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雕思想内涵的传承及现代发展之路
本文关键词:徽雕思想内涵的传承及现代发展之路
更多相关文章: 思想内涵 艺术走向 艺术特色 徽商 艺术思想 思想基础 徽州建筑 文化底蕴 文化现象 作品
【摘要】:正徽雕艺术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虽历上千年仍具旺盛的生命力。徽雕艺术又称"三雕",主要指明清时附于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在徽州建筑中众多的牌楼、牌坊,民居的门楣屋檐均饰以精美的石雕、砖雕,且层层相叠,不胜其繁;民居内是木雕梁栋,精致绝伦,形成极具思想内涵的地域文化现象。
【作者单位】: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
【基金】:黄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安徽省徽州雕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编号:08BF35)成果
【分类号】:J313
【正文快照】: 徽雕艺术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虽历上千年仍具旺盛的生命力。徽雕艺术又称“三雕”,主要指明清时附于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在徽州建筑中众多的牌楼、牌坊,民居的门楣屋檐均饰以精美的石雕、砖雕,且层层相叠,不胜其繁;民居内是木雕梁栋,精致绝伦,形成极具思想内涵的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浩;赞南雪之“美艳” 歌朔雪之“奋飞”──读鲁迅《野草·雪》[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朱眉叔;刘老老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狄沙;王智华;;着墨不多 印象深刻——向青年朋友推荐影片《残雪》[J];电影评介;1981年06期
4 飞平;画题小谈[J];当代文坛;1982年10期
5 钟文;雁翼的抒情诗[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6 杨廷治;“寒士”释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5期
7 陈诏;;调包计—《红楼梦》悲剧的有力一笔[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8 杨廷治;;“寒士”释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5期
9 孙健忠;思索与探求——致友人书[J];文艺研究;1983年01期
10 陈国卿;德高艺高的师尊长者——怀仲秋老师[J];戏曲艺术;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定璋;;李白诗中的地名景物矛盾[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2 王之望;;毛泽东的审美价值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3 侯福同;;孙中山统一中国的思想内涵[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4 陈鼓应;;《老子》与《周易》经传思想脉络诠释[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5 吴国亭;;国画中的法、理、情、意[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陆毅;张战地;王云霞;;我院门诊开展百姓放心医院的具体做法[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汤国安;;论“三个代表”的哲学思想是我们时代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洪涛;;以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 系统认识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9 袁眉;;礼文化和汉语言系统[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杨海平;;创新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新;新时代呼唤新艺术[N];安徽日报;2000年
2 四川省凉山州文联主席 马德清;创造绚丽的彝族文艺[N];中国艺术报;2000年
3 沈娟;让艺术走向人民[N];中国艺术报;2000年
4 李开方;舞蹈的希望[N];陕西日报;2000年
5 记者 时晓玲;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组;弘扬“五种精神” 推动伟大事业[N];重庆日报;2001年
7 记者 刘长发;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N];重庆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孙若风;“三个代表”让文化如此生动[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杨兆敏;梳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N];工人日报;2001年
10 陈飞虎 特约记者 陈唐盛;先进性教育是严肃的党内生活[N];解放军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定家;论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马明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历程与交往前景[D];西北大学;2005年
4 林小云;《吴越春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明清;果戈理作品中的神秘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于宏;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何晓苇;文人、妓女和元杂剧[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郑蔚康;对托妮·莫里森《宠儿》中象征意象的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5 陈友良;理性化的思考与启蒙——严复思想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杨帆;基于系统思想的战略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赵鸿君;论宋明理学对金元时期医学流派形成与创新的影响[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8 汤昌蓓;学者化的诗人情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继红;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10 雷艳林;网络文学的怪诞特征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51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25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