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载体环境下学术期刊文献被引规律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载体环境下学术期刊文献被引规律实证研究
【摘要】:以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CCD)为数据源,考察三个学科在不同载体环境下的文献被引情况,发现不论是纸质—网络混合载体环境还是纸质载体环境,文献的被引曲线变化趋势都较为相似,但混合载体环境下文献的被引程度明显大于纯纸质载体时期,而文献被引峰值的出现时间则稍晚于纯纸质载体时期。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载体环境、不同学科间文献被引的历时分布数据需要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关键词】: 学术期刊 被引 纸质载体 混合载体
【基金】:“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数字信息资源深度开发与管理机制研究”(70833005)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237.5
【正文快照】: 1引言1.1学术期刊文献载体的发展及演变学术期刊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人员之间通过引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了源源不断的科学信息流。早在20年前已有学者指出:论文的被引用频率可以用来粗略地描述它被认同的价值[1]。在一定程度上,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它的效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2003年引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年03期
2 姜春林;刘则渊;;历时态角度看人文社会科学引文峰值及其引文评价的时间选择[J];情报科学;2006年09期
3 马费成;夏永红;;网络信息的生命周期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4 程刚,邹志仁;《情报资料工作》载文被引情况的定量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林芬;“线性代数,多重线性代数与矩阵论”论著者的学术群落[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8期
2 王庆林,刘文,杜文惠,杨清兰;科学文献半衰期计算的Pauline公式质疑[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3 周汝忠;科技期刊产生的历史背景[J];编辑学报;1990年03期
4 姚远,陈浩元;科技期刊建学的社会基础及学科框架构想[J];编辑学报;2005年05期
5 夏书林;;论网络环境中科技编辑对学术成果的价值判断[J];编辑学报;2006年06期
6 刘全根;;情报分析研究的产生和发展趋势[J];图书与情报;1986年04期
7 朱续源;;浅述地县科技情报系统建设的几个问题[J];图书与情报;1988年01期
8 谢雨瑾;;试论专利情报的社会功能[J];图书与情报;1988年02期
9 尚文兰;期刊学探识[J];图书与情报;1992年01期
10 刘君,陈维嘉;数字化文献的兴起与印刷型文献的命运[J];图书与情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姚远;陈浩元;;科技期刊建学的社会基础及学科框架构想[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2 师曾志;;网络环境下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变革及构建[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杨文志;;现代学术交流运行原理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4 周桂琳;;在线学术交流环境创新分析[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荣志;狄英娜;;信息化环境下学术交流形式及其障碍[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娟;;服务于科研,办特色期刊——《光子学报》发展与崛起[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钟灿涛;;科学交流体系重组的动力因素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青敏;移动商务信息扩散及其对价值链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陈向东;网络环境下的跨学科知识共享[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冠军;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4 乔冬梅;e印本文库建设与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5 林坚;论科技传播中的信息选择[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6 王凌峰;基于定序合作博弈模型的人力资本定价级差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许士荣;中国博士后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潘荣华;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峗;虚拟社区信息交流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董光磊;出版企业数字内容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张菁;信息—知识时代背景下的信息交流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何郁冰;知识创新视野中的科技传播[D];厦门大学;2002年
5 范凡;网络出版对科学情报交流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3年
6 卢小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家集团创新能力及其社会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7 刘峥;基于网络的学术传播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张婷;国家科学交流体系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张小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高等教育研究的应对与挑战(1999-2004)[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黄蕾;我国十年房地产专题文献的文献计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仲江;分阶段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J];中国传媒科技;2004年07期
2 王宏鑫,邱均平;关于网络信息老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3 张学福,冷伏海,王巍;《情报学报》被引分析与研究[J];情报学报;1998年05期
4 汪继南;社会科学各学科引文的高峰值调查及引文评价的时段性要求[J];情报资料工作;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劲松;学术期刊的品牌战略[J];科技与出版;2002年01期
2 郑松涛;;现代信息传播载体对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影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郑丽娟;王海峰;;学术期刊评价的理论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4 魏焕涛;关于进一步揭示图书情报学术期刊内容之浅见[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2002年我国10种生物类学术期刊相关指标[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年06期
6 本刊编辑部;《铁道学报》又获第二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J];铁道学报;2004年02期
7 ;《化工进展》入选2008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J];化工进展;2010年03期
8 刘东,李晓光;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对学术期刊的影响[J];枣庄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9 梅瑛;《推进技术》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J];推进技术;2003年01期
10 史庆华;;影响因子评价专业学术期刊的科学性与局限性[J];现代情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合;;被引频次对期刊选题策划的评价作用[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姜联合;;学术期刊可持续稳定发展因素分析及相应措施探讨[A];超越平凡——2004'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文萃[C];200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学术期刊展[A];全国科普期刊研讨会暨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臧莉娟;;学术期刊出版乱象分析——兼谈数字出版平台建设[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中国针灸》杂志简介[A];第8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安徽省针灸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第二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文期刊按刊名汉语拼音排序)[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俞志华;;以《科技通报》近10年载文为例,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模式的变革[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科技期刊发展论文集[C];2004年
8 邹庆红;;和谐社会理论与学术期刊市场化取向[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小飞;;学术期刊编辑角色论——以学术期刊功能为视角[A];出版科学探索(第8辑)[C];2008年
10 赖一郎;;OA模式出版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与启示[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明;特色:学术期刊的永恒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郑巧;学者建议 设立“中国研究与学术期刊全球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记者 韩晓玲 实习生 郑青 通讯员 王怀民;首次评价我国6170种学术期刊[N];湖北日报;2009年
4 李太淼 中州学刊杂志社社长、副主编;繁荣学术期刊要倡导科学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李亦婷《社会科学》编辑部;学术期刊应关注现实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张耀铭;学术期刊的使命与魅力[N];文学报;2010年
7 万莲姣;让学术期刊回归本来面貌[N];文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雪昆;学术期刊如何发展壮大走出国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雪昆;学术期刊如何高速驶入深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献忠;数字化成为学术期刊未来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华;生物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李群;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钟镇;中国物理学研究绩效与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立新;力学期刊群的内外关系与学科结构[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冬玲;中国科学论文产出与合作状况的计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运景;可视化引文分析在科技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孙宇;医学出版社系统环境分析与定位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8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杨志勇;营销学科图谱[D];东华大学;2011年
10 裴亮;分散支撑液膜在稀土金属迁移与分离回收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莎;艺术设计类学术期刊的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林丽萍;中国大陆学术期刊“麦当劳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艳;网络环境中学术期刊的发展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2年
5 李应萍;学术期刊的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芳;AH指数的可行性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7 张永欣;公共卫生系列专业期刊的量化评价与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吴家桂;SCI功能评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吕静;学术期刊著作权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安静;医学期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6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ykc/99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