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案例分析】萨蒂扬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15:40

  本文关键词:审计失败案例


  更多相关文章: 案例分析 萨蒂 审计 失败


 

【案例分析】萨蒂扬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2009年1月7日,印度软件外包服务业的领军企业、行业排名第四的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萨蒂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马林加?拉贾突然宣布辞职。在长达5页的辞职信中,他承认曾在“几年”间操纵公司账户,大幅夸大公司的利润,虚报资产。这一欺诈案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最大的公司丑闻,负责萨蒂扬财务审计的普华永道也随之被推上风口浪尖。这场由次贷危机直接引发的审计失败案件引起了会计、审计界的反思,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应对审计失败又重新被提上日程,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一、萨蒂扬审计失败案件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背景方面的原因

1.次贷危机蔓延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整个欧美,印度外包业也被迅速殃及。据印度国家软件协会估计,印度IT产业40%的年盈利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其外包产品的61%售往美国,30%的市场在欧洲,印度信息产业的外包业务自然成了金融海啸的重灾区。到2009年1月,印度软件外包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了6%。于是,经济形势的持续走低使萨蒂扬的财务粉饰再难维持,拉贾只能选择自首来结束公司的尴尬局面,次贷危机的蔓延成为使萨蒂扬案件浮出水面的直接原因。

2.社会监管不力

印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还很不完善,一些重要信息披露要求的缺失给企业的风险操作提供了机会。萨蒂扬案件发生后,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强制实施了新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也纷纷公开了一些以前没有公布过的信息。随着各家公司披露消息的增加,人们发现,其实印度的一些大型集团已将它们在上市公司的大量股权抵押给银行,而萨蒂扬案之所以得以曝光,就是因为拉贾在暗地里将其家族手中约8%的股份抵押给银行,而在该公司股价随全球市场一起暴跌之时,银行出售了这些股份。在目前印度公司的市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这种股权抵押状况引发了人们对印度公司隐性债务的担忧。

(二)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                 

1.“质疑文化”的缺失

印度企业多属家族企业,具有家族企业的优势,也难逃家族控制与家族管理的弊端。家族企业多靠创始人白手起家,打拼出整个企业,所以在企业中难免会对富有传奇色彩的创始人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人崇拜”。现年54岁的拉贾出生于农民家庭。拉贾通过个人努力,得以出国留学镀金。1987年,拉贾与哥哥回家乡联手创办了萨蒂扬公司,并因为最先发现并抓住“千年虫”商机而迅速发家。在拉贾的领导下,萨蒂扬迅速发展成为印度销售额第四的软件外包企业。萨蒂扬的发家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拉贾的奋斗史,所以他在公司内部的地位可想而知。正因如此,公司的股东不会质疑拉贾的管理,这种信任为财务舞弊的操作提供了机会。

2.增长压力驱动

作为印度经济自由化和快速发展的典范,印度信息技术工业紧密迎合了西方公司软件外包的需求,在强大的科技人才库、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便利的语言条件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增长可谓迅速。但是,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印度软件外包行业在缔造了本土IT产业崛起神话的同时,也埋下了诸多隐患。其中,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外竞争者大量涌入以及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是几个重要的方面。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后果尤为严重:其一,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但是接包价格却没能随之提高,导致印度外包企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其二,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迫使企业抬高接包价格,这使印度的传统市场会被其他竞争者蚕食,新市场的开拓上也不再具备绝对优势。

在之前高增长的压力下,萨蒂扬公司不得不通过财务舞弊“保持”其增长趋势,而这种舞弊在次贷危机中最终再难掩盖。

3.治理结构不完善

从表面上看,萨蒂扬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章办事,独立董事的人数符合法规要求,且这些独立董事均有优秀的职业背景,但他们却未能发挥独立董事应尽的作用。几年以前,印度公司法对独立董事的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很多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都在大公司内抢占独立董事的位置。到后来,有些德高望重的绅士摇身一变,也都变成了职业的独立董事。于是,独立董事的设置最终形同虚设。

同时,家族型企业的弊端使内部治理无法发挥制衡作用。决策的独断性是许多家族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企业家就是果敢善断抓住了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成功的。这样,治理结构往往会仅仅流于形式,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迁,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创始人的决策出现问题,就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三)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原因

