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发布我国190种地球科学学术期刊排行榜
本文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发布我国190种地球科学学术期刊排行榜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球科学 学术期刊评价 石油地质 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排行榜 海洋地质 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 气象学
【摘要】:正在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3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中,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7家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采用2005~2006年的时段数据,对"中国内地出版的中文学术期刊"进行了综合评价。此次学术期刊评价共挑选出6170种学术期刊,划分了61个一级学科。其中"地球科学"类的期刊总数为190种。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为:基金论文比0.15;总被引频次0.20;影响因子0.35;Web即年下载率0.05;二次文献转载或收录0.20;专家定性评价0.05。
【关键词】: 地球科学 学术期刊评价 石油地质 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排行榜 海洋地质 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 气象学
【分类号】:+
【正文快照】: 在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3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一一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中,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7家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采用2005~2006年的时段数据,对“中国内地出版的中文学术期刊”进行了综合评价。此次学术期刊评价共挑选出6170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殿华;李守义;宋慈安;余钰琪;;地球科学的文化使命与当代地学工作者的责任[A];和谐社会与地质教育质量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门可佩;;青藏北块7级强震的有序网络特性及其预测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关凤晨;申庆玉;王润喜;路学礼;王娟;刘妍;;流体地球科学与工程流体力学的异同[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中伟;;地球科学文化发展纲要构想[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梁慧云;梁郑丽;;地球科学文献数据库[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6 倪志耀;罗志立;刘树根;赵锡奎;孙玮;;中国西部的“峨眉地裂运动”及其地球科学意义(摘要)[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7 赖绍聪;何翔;华洪;;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曹俊兴;程孝良;孙爱珍;;新时代地球科学人才知识能力需求分析与本科人才培养问题探讨[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道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地球科学自主创新的启示[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广志;;关于我国逐步开展四大地球科学工程的建议[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徒瑜;我国向国际地球科学计划捐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凡 王博 腾艳;激发活力 凝聚合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陈元旭;英国地调局:打造应用地球科学信息中心[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4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 张洪涛;拓展研究空间 增强服务功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探索地球科学服务人类社会[N];科技日报;2003年
6 陶春;发展地球科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N];学习时报;2006年
7 赵凡;提高地球科学的公众认知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赵凡;地球科学更贴近社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赵凡;地学为社会服务,是行动不是口号[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中国——比利时地球科学合作研究[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治国;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乐仁昌;氡及其子体的释放和运移规律及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1年
3 吴艳宏;青藏高原中部第四纪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文;统计学习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胡志奇;地壳中两种典型动态过程的计算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刘锐;非线性神经网络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4 李爽;地球科学数据网格及其对地理科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5 张建;分形理论在东天山金矿预测中的运用[D];新疆大学;2006年
6 李智勇;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成藏模式[D];吉林大学;2007年
7 叶成名;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地学信息资源整合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增华;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微观组构非线性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9 李河江;若尔盖地区金地球化学异常数据处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10 安立伟;济南泉域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及可视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本文编号:943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ykc/94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