

至于“写一封信”的要求,可能会让人瞬间有点出乎意料,甚至手足无措。但它仅是表层外壳而已。不足以成为障碍。我以为,这恰恰是在引导广大考生写实话,抒真情。

回望现实,深入思考。对生命毫无敬畏的,又何止此一种?总是违规违法的,又何止是高速开车接电话?屡劝不改的,又何止是父亲?迫于无奈的,又何止是大学生小陈?网友或点赞或质疑的,又是多么纷纷扰扰。

人,当心存敬畏,一如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敬畏世间一切真善美。这样,方可提升人的品格,进而提升社会的品格。你我都不要刻意迎合“假”与“丑”,不要有意刺激“秀”与“炫”。应该记住,“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萨特说:“人是自我选择的。人首先是个把自我向着一个未来推进,而且知道自己正是这样做的生物。”

过去,一直都是未来的因果线索。心存敬畏,对现实有善意,对价值有坚守,世界必然向好。今天所有的混乱与芜杂,努力与精进,都将在进步中变得更加清晰。

4、巧解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作文立意

  • 1
  • 2

  •   本文关键词:全国卷1作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350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8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