1.人员素质不达标

自2002年起,普华永道加速了其亚洲市场业务的拓展。期间还曾全面接收了破产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及各成员所。可令人担忧的是,人员素质并未跟上扩张脚步。通常来说,在类似普华永道这样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将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新人培养成为一个可以直接负责为客户提供会计服务的高级经理。但是,日益繁忙的审计业务迫使这个培养时间不断缩短,会计师事务所有时会要求经由快速通道招募而来的新人提供超出他们执业能力的服务。

在亚洲,会计师事务所在各个级别上都缺乏合格的人才。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经常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审计风险的上升不言而喻。并且,在诸如印度、马来西亚等亚洲地区开展业务时,需要执行全球会计标准。但是,当地的会计准则与全球会计标准往往大相径庭。繁忙的审计业务使得事务所没有精力去仔细研究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不同准则,成本上升的压力又进一步削减了这种精力。于是,审计工作的潜在风险大幅上升。

2.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失衡

注册会计师的委托人是社会公众,公众的信任是其存在的基础。所以,在追求利润的企业目的和恪尽职守的社会责任之间,事务所要寻求到一个平衡点。重视社会责任而忽视营利会使事务所难以生存,但是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就会导致审计失败案件频发,最终影响到公众对行业的期望与信任,使整个行业失去存在的基础。

普华永道在审计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声望,这种声望在其拓展全球业务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于那些想上市的公司来说,有了普华永道的审计,就等于拿到了上市之路的通行证。因此,上市的诱惑使许多公司不惜血本聘请普华永道为其上市担当审计。蜂拥而至的审计业务使普华永道加快了全球扩张的脚步,扩张所采取的方式是在各个国家吸收当地的事务所。这种方式使普华永道快速地把事务所的分布拓展到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同时,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业务的快速扩张和当地事务所的不断加盟,使普华永道对各个事务所的监管显得力不从心。这种监管力度的下降最终会影响到审计质量,加大审计风险。这种无控制扩张反应了其对社会责任感的淡化,最终也会影响到其经济利益的实现。

3.独立性缺失

非审计服务和审计业务是否兼容,这个问题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争论。2002年的安然事件导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审计师的独立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规定,随后出台的萨班斯法案强调了审计师的独立性要求,并规定核心审计必须与总体咨询业务相分离。不过,萨班斯法案在执行中却遇到了很多限制,最终不得不打开了事务所可以在税务及公司财务领域通过提供商业建议收取服务费用的一扇小门,这一扇小门成为了事务所的增收渠道,也成为了影响会计师执业风险的重大隐患。

二、萨蒂扬审计失败案件带来的启示

(一)提升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是基础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只有当制度与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企业机制时,才能使公司在一个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制度的环境下运行,避免各类舞弊的发生。萨蒂扬最终走向舞弊正是公司制度和文化的缺陷所致。

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家族小企业抓住了发展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名不见经传发展成国际知名上市公司,但是管理并未及时跟上扩张的脚步。完善公司治理就要设置符合人数要求的独立董事,并且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同时,要设置并完善内部审计委员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内控制度,全面负责外部审计机构的聘请和更换等工作,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约束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

(二)加强审计执业能力是关键

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只有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并在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性、保持职业怀疑和应有的谨慎,审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虽然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是这种监督由于委托付费关系的同时存在就变得不再那么纯粹。在存在经济利益依赖的情况下,事务所的独立性本身就存在威胁。因此, 审计人员只有通过保持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来保证实质上的独立,同时通过严格遵守审计准则中对独立性的规定来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才能使独立性不落于空。

非审计业务也是影响独立性的重要原因。现实中,一些事务所在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也提供非审计业务,而且非审计业务的收入高出审计业务收入。这种审计与咨询业务的兼容存在严重的自我评价威胁,也使审计人员容易放松警惕,影响到应有的职业谨慎的保持。

另外,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不断增多,关系自然越来越密切。在审计工作中,应避免这种情感因素导致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和执业质量下降。

(三)完善会计监管机制是保障

在萨蒂扬案件中,印度政府的监管不力为拉贾的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印度政府在案件查处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政府及有关监管机构要根据新的业务发展趋势,根据经营决策的需要,及时修订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能与时俱进地得以完善,会计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操作,审计工作才能更有质量、更值得信赖。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责任编辑 武献杰   



本文编号:876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876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