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生态系统中的高校教师学习范式探讨
本文关键词: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生态系统中的高校教师学习范式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数字化学术期刊 知识生态系统 高校教师学习 范式
【摘要】:阐述了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的生产、传播、吸收和使用中,形成一个包含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知识网络、人际网络和技术网络的有机整体,即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生态系统。论述了该系统中高校教师的学习范式: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实践操作范式。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数字化学术期刊 知识生态系统 高校教师学习 范式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库恩在其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以20多种不同含义的“范式”(Paradigm)阐释了科学发展的本质。为了对库恩的“范式”理论有一个整体化的理解,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将其概括为3个层面:一是形而上学范式,即某一科学共同体共同接受的理念;二是社会学范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2 王凯;;教师学习的生态转向及其特征[J];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3 王光文;仲富兰;;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开放获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1年05期
4 王光文;;数字化学术期刊知识生态系统及其进化动因[J];现代情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胡丁慧;;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杨韬;;对科学发展的重新认识——构建中国科学大范式的探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郑媛媛;科技创新社会生成维度问题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爱云;论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小波;张新兴;;2001-2009年国外开放存取研究内容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01期
2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4 张红芹;金洁琴;徐宁;;数据库期刊开放获取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05期
5 马德芳;;“在交互中共享学习生态”的自主学习模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7 冯俊华;张龙;;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与评述[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年08期
8 邢勇,马丽红,任素梅;生态过渡带及其边际效应[J];生物学教学;2003年12期
9 初景利;李麟;;国内外开放获取的新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9年06期
10 陈铭;;开放存取期刊评价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14期
,本文编号:1119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ykc/111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