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1 16:37

  本文关键词: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14年

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王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城市雕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空间艺术类型和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人们开始关注城市雕塑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在城市中的地位。城市雕塑在现代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中是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作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一种象征,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社会精神追求,是城市文脉延续和城市形象的具体展现,同时也是对城市过去的纪念、对现在的记录、对未来的展望。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优秀的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精神风貌与文化性格的视觉化表达形式而流传下来,留存市民关于城市历史的记忆并见证历史,同时凝聚精神力量,鼓舞城市的发展前行。帮助城市内外公众形成对于城市的视觉直观印象,通过对城市雕塑主题、历史、创作背景以及城市空间环境等信息的获知,形成对于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的认知。城市雕塑作为一张城市旅游名片,成为“旅游凝视”的对象,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对城市形象传播以及城市的“推销”有着重要价值,从各个方面为城市带来经济利益。 本文通过挖掘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结合点,以城市雕塑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形象的传播。分析城市的精神性格以及城市形象,如何以城市雕塑的形式得以立体化、视觉化呈现。从传播的角度讲,城市形象传播与大众传播有着内在一致的特质和传播需求。城市雕塑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传播城市特色文化与内涵,定位、塑造、推广城市形象。城市形象经由有效的传播才能产生意义和价值,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文章分析城市形象传播中城市雕塑所发挥的独特功能和意义价值,表明城市雕塑在城市形象传播中无可取代的重要角色。结合城市雕塑立体、丰富、广泛的传播形式,分析城市雕塑在城市形象塑造传播中所承担的任务,总结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城市雕塑所表现出的各种显要的传播共性。基于目前城市雕塑在城市形象塑造传播中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探讨我们的城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什么样的城市雕塑能为城市的经典成为城市形象的象征和代表符号。探索城市雕塑应如何“存在”于城市才能有效的传播推广城市形象。同时结合国内外的雕塑实例对今后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融合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在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内为城市形象传播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利用城市雕塑的独特功能和特性为城市形象的塑造传播开启一扇艺术化的窗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31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城市故事论——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性思维[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5期

2 于化云;城市雕塑的定位——谈北京城市雕塑规划和建设[J];城乡建设;2001年06期

3 简锡昭;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简述——重新认识和开发民族文化的价值[J];雕塑;2004年04期

4 陈竹;叶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3期

5 张海军;;以人为本 文质彬彬——漫谈城市雕塑的形式与内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李李;李丽丽;;论我国城市雕塑公共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欧阳劲松;;浅析对中国古雕塑发展史的研究[J];景德镇陶瓷;2011年01期

8 徐贤杰,林振德;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性思考[J];山西建筑;2005年01期

9 李曼丽;韩添任;;雕塑艺术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文化趣味[J];美术大观;2009年05期

10 常文婷;;城市雕塑与城市[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翀;;文化产业促进立法三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许凯明,祝莹;公共空间的艺术景观[J];安徽建筑;2005年05期

7 殷清慧;周宝同;;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8 孙显元;;“道德悖论”研究的现状及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刘攀;汤世亮;;文学影视化的审美价值分析——广西文学的产业化现象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张丽;;本雅明“光晕”的特征及其美学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威;;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陈博;;经典、经典化与经典的危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及影响机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园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尹潘;;城市风貌规划现状、困惑和出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袁奇峰;徐辰;;广州滨江东滨水空间的城市公共性分析与评价[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山;;城市综合体概念辨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云;汪志雄;;基于发展转型视角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体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侯蓉英;刘永;;安全新闻报道的“危机再现”研究[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米娜;徽州雕刻艺术传承与创新[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爽;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娟;《钱学森书信》的哲学价值[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武威志;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晓媚;中美媒体对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经济角色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石岩;SNS对人际传播的不良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成西;;构筑具有成都特色的城市民俗文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邓清南,罗钦月;成都市旅游形象建设探索——“西部人居之都”[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3 刘德谦;成都旅游的发展定位与形象定位[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乌家培,朱幼平;论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J];财贸经济;1991年06期

5 刘路;;论城市形象传播理念创新的路径与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1期

6 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1年03期

7 吴良镛;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与创造的历史任务[J];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8 钱志鸿,陈田;发达国家基于形象的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问题;2005年01期

9 陈俊鸿;城市形象设计:城市规划的新课题[J];城市问题;1994年05期

10 张鸿雁;城市建设的“CI方略”[J];城市问题;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作品选[J];雕塑;2002年04期

2 陈云岗;城市雕塑规划提要[J];雕塑;2002年S1期

3 ;北京将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4 王有才;高歌;;银川城市雕塑欣赏[J];宁夏画报;2003年01期

5 朱平;;汉城城市雕塑欣赏[J];改革与开放;2003年06期

6 彭英;城市雕塑的价值与价值的实现[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7 蔡强;从公共诉求看世纪之交的深圳城市雕塑[J];美术观察;2003年05期

8 于美成,施梁;城市雕塑探析[J];文艺评论;2003年04期

9 马天羽;中国城市雕塑发展与实践的契机[J];装饰;2003年05期

10 董书兵;现代城市雕塑的基本要素[J];装饰;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邦;;从城市雕塑到公共艺术——北京市公共艺术建设机制研究[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2 刘岩;;关于济南城市雕塑建设的几点思考[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闵雷;;武汉城市雕塑规划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王鹤;;规划编制在中国城市雕塑动态保护中的作用[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5 李涛;;北京城市雕塑规划编制方法与管理机制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6 孙伟;袁强;;地域特色及文化视角下的城市雕塑规划[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7 温洋;;城市雕塑与建筑的广义共同特征[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8 和红星;;城市雕塑贵在“画龙点睛”展现“文化特色”[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曾军;;“思想者”的文化旅行及其意义——关于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一点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王嘉;;城市雕塑与文化生态[A];都市文化研究(第4辑)——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东京[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红;[N];中国建设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明慧;[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邓海欧;[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唐璇;[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刘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汤璇;[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汤璇;[N];广东建设报;2006年

8 赵萌;[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喆;[N];中国建设报;2006年

10 百川;[N];中国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一夫;新中国城市雕塑语言的嬗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蔺宝钢;当代城市雕塑建设评价机制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家强;浅谈中国城市雕塑现状及发展方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辉;城市雕塑文化功能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廖德梅;城市雕塑的创作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杨帆;长株潭城市雕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建伟;苏州市城市雕塑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学敏;城市雕塑设计要求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范文涵;太原市中心城区城市雕塑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陈建华;浅谈衡量城市雕塑优劣的因素及其引申[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王莎莎;沈阳市城市雕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岱岳;城市雕塑不可泛之更不可滥之[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8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28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