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你有什么话要说?·都市快报
本文关键词: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更多相关文章: 看了 今年 浙江 高考 作文题 你有 什么 要说 都市快报
<founder-content>
记者 何欣
综合网上的意见,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得到广泛肯定,从小处说,这是关系孩子教育的讨论话题,从大处讲,又是对人生和幸福的深度思考。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八位市民,有小饭店老板,有出租车司机,有公务员,有公司白领……请他们谈谈对这篇作文的真实感想。记者发现,这虽只是一篇高考作文,但和每个人相关,所以大家都有话要讲,也有话可讲。
张师傅,48岁,片儿川面店老板,女儿20岁,正在杭州某职业学校商贸专业上学。
昨晚七点半,张师傅和老婆唐大姐的夫妻面店刚刚歇业,两人一个在厨房一个在餐厅打扫卫生。记者向张师傅介绍了采访意图,大致讲了一下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她(文章作者)说得在理的,我们对女儿也是这种态度,从小我们就没有逼过她,学习成绩不太好,也没骂过,说都没说过,女孩子,由她高兴好了,上职校挑专业,都是她自己选的,我们对她将来也没啥要求,后年毕业,希望工作能找得好一点,最好么是国企,不要像我们,一个人生病店里生意就做不了了。
现在这社会,小孩子你逼他没有用的,他是个什么料将来就吃什么饭,不要跟人家比,不要羡慕别人,一个人是一个人的命,有人是跑步拿冠军的命,有人就是鼓掌的命,鼓掌就鼓掌,有啥不好?
应师傅,春光出租车公司司机,45岁。
今年是应师傅第5年参加“爱心送考”。昨天应师傅白班,忙了一天,傍晚回到家,边吃晚饭边看电视,从新闻里知道今年浙江高考题目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但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记者把刘继荣文章的大意讲给他听,陆师傅说,当他听到“在班上总是23名”时,吃了一惊:说的不是我儿子吗?应师傅的儿子现在正读高一,学习成绩中等稍稍偏上,差不多也是23名左右。
——我儿子,上小学时跟我一起从东北来杭州,小学和初一初二,成绩都不好,初三稍微好了一点儿,现在高一,比初中又好了一点。以前我也是比较急的,小学我逼他很紧,初中松了一些,现在高中基本上就不管不问了,孩子已经懂事,他努力,不用我催,他不努力,催也没用。但我肯定会尽我能力给他创造好的条件,至于能奋斗到哪一步,那就全看他自己了,我呢,就当那个路边给他鼓掌的人吧。
我很同意作文题里面那个家长的意见,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快乐,不能把人生困死在一条路上,现在我跟儿子也都不谈功课,问都不问,和儿子聊得最多的是怎么和人打交道,是他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我也经常带儿子去参加我和朋友的聚会,告诉他怎么和叔叔伯伯说话,怎么和人来往,人嘛,书读得再多,社交这块如果不行,每天一个人闷在那里,学问再高,有什么意思呢?
王女士,40岁,公务员,女儿15岁,正上高一,成绩中上。
王女士说,《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文章她以前就看到过,很欣赏,也推荐给不少朋友和同事。
——我经常在想,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获得幸福的能力,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尤其是女孩子,一定得有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在一个集体中,女孩子应该有水的能力,沟通、协调、化解。我最希望女儿将来成为文章中写的那样的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同时,现实环境也是有些残酷的,现在考试成绩如何,几乎大部分决定了一个人将来能够达到的社会阶层,名校和一般院校,上大学和没上大学,将来的生活社会地位相差很大,这是很现实的,所以我跟女儿也这样说,这几年很关键,要努力。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能力拿到好成绩,女儿现在成绩中等偏上,我觉得她还有上升空间,但她不愿再刻苦,不愿意为了提升成绩去上辅导班或者多做几套题,更喜欢看书啊,上网和同学聊聊啊,和狗狗玩一会儿啊。有时候看看别的孩子那么优秀,或者面临考试时,我也有压力,也焦虑,但我总觉得,天地很宽,性格好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有福报。
林先生,38岁,职员,儿子4岁,正上幼儿园小班。
昨天傍晚,何先生在报亭买杂志。面对记者的问题,他谈起了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对儿子的教育。
——儿子这么小,同龄的小孩子有的已经去参加兴趣班了,我和老婆最近也一直纠结,是让他更快乐只是玩,还是做一些早期训练和开发?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意见说法都有,有一本书叫《玩到五岁学啥也不晚》,也有一本书说0-6岁是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这时候抓住了,智力能达到120,抓不住,以后就只能达到100或者80了,反正说啥的都有。不过前天看到一本杂志上的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可以找来发给你。
昨晚,陈先生通过QQ给记者发来这段话,来自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文章标题叫“何种童年值得守护”,作者认为:
以成人世界的价值衡量,这种快乐(简单尽兴地游戏玩耍)通常比不上又认识了多少字,或者又背了多少首唐诗重要。童年通常承担着“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重任。在童年对孩子进行智力、体力、知识的训练,被认为是一种负责任的远虑,保护孩子在将来的激烈竞争中不致落败。
