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期刊编辑活动主体间性的调适
本文关键词:论学术期刊编辑活动主体间性的调适
【摘要】:狭义范畴内,就学术期刊的编辑行为而言,从事编辑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编辑人员是编辑行为的主体;编辑人员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直接指向的对象是作品(统称文稿),文稿即是编辑行为的客体。编辑行为主客体之间存在着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这种关系贯穿编辑活动的始终。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辑人员要加强与作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编辑活动主体间性的统一,以更好地实现编辑行为主客体关系的协调。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基金】:湖州师范学院2015年科研项目“学术期刊编辑行为主体;客体关系的调适”(2015XJWK19)的结题成果
【分类号】:G238
【正文快照】: 主客体是哲学认识论领域的一对基本范畴,表示活动者和活动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关于主客体及其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各领域讨论的焦点问题。在编辑学研究兴起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关于编辑行为主客体及其两者关系的问题一直以来也备受瞩目。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反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奇;编辑主体在审读加工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J];出版科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关兴旺;顾芳;;从“鸟巢”工程谈科技期刊工程专栏组稿[J];编辑学报;2008年02期
2 陈桃珍;;编辑应强化作者意识[J];中国编辑;2006年03期
3 田雁;;中日图书编辑异同之解读[J];编辑学刊;2013年04期
4 李鑫,陈中文;加强作者队伍建设 提高学报学术质量——关于提升地方高校理科学报学术质量的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彭芬辉;;编辑主体创新与“名刊工程”建设[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任浩明;试论学术期刊编辑的再创作能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9期
7 张琳;;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如何把握编辑加工的尺度[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年06期
8 杨学忠;;浅析编辑的创造性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2期
9 边萌;浅析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之关系[J];科技与出版;2003年05期
10 李志坤;;试论编辑劳动过程的文化增殖性特点[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鸣奋;网络间性:蕴含创新契机的学术范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毕研华;张长河;;主体间性:馆员与读者关系研究的新视角[J];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王桂亭;;交往的两重性:网络虚拟主体间性考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李畅;;微博“主体间性”特征探析[J];新闻界;2013年18期
5 宋洁;;电视剧中崇高的主体间性价值显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秦玉明;方靖淮;纪宪明;;试论主体间性与网络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年05期
7 王珑玲;;“主体间性”视域下的编辑与作者沟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吴晓杰;刘双红;;在“媒介间性”视野下开发新的文化意义[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王虹光;;论对外传播的间性思维[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何力;;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和谐图书馆的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将;周宁;;当代心理学的主体间性转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成龙;;李大钊主体间性思想探析[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5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樊婷婷;;进入主体间性——图书馆服务人员与读者[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易鹏;;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8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王为华;;文化间性与和谐世界[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培德;;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视角反思发展话语——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2 肖建华;主体间性美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7年
3 冯宪光;“间性”的发现[N];文艺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周西苹;WTO挑战哲学[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副教授 彭海青;刑事调解应当树立三个观念[N];检察日报;2008年
6 淮阴工学院 江应中邋 ;主体间性:幸福感的价值观[N];光明日报;2008年
7 龚浩群;探寻文化间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王凤才;哪里有蔑视,,哪里就有反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 徐济民;怎样预防夜间性心绞痛发作[N];家庭医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康;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近代交流思想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兆强;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小刚;主体间性与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靳锁;介入中的主体间性[D];山东大学;2010年
4 吴芳;试论文学主体间性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孟香云;师幼交往的主体间性特点及实现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科;论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9 琚红;主体间性家庭教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10 曹小艳;主体间性教育论纲[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53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ykc/115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