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故宫藏斯瓦特四臂佛像的图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02:03

  本文关键词:故宫藏斯瓦特四臂佛像的图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作品 图式分析 斯瓦特 四臂弥勒 四臂观音 化佛 净瓶 归命印


【摘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尊斯瓦特四臂黄铜佛像,学界或定名观音或定名弥勒。通过对该像佛像持物及标帜的详细考察,我们认为它是一尊融合斯瓦特风格与吐蕃风格的四臂弥勒像,而非观音像。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实物遗存,论证了四臂弥勒佛像所产生的多元文化元素及图式的象征内涵。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尊四臂黄铜佛像(图1),头戴化佛宝冠,隆鼻秀口,弯眉长目,上身袒露,肌肤圆润,结跏趺坐于仰覆椭圆莲座上,前两臂置于双膝,左手持净瓶,右手握梵箧,后两臂抬起,手中持物已失。从仰覆大莲瓣无托底的座式来看,此尊佛像应出自斯瓦特匠人之手。但关于此尊佛像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宫治昭,李静杰;斯瓦特的八臂观音救难坐像浮雕──敦煌与印度间的关系[J];敦煌研究;2000年03期

2 赖天兵;;飞来峰纪年藏传四臂观音三尊龛造像初探[J];中原文物;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白涅;;清乾隆铜镀金吉祥天母像[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赖天兵;杭州飞来峰第91号龛藏传佛教造像考[J];中国藏学;1999年03期

3 熊文彬;元朝宫廷的“西天梵相”及其艺术作品(上)[J];中国藏学;2000年02期

4 张宝玺;;阿尔寨石窟第31窟十一面千手观音及观音救难图[J];敦煌学辑刊;2009年01期

5 张明远;;善化寺五方佛塑像的创建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敦煌研究;2009年04期

6 赖天兵;;从藏汉交流的风格形态看飞来峰元代造像与西夏艺术的关系[J];敦煌研究;2009年05期

7 李静杰;;乐至与富县石窟浮雕唐宋时期观音救难图像分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04期

8 霍巍;李永宪;;西藏札达县皮央—东嘎遗址1997年调查与发掘[J];考古学报;2001年03期

9 杨清凡;;关于藏传佛教图像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西藏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王敏庆;北周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哲;论元代藏传佛教造像多种风格的形成和发展[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2 张哲;普陀山观音造像艺术的“东海话语”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赖天兵;;杭州西湖宝石山造像考述[J];中国藏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创造性的观赏[J];美苑;1985年05期

2 治贵;让连环画走进展厅居室[J];美术;1989年12期

3 殷双喜;胥建国景观艺术作品——《百家姓》 山石云水皆人境[J];装饰;2002年06期

4 ;王小蕙的雕塑艺术[J];科技信息;2002年05期

5 苗国青;造型艺术外在形式的心理效应[J];上海包装;2003年06期

6 肖文飞;;抚摸笺上的艺术和历史——读王树村《花笺掇英》[J];中国书画;2003年08期

7 陆心远;;罗塞蒂画中的“窈窕淑女”——记罗塞蒂画中三个女性模特[J];美与时代;2006年05期

8 ;钟振华陶瓷艺术作品[J];中国陶瓷工业;2006年03期

9 方方;棉花糖;;泥土与艺术[J];大美术;2007年05期

10 周瓦;全学芳;严潇潇;;天才艺术家朱利安·施纳贝尔来了[J];艺术与投资;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路喜;;有感而发[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杨远威;;绘画创作个性化散论[A];'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东煜;;书法艺术批评千字文[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珑鸣;;试论新闻摄影的典型瞬间[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5 方志凌;;身体的隐喻[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宋文翔;;文化符号并非文化精神——论当代艺术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误读[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鸿仪;;万千豪情入笔端 傲寒红梅雪中出——李山的花鸟画艺术[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8 陈培一;;“雕塑批评”之我见——试论雕塑艺术批评的标准问题[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向娟;;观念性——中国当代雕塑现象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马啸;;书法的疆界[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银彬;根在大山深处[N];楚雄日报(汉);2009年

2 本报记者 续鸿明;写“繁”更要识“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孙炜;中国著名油画家耿万义 气势磅礴与激情的交响[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学者、美术评论家  雁飞;面壁破壁 我色即我[N];美术报;2007年

5 鲍文娟;“虾球”昨来深见“粉丝”[N];广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宁舒;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乐趣[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七十起步 破茧重生[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本刊记者  余 宁;王琦:艺术应给更多的人欣赏[N];中国艺术报;2006年

9 黄丹麾;简约的形式与明艳的色彩[N];美术报;2006年

10 陆苍松;让真爱和美,阳光般洒满世界[N];美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红;瞬间的永恒[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2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孙璐;与环境共舞的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蔡青;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邹操;后现代主义艺术观[D];吉林大学;2008年

7 严健民;中国当代山水画在美国东部的认知[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8 葛佳平;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绘画公共领域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9 钟虹滨;自由与创造[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桂彦;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晓蕊;艺术作品的双重存在:比厄斯利论艺术的审美性和客观性[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迟锐;中国新古典风油画人物光线的运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3 张秋云;论八大艺术作品的纯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迎雪;材料即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薇;艺术作品中的花卉[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6 金贤美;关于中国画艺术问题的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7 陈丹青;论“鸿鹄之作”[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付小玲;屡变者面貌,,不变者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思顺;时空与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10 丘宁;藏族唐卡艺术特色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56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256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3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