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新时期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7-06 19:20

  本文关键词:农村文化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新时期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论丛 农村大众


新时期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2016-10-26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查看PDF版

【 查看PDF版】

  ●潘月胜

  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孝圣”王祥、友圣王览和书圣王羲之的故里,是临沂琅邪王氏和“孝悌文化”的发源地。当前,面对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带来的强烈冲击,农村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农村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建设中,传承弘扬优秀的孝文化显得弥足珍贵。
  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白沙埠镇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孝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上的积极作用。村民普遍遵守孝道,并由孝敬父母推广到尊老爱幼,进而推广到爱祖国、爱人民和敬业、诚信、友善等现代文明观念,以家风促政风带民风,赋予并发展了新时期孝文化的内涵。
  一、农村文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革,传统文化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文化所依赖的农村面貌、社会秩序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兰山区城镇化率已超过80%,合村并庄建成大社区,大家族变小家庭,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模式和认知观念。在血缘关系和社会伦理基础上建立的农村社会秩序逐步失效,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和松散。
  传播环境发生深刻变革,农村文化传播手段相对滞后。在农村,互联网、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网络成为青年农民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受制于人才、技术、资金等,网络上适合农民选择的优秀传统文化过少,大量充斥着流行和庸俗文化,造成农村文化真空,农村文化市场逐步萎缩。
  农村文化缺乏创新,对年轻人丧失吸引力。经过多年努力,农村文化建设获得很大发展,但活动形式仍然单一,往往一台戏唱一年,没有形成有效的文化载体和文化供给;文化活动设计重老轻少,青年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多,见识广,农村文化往往被贴上“落后”的标签,逐渐丧失了对农村传统文化的认同,文化沙漠化现象突出,传统文化面临断层。
  二、关于传统文化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统筹乡村文明与城镇文明,将农村文化纳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代表农村文化的迅速消失。在城镇建设中,把文物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借助文化产业,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民俗体验、观光农业等,形成农村文化产业链条,将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推进乡村文化多样化发展。
  近年来,白沙埠镇立足“琅琊古镇,孝悌之乡”的定位,以创建富有特色的“省级旅游小镇”为目标,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镇域孝文化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全力打造以“天下第一孝”为主题的孝文化特色风景旅游区,形成包括孝河孝文化综合开发、茶山白云寺、澄金泉、老爷梨、沂州青茶园等集山、水、人、园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小镇”。投资9500余万元,恢复建设了王祥卧冰处、孝友祠等民间传统文化古迹,兴建了孝园、孝文化广场和汉晋文化一条街,精心制作了二十四孝故事浮雕墙、二十四孝故事漫画墙和孝文化长卷。同时,不断改造和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接待前来接受传统孝道文化教育的群众数万人。目前,已建成文化示范广场、文化大院6个,示范街33条。
  2、遵循农村文化传播规律,与时俱进强化创新,重塑文化吸引力
  对文化只有高度认同才能高度自信。农村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立足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兰山区专门成立孝文化研究会,传承、弘扬和创新文化。适应现代传播习惯,将历史文化拍摄成孝道电影《少年闵子骞》、文化电视连续剧《书圣王羲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音像视频资料,印发以家风家训为主要内容的中堂、宣传折页。以学校为平台,自编了《孝道三字歌》,编辑出版了《卧冰求鲤——白沙埠镇民间故事汇编》和《崇孝慕贤养德端行》校本教材,成立“传承孝道、播撒文明”课题研究小组,开展孝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八知十孝”、新“二十四孝”评选和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结合广场舞、祭祖大典、表演赛等形式,让孝文化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人气聚集。
  3、坚持农民主体、农村本位,培养和养成农民文化自觉
  农民是农村文化的创造者。随着农业文明的式微,农民在文化创建中的主体地位渐渐由政府取代。白沙埠镇从村干部、党员和群众家庭三个层面精心组织,鼓励农民融入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进程。
  白沙埠镇树立“以德治村、以友扬村、以孝育人”典型,大力推广党建带村、以德治村、以友扬村、民主理村、和谐兴村的经验,放大孝悌文化品牌。目前,全镇33个村(社区)都建设了善行义举四德榜,上榜人数达2.5万余人。先后评选出镇级道德模范1200余人,有1人荣登山东好人榜,1人推荐入选中央文明办“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培树了“抱着继母上班”的王孝敬、“山东好人”刘继永、“孝河岸畔好媳妇”张锦绣等一大批家风家教典型人物。涌现出王俊燕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挖掘整理民间孝文化故事,其中卧冰求鲤传说经过整理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农民自发集资修缮孝友祠,每年举办一次王氏家族祭祖大典,从活动组织到宣传策划均由农民自发完成,吸引了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500余人参加。自2008年开始,该镇先后举办了五届中国临沂孝文化节,吸引了大量农民参加。一系列活动持续释放了农民在文化传承中的活力和创造力,解决农村相对缺乏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支撑问题。
  三、与社会同步,孝文化扶贫破解发展难题
  据统计,农村贫困人口以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为主。有了孝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该镇创新推动“孝文化扶贫”,用爱心企业救助、社会帮扶、家庭赡养、邻里守望等有效形式,将扶贫、扶技、扶志相结合,有效破解了发展智力不足和中、老年人贫困难题。
  依托凯旋医院优厚的医疗资源,企业对镇敬老院实行托管,并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帮扶项目,设立了120个“孝心基金岗位”按月发放孝心基金;采取“扶贫+企业+基地”的方式,该镇辖区企业对贫困农户实施就近就业帮扶;江花水表姜开德为工人父母设立“孝心工资”;临沂远程服饰有限公司常年为10余名孤寡困难老人发放过节食品。临沂鑫鹏文体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道德模范杜广武连续十四年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过节礼品。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孝友、忠信、爱心教育,培树了文明、友爱、诚信、和谐新风尚,广大农民群众树立了忠孝、感恩、博爱意识,孝悌之乡养老敬老、友爱他人的传统美德得到不断发扬光大。

本文相关新闻

  • 新时期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设发展初探


  • 本文编号:527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527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4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