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高考作文上海作文题目
本文关键词:上海高考作文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适应面广,不偏不怪,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发挥,也适用于不同题材和文体。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生,不管是偏重科学思维还是人文思维,都能出彩。
完美避开了套题,找套路不灵
“很多人都喜欢猜测语文作文题,没想到这次作文就是以“预测”为题,完美地避开了所有套题,这是出题者的高明之处。”王伟表示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面对高考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的重要路口,每个学生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过程——既想预测未来又害怕预知未来,而材料中的“生活充满变数”这句话又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他认为作文题目越来越注重能力、素养和积累的考查,在当前高考作文阅卷和评价体系下,找套路是不灵的,要善于对日常生活做文化和哲学的思考,认真思考生活的内涵,发掘生命的价值。
立意高远,聚焦学生素养
陈赣老师认为,作文题目立意高远,聚焦学生发展素养,能够检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
他表示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个未知数,学生对生活充满期望和期待,培养学生学会推断、推测、推理,学会提出假设,从而能够正确地积极地面对生活。“乐于接受”与“不以为然”,能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辩证思考,思考生命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人文积淀,又能在预测中创新、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 2,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上海卷
试题内容: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
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背景对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较有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预测是人类应对未知的重要行为,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预测的工具越来越强,运用的范围也日益扩大,预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近年来也备受瞩目。因此,如何看待预测行为,采取何种态度面对与自己有关的预测,成了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题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为,也指出社会既有态度的分歧。考生要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联系题目中“生活充满变数”这一背景考察预测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这一背景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然后需要联系自身个人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思考个人对待预测所应采取的态度。题目内容有一定的历史感,也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
从呈现方式来看,作文题目语言通俗,表达清晰,且在下达写作指令前对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导。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利于考生尽快适应题目内容,降低审题难度,避免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的模式,从而更好落实作文所要求的测量目标。
从测量目标来看,考查非常明确,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对考生作文能力测量的干扰。作文题目勾连预测行为的久远性和现代生活的新趋势,一方面既可以让考生调动积累,又可以让考生从身边提炼事例;另一方面,由于内容与考生生活具有一定关联度,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使得测量更集中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从对考生思维品质的测量来看,,作文题目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即使当考生在某一观点上立足站定,对他所选定观点的思考仍有纵向深入的可能空间,这使得本题目能很好完成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另外,本题贴近考情,与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较强的契合性。题目表述平白浅近,但其提示的思考内涵丰富:考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考题的思考不仅能考查他们的作文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增加生活中的理性因素。
————————————————————————————-
●●3,专家点评2017高考作文题:为考生提供想象思辨空间/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是“刷屏”的热门话题。昨天11点30分,随着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2017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也正式揭晓: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对于这个题目,不少走出考场的考生坦言“没想到”。而多位点评老师也一致认为,上海秋考作文题目整体上大气、温和,富有理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在延续往年的风格上又有新的变化。
[专家点评]
为考生提供想象思辨空间
作文题目公布后,市教育考试院随即邀请了多位专家对作文题目进行了评析。点评老师一致认为,上海秋考作文题目整体上大气、温和,富有理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在延续往年的风格上又有新的变化。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老师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延续了近几年上海作文题的“思辨特色”,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黄荣华表示,这个题目可以从四个角度去写,一是从接受预测的角度,万物都有息息相关的关联性,对这种关联性的认识、把握越大,预测的成功率就越大,可以写研判时代风云,做时代的弄潮儿,把自己跟生活联系在一起。二是从不接受预测的角度,预测本质上又是不可预测的,因为不可能100%把握事物的关联性,所以预测其实是不可控的,“美国大选时的预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三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进一步论述人事与天命的关系。“就像欧阳修《伶官传序》说的‘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而第四个角度,就是接不接受预测都无所谓,自己有主见、定力,按自己的节奏、步骤去把事情做好,对预测不感兴趣,“这也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很多人都喜欢猜测语文作文题,没想到这次作文就是以“预测”为题,完美地避开了所有套题,这是出题者的高明之处。”杨浦高级中学王伟老师认为,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面对高考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的重要路口,每个学生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过程——既想预测未来又害怕预知未来,而材料中的“生活充满变数”这句话又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他认为作文题目越来越注重能力、素养和积累的考查,在当前高考作文阅卷和评价体系下,找套路是不灵的,要善于对日常生活做文化和哲学的思考,认真思考生活的内涵,发掘生命的价值。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晓苏在浏览了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后表示,
他认为今年最好的作文题当属上海卷。“上海的作文题,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上海多年以来的开放、大气与时尚,‘预测’这一关键词的捕捉与确定,足以看出上海命题专家的时代眼光、哲学底蕴和文学功力。它给考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思辨空间与言说空间。能遇上这样的好题目,是考生的大幸。”
本文关键词:上海高考作文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450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