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浅析须弥山石窟造像艺术审美特征与表现技法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7-11-27 14:07

  本文关键词:浅析须弥山石窟造像艺术审美特征与表现技法的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须弥山 造像艺术 审美观点 表现技法


【摘要】:本文对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总体造像艺术审美特征,及其形成进行论述。重点分析造像艺术审美特征与表现技法的内在与外在两方面的动态变迁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外来佛教教义、典籍等对于佛教思想形而上的抽象;另一方面是须弥山石窟造像艺术历经千年富于时代特色的样式,从"秀骨清像""张家样"到"水月观音"等形而下的具象。两者共同形成了须弥山石窟审美特征与表现技法的变迁。
【作者单位】: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系;
【基金】:宁夏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09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09NXYBAF10)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一、须弥山石窟造像艺术的总体审美特征及其形成外来范本与民族审美性格孕育出的传统塑造程式相结合,作为中国佛教艺术创造的内在与外在动力,促成了中国佛教艺术民族化的历程。其中涉及两点重要的趋向:第一点是外在动因。主要是印度佛教语言形而上的抽象思考,在中国艺术语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华明;;中国岩画与世界遗产法律保护[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易嘉勋;西南民间铜鼓纹饰艺术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史论[D];西北大学;2003年

2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申卉芪;论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柳逸善;关于蒙古包的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项江涛;大昭寺转经廊壁画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汪田明;中国龙的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雪岩;北方草原画派绘画品格的成因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华;本土少数民族美术色彩语言对当代云南绘画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谭淋心;西兰卡普传统图案的现代运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4 哈丽亚;鄂温克族桦树皮用品工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靖戎;论白沙壁画艺术价值[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庄点;没有被“丢落”的“攸乐”[D];四川大学;2007年

7 贺野;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陈立红;“返祖”与开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陈洁;云南傣族服饰及其图案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钧;谈谈北魏的石刻造像艺术[J];美术;1982年10期

2 魏挺;;观止之作 浅析闽地十八罗汉造像艺术[J];收藏家;2009年01期

3 李方;;湖南地区佛教造像艺术初探[J];艺海;2011年05期

4 王冬梅;;中国早期石窟犍陀罗造像艺术的民族化探究[J];国画家;2008年02期

5 吕悦;;和而不同——元代杭州飞来峰石窟“梵式”造像的研究[J];浙江工艺美术;2009年03期

6 韦蔚;;心向菩提 文心雕龙——木雕艺术家徐晓镛[J];大美术;2008年Z1期

7 万惠玲;胡飞;;探析邳州民俗剪纸对汉代造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J];雕塑;2008年04期

8 肖媛;;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表现手法溯源[J];美术大观;2011年03期

9 徐华铛;;佛国情愫——《佛国造像艺术》后记[J];浙江工艺美术;1997年02期

10 黄春和;从佛教造像看北京地区古代雕塑艺术[J];雕塑;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惠玲;;探析邳州民俗剪纸对汉代造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苟保弟;神来之笔说“悬塑”[N];天水日报;2006年

2 李力;石雕造像和造像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李立祥;雍和宫的五百罗汉山与图[N];北京日报;2003年

4 杨登保 徐生茂;在沙湖雕沙[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晓蕙;石窟岩画雕塑艺术[N];光明日报;2002年

6 云蔚;雄浑肃穆的麦积山石窟[N];中国文化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论佛教雕塑东来以后造像造型的根本变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哲;普陀山观音造像艺术的“东海话语”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3 陈诚;安庆振风塔内部空间与造像艺术之关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李彦彦;明代状元造像创作的美学特征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荣树云;“八王书院”清代科举状元造像壁画的艺术创作探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王e,

本文编号:1232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232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