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是法学期刊的神圣使命(英文)
本文关键词: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是法学期刊的神圣使命(英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不端行为 法学期刊 剽窃 社会科学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摘要】:法学期刊编辑部/杂志社负有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职责。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本质是违背了"学术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现实中可以将其划分为伪造、篡改、抄袭与剽窃等4大类行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3个主要原因,即学术道德滑坡、评价指标过度量化、发现和识别手段陈旧,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其中主要的措施有5个方面,即:在法学期刊界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按照现代出版流程规范法学学术出版、运用科技手段发现和识别学术不端行为并建立相应的"黑名单"制度以及改进现行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现代法学》编辑部;
【关键词】: 不端行为 法学期刊 剽窃 社会科学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分类号】:G237.5
【正文快照】: 1 The definition of academic miscon-duct,class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method1.1 The concept of academic misconduct“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definition is referringto academic Misconduct(Acadimic Misconduct)”.The literal meaning of Misconduct is defi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护期刊版权,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联合宣言[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付华;李凤学;崔莺;罗Pr语;;试论期刊编辑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实用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11期
3 常思敏;;参考文献引用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J];出版科学;2007年05期
4 ;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J];江汉论坛;2008年11期
5 ;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6 韩国秀;;规范科技论文编排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J];编辑学报;2010年05期
7 ;保护期刊版权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联合宣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8 ;保护期刊版权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联合宣言[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保护期刊版权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联合宣言[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保护期刊版权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联合宣言[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美娟;;科技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和防范[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凤英;;试论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瑞芹;;倡导科研诚信,整治学术不端行为若干举措[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邓雯;;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中的能动作用[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秋霞;林海文;;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及编辑部应对策略[A];学术期刊编辑学理论与实践[C];2010年
6 吕文红;;从根源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兼论大学学报的教育功能[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4次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秦江敏;王荣;林平;姚磊;;学术不端行为与军校学报的能动把关作用[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本刊编辑部;;重要启事[A];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综采技术发展成果集[C];2010年
9 李明;;高校科技期刊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苒;;浅议网络环境下如何遏制科技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赵英淑;中国科技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说“不”[N];科技日报;2012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学术期刊自律:构筑学术反腐“防火墙”[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唐红丽;我们一直在行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记者 李天舒;造假严重者论文将“终生不用”[N];健康报;2012年
5 见习记者 李淼;科技期刊界启用AMLC护航学术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6 宋晖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迎接电子期刊的挑战 建构人文社科期刊权威评价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文编号:767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ykc/76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