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人物瓷雕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1954-1965:生产机制的转变、新的科技工艺创新与扩展模式
本文关键词:景德镇人物瓷雕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1954-1965:生产机制的转变、新的科技工艺创新与扩展模式 出处:《美术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景德镇人物瓷雕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起于建国后的1950年代。转型带来的是生产机制、创作观念、作品题材等一系列的变化。本文聚焦于生产机制的变化在转型中的作用。全民和集体所有制改变了新科技新工艺的创新与扩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新技艺的研制模式;二是传播和学习模式;三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这些全新模式下,生产工艺和科研创新取得的重大突破,在人才、设备、技术和工艺方面为景德镇瓷雕创作的现代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314.8
【正文快照】: 本文将景德镇人物瓷雕现代转型的起始时间定位于1954年。因为直到建国以后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4年之前),景德镇瓷业仍然是分散的小规模私营手工作坊为生产单位,依循师徒传承的学艺方式。人物瓷雕作品仍是福禄寿三星、观音、罗汉、传统戏曲人物等传统题材,其风貌样式延续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李莉;血脉的传承——景德镇新兴民窑业田野考察笔记[J];文艺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红琴;;清乾隆年间瓷器器皿上的雕塑装饰浅析[J];雕塑;2011年03期
2 李馨;胡忠胜;;略谈中国当代人物陶瓷雕塑的创作表现[J];佛山陶瓷;2009年02期
3 李静;;论动物陶艺的艺术价值[J];佛山陶瓷;2011年10期
4 谢和朋;;佛教雕塑艺术对泉州提线木偶造型艺术特征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5 朱峻熹;;近年来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存在的问题和陶艺家们的新探索[J];大众文艺;2014年03期
6 徐敏;阙维民;;历史时期中国沿海区域窑业经济发展的时空特点——以窑业遗产为视角[J];地理研究;2014年04期
7 刘宁;钟新;;陶瓷雕塑艺术中的彩饰运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7期
8 陈驰;程幸;许莉;;论清乾隆象生瓷兴盛原因及审美文化内涵[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年01期
9 洪秀明;中国陶瓷雕塑工艺浅议[J];南方文物;2001年02期
10 汪淑珍;;陶瓷雕塑个性特征刍议[J];南昌高专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福锋;宋代吉州窑的民窑产品特征[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2 张可辉;中国古代动物陶瓷雕塑的造型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陆佳颖;景德镇、石湾、德化三地陶瓷雕塑艺术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4 张红霞;论景德镇传统釉上彩雕塑瓷[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5 王婷婷;传统技艺与社会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余小丽;论陶瓷雕塑介入公共环境艺术[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7 王辉;论现代陶艺的审美价值取向[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8 王永亮;论中国传统雕塑性陶艺与现代雕塑性陶艺艺术表现之比较[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9 高小青;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传承方式的教育学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韩建敏;木版画雕刻肌理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运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健;;后经典时代:经典生产机制的失落与经典的失序[J];兰州学刊;2013年02期
2 周根红;;文学作品的生产机制与传播动力如何体现[J];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3 何言宏;;国家文化战略与“主旋律”文学的生产机制——对于1990年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回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周冰;;以群众运动实现文艺创制——对大跃进文艺生产机制的一种考量[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育涛;许哲敏;;提升影视剧精品创作生产机制的对策[J];传媒;2013年09期
6 王军元;谈国鹏;;穿越的神话——对“穿越剧”生产机制的探究[J];中国电视;2011年10期
7 张翔;;学与政[J];书城;2005年09期
8 程诚;;论科学对史学的改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9 邹荣;市场经济对戏剧发展的积极作用[J];当代戏剧;2000年04期
10 李向民;姚峰;;精神经济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生产机制研究[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帆;;生产机制如何塑造角色——北京凤凰会馆的“故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2 赵雪梅;;从雾里看花到把握玄机——论艺术院团如何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艺术生产机制[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3 张萱;;中国当代时政期刊话语演变原因探析——以“新闻生产机制”研究框架为视角[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桑雪骐;贴牌生产机制有待完善[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瑜婷;机制:活力的源泉[N];中国测绘报;2001年
3 喻中;法学新知的生产机制[N];法制日报;2011年
4 于平;由“文化包工头”现象看演剧生产机制弊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帆;制造角色:凤凰卫视的生产机制研究(1996-2011)[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云峰;基于Web2.0的多人协同知识生产机制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333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33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