但如果孩子能在幼年时感受过发自肺腑的深刻快乐,他可能建立了一条与未来的精神通道。虽然记忆里只是片刻,但那种淋漓尽致的快乐,让人在多年后即使身处最低谷,也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因为当环境太糟糕的时候,曾经尝过的快乐会指引人有反抗的勇气和方向……
陈女士,房产公司部门主管,43岁,儿子今年刚上高一。
陈女士说,《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客文章以前曾经读过两次,每次都特别有感想。得知这篇文章成为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后,陈女士很兴奋,昨天在单位和同事聊了很多,晚上回到家又和老公、儿子探讨了很久,昨晚,一家三口就这个话题分别向记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陈女士:前些天,儿子专门问我,哪些学校培养优秀的汽车维修工?原来他从报章上看到全国劳动技术比武中,申浙一名汽修工拿了全国第一,还成为单位技术骨干。儿子说他的一位同学动手能力特别强,但是偏科严重,特别想做高级技工,所以向我打听。现在很多人都是金领白领,谁来做蓝领啊?我很为儿子的同学欣喜,对自己评估切实,也许将来他就会成为一名脚踏实地,而且被用人单位看重的高级蓝领。如果他只是遵从一个方向,可能永远是为别人鼓掌的人,可是当他做另一个选择时,就可能赢得别人的鼓掌。
再过两年,儿子也将面临高考,我问他将来的职业定位,他很坦然:我不想出国,我想在一家企业做金融投资方面的工作。我和他爸爸笑了,他的理想从科学家,到画家,到律师,终于落地了。虽然我也喜欢像刘翔一样奔跑在第一的英雄儿子,但是刘翔毕竟只有一个,我还是喜欢能陪我一起看刘翔破纪录,并一起鼓掌呐喊的儿子。
儿子小傅:这其实是一个人对个人定位的问题,我主张不一定要出类拔萃,在平凡中也可以做到极致,对所做的事情负责,努力去完成它就是不平凡。我的观点是,跑步时努力,观看时鼓掌。在学习上我主张既全面又有所突出地发展,好的尽量保持,差的努力跟上,毕竟现在是学生阶段,必须每门功课有扎实的基础。
爸爸老傅:中国人向来好面子,随着物质大繁荣,大部分国人似乎患上了急功近利的通病。希望自己出人头地,也希望子女能继承自己的优秀基因并发扬光大。不少人将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堆在子女身上,这不仅给子女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无形中抹杀了儿女的个性成长。世界上优秀的人只有少数,而凡人比比皆是,这是自然规律。尊重人性,提倡子女的随性成长,这才是尊重自然规律,是真正的人道。
我知道我活下来,并不是为了给别人鼓掌,而是为自己
一位职业女性的博客
我知道我活下来,并不是为了给别人鼓掌,而是为自己
小鱼飞(职业女性,喜欢写博客,这是她5月17日发的博文“满屏都是升学”):初看这个文章,不甚在意。各种心灵鸡汤20年前都看够了,无关痛痒的,也改变不了价值观。谁知道,最近这个文章被疯狂转载,而且在我问孩子他爸学区房的时候,他突然脑子搭牢都和我说什么——有没有看过那篇在路边鼓掌的文章。
潜台词是什么?不说也猜得到。其实,孩子他爸也会偶尔放空一下,然后偷懒地想,管它什么教育,以后路边鼓掌得了。
20年前,我父母对我的要求就是几个字: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我知道我活下来,并不是为了给别人鼓掌,而是为自己。
大概小康之家的孩子可以决心从此为别人鼓掌吧。底层的崽子们只能折腾,依靠自己,没有脑子没有努力,活不下去。
英雄凯旋,夹道欢迎时,为他鼓掌的人不是闲人就是来接见英雄的贵人,普通人只能在劳作一天以后仍有扯淡的体力时,饭桌上谈论一下,或者根本不谈。
你们,只管去给别人鼓掌吧。人家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鼓掌的都是扑克脸,谁看得清面目。
在路边鼓掌,无非装装样子,掩饰下自己虚弱的内心。其实,内心的安详靠的是自己,不是各种依据和借口。当英雄也好,为别人鼓掌也好,都是顺势而为。时势造英雄,恰好你夹道,而已。
那位给自己鼓掌的孩子,父母先别得意,赶快吧,让孩子学点手艺,自食其力吧。做个快乐的蛋糕师,或者是助人为乐的公车驾驶员以及善良诚恳的美发师,都是很好的选择。
至于23名以下的孩子,如果你有更好的目标,同样有大把美丽的人生,说不定也能当个英雄,听一些别人的掌声。
鼓掌是要经济基础的
否则连入场券也拿不到
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
鼓掌是要经济基础的
否则连入场券也拿不到
说别人是很容易的,去给英雄鼓掌吧!轮到自己的孩子,哪有这么轻松。鼓掌是要经济基础的,否则连入场券也拿不到。
家庭条件好的,可以由着孩子发展,学历史,学哲学,都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总是要让孩子学一技之长,在学校里尽可能出众。
在中国,普通穷人家孩子靠读书改变命运,这是几千年的传统,有它合理的地方。尤其在现在这个动不动“拼爹”拼什么的时代,普通人家孩子不努力读书怎么行?
如果不是那次“民意测验”
这女孩很难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
一位初二学生家长
如果不是那次“民意测验”
这女孩很难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成为别人鼓掌的对象?
但是,有两个现实问题或者叫困扰:一是,如果你的孩子确实不那么优秀(指目前普遍推崇的成绩好、表现乖),你也非硬逼着他拼命赶超、竭尽所能吗?二是,什么才是真正有出息,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像《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中的那个女孩子,她之所以被全班同学所欣赏,是因为她“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乐观幽默”等等。那么,一个人具备了这些特质,算不算优秀,算不算有出息?我想,,以目前的学校教育体制,如果不是因为那次“民意测验”,她是很难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的,因为成绩不太好。联想到自己上初二的孩子,在学校只有两个关键词:中考、成绩。这就是一种逼着每个人走同一条路的模式。
本文编号:932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93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