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造景——解读雕塑与贝聿铭建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1-28 11:11

  本文关键词:造景——解读雕塑与贝聿铭建筑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空间 建筑造型 雕塑 园林造景 艺术品 解读 艺术景观 建筑空间 艺术馆 艺术作品


【摘要】:正贝聿铭建筑的公共空间中连续而富于变化,雕塑是其造景重要手段,它与贝氏建筑简洁语汇形成一种共生、互动关系,并体现了东西方造景思维的有机融合。解读其中的艺术内涵有赖于剖析贝氏的思想背景与造景手法。
【分类号】:J305;J505
【正文快照】: 贝幸铭建筑的公共空间中连续而富于变化,雕塑是其造景重要手段,,它与贝氏建筑简洁语汇形成一种共生、互动关系,并体现了东西方造景思维的有机融合。解读其中的艺术内涵有赖于剖析贝氏的思想背景与造景手法。现代建筑空间需要艺术景观作为调节视觉节奏变化、丰富空间层次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方;;公共空间的交响诗——略论建筑与雕塑的关系[J];美术大观;2008年07期

2 刘英杰;城市公共空间与雕塑[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3 易英;现代雕塑与公共性[J];美术观察;2000年12期

4 绘宸;将雕塑安置在大众之中[J];雕塑;2004年06期

5 薛中;将雕塑安置在大众之中[J];新美术;2004年04期

6 邹文;;当雕塑离开架上 走向公共空间[J];中国美术馆;2006年03期

7 王淼;;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艺术品陈设设计[J];山西建筑;2010年12期

8 陈海;艺术的空间[J];美术学报;2001年01期

9 许力;程受琦;;草地上的展览会——挪威大使馆雕塑作品展[J];缤纷;2002年07期

10 周成璐;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序;周敏;;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及影响机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园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雪根;;公园周边项目应体现私人空间对公共空间的尊重[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4 茅剑;;建筑景观场所与公共空间[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沈美洁;张素洁;;浅谈建筑造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6 沈关宝;;公共空间与社会结构[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陆杰仁;;园林四美[A];中国公园协会2001年论文集[C];2001年

9 潘宝蕊;李姣义;;叶的色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尚意;龙双双;;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建设——以河北唐山乡村公共空间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丹韵;怎样看待高楼上突现的裸体雕塑[N];解放日报;2008年

2 张斌峰;让乘客享有良好“公共空间”[N];陕西日报;2007年

3 刘成友;给市民多一点公共空间[N];人民日报;2005年

4 ;民主决策需要激活公共空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昆明市河道沿岸公共空间保护规定(草案)[N];昆明日报;2008年

6 资深媒体人 滕朝阳;公共空间论专业是非何以可能[N];南方日报;2009年

7 宏宇;城市命脉:最后五分钟[N];经济观察报;2006年

8 上海大学教授 沈关宝;公共空间与社区机构[N];中国社会报;2001年

9 何必;从北大拒游看公共空间的缺失[N];中国经营报;2004年

10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N];经济观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骏;地铁站域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2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5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彭大鹏;权力:社会空间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滕小松;潜在与显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吴宜夏;与谁同做[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9 何建龙;城市向导[D];同济大学;2008年

10 王淑琴;中国近代维新政治思潮的兴起[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路阳;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2 姚爱秋;少数民族城镇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陶磊;综合型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任莲志;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韩文华;日本公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吴涌;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更新[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李保宁;商业化背景下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普艳杰;空间与社会关系的生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路;封存的记忆[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杨杨;城市公共空间互动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3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233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b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