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术期刊 >

经济全球化能带来什么

发布时间:2017-03-25 12:03

  本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近日,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大概不会再有太长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全面汇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如何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摆在国内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经济全球化丛书》一书对此作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

《经济全球化丛书》是目前国内第一套、也是唯一的一套全面系统地分析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丛书。该丛书已经出版以下4种:《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经济全球化:风险与控制》、《经济全球化:《中国的道路何在》和《经济全球化:企业如何应对》。

《经济全球化丛书》首先深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性质。目前,,国内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即经济全球化是“美国化”,是资本主义化,是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是发展中国家的陷阱。这一观点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科索沃战争发生之后尤其盛行。丛书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的深入分析,指出,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体系固然是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体系,也不是完全公正的,还存在着强权和霸道,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经济市场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潮流。作者指出,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越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绩越好,反之就越差。

在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的性质以后,丛书客观地评价了经济全球化给整个人类以及不同类型国家所带来的影响。丛书指出,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到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建立区域性的经济集团尽管可以缓和这一限制,但却只能局限于地区的范围内,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发展在目前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达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一世界经济的最优状态。因此,丛书认为,从总体上讲,经济全球化可以大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

丛书批驳了目前发达国家中流行的经济全球化损害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的种种观点,认为发达国家是受经济全球化冲击最小的受益者,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繁荣是发达国家的福音。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之源,没有经济全球化,就没有发达国家今天较为理想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全球化丛书》并不回避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和冲击,而是相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丛书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各国资源最优配置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空前激烈的竞争、冲击和风险。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弱化了各国的国家主权,使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国内产业和市场将造成一定的冲击,并可能诱发国内金融风险等。但是,丛书又认为,上述风险并非不可控制,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状态。丛书强调,控制全球化风险,需要建立和完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但更需要各国采取适当的国内经济政策,建立优良的国内经济结构。丛书还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政治文化风险、国家经济安全、贸易风险、生产风险、金融风险等作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为中国的学者,自然要优先考虑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丛书认为,同一般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全球化从总体上讲是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是中国后来居上、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但是,经济全球化也同样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中国要充分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切实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国内经济结构,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市场,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丛书还就要采取的具体政策作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对外开放战略的创新、贸易政策自由化、外资冲击的应对、产权的改革、产业的重组、国内市场的拓展和世贸组织的加入等,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见解。

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企业的参与,因此,《经济全球化丛书》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丛书阐述了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给企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生存战略、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探讨了企业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丛书强调国内企业必须尽快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竞争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上述论述对于国内企业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杨圣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经济全球化丛书》刘力、刘光溪主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ykc/267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