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宋代佛教雕塑与希腊古典雕塑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0 01:10

  本文关键词:宋代佛教雕塑与希腊古典雕塑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央美术学院》 2005年

宋代佛教雕塑与希腊古典雕塑之比较研究

李世伟  

【摘要】:古希腊雕刻是数千年来西方造型艺术中不朽的典范,其比例结构合理,动态造型完美,是西方写实主义美术的源头。而在中国的艺术长河中,宋代佛教雕塑可谓写实主义雕塑的高峰。这次写实的高峰并不直接继承秦俑的写实作风,而有其身发展演化的过程与轨迹。从魏晋到隋唐、再到宋代的佛教雕塑,每个阶段都以独特的风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历史的发展中,其民族化和世俗化的进程没有截然分开的,它们相互交错,相互影响。 本文试图从雕塑的表现对象、表现手法、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它们内在蕴含的美的理想等四个方面对宋代佛教雕塑与希腊古典雕塑展开比较研究。文章首先从表现对象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二者作了鸟瞰式的概述,继而分析发现,希腊古典雕塑的写实特点根源于“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和对人体美的崇拜,而宋代宗教雕塑的写实特点则是外来宗教艺术民族化与世俗化的产物。其次,本文探索了二者之间艺术表现形式的具体差别和各自的侧重所在。中国宋代雕塑深受绘画的影响,注重线条的运用和神态的刻画,希腊古典雕塑则不同,绘画受雕塑较多影响,雕塑更注重团块语言的运用,注重用肢体而非表情来传情达意,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次,文章从雕塑与环境关系的角度进行比较后发现,宋代宗教雕塑与大自然以巧妙、科学的方式混然一体。而希腊古典雕塑则由于哲学思想中对比例的推崇,雕塑融入建筑,讲求内在的联系。最后文章从美学思想的角度来探讨宋代宗教雕塑与希腊古典雕塑的区别。前者注重善与美的统一,因而造型中更注重亲和力的表达。后者以“理式”为美,所以会发现“黄金分割率”。 文章对两种写实性艺术的内在差异进行深入探究,通过比较研究展示了东西方雕塑艺术引人入胜的鲜明个性,揭示二者内在的差异以及两种写实主义雕塑语言的实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305
【目录】:

  • 引言6-7
  • 第一章 一探:表现对象7-11
  • 一、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7-8
  • 二、宋代:民族化和世俗化的神8-11
  • 第二章 二探:艺术手法11-14
  • 一、重线与重体积,重绘与重塑11-12
  • 二、重神态与重肢体,重个性与重共性12-14
  • 第三章 三探:与环境的关系14-18
  • 一、古希腊:雕塑适应建筑14-15
  • 二、宋代:雕塑融入自然15-18
  • 第四章 四探:美的理想18-24
  • 一、古希腊:“美是理式”18-21
  • 二、宋代:亲和力的美21-24
  • 结语24-25
  • 参考书目25-26
  • 后记2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明娟;岱庙与帕特农神庙的建筑美学风格比较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琰;柏拉图“理念—灵感”说与吠陀“二幻”论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肖翠云;;中国语言学批评三十年[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王明居;韩愈美学智慧五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程民治;论“科学美也是难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周俊强;;知识产权概念中“知识”含义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胡祖信;论审美想象的特征及方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李道琳;孔子音乐思想的美学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蓊荟;沈晓红;;浅析散文翻译中的意境重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仄;胡月;;清王府服饰与衣冠之治[A];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懿;;中、日民族化风格平面设计的差异[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卓长春;;军事院校开设美术理论课程的意义及实施[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陈晓媛;;汉画中的园林植物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玲玲;吴斌;;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陶艺的民族性[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6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邢宇皓;谢灵运山水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10 任军;建筑纪念性读解[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电春;模仿古文篇章写法,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桂珊;况周颐词作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8 邹文兵;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盘长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衍;论严歌苓小说的女性意识[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王顺刚;论丙烯颜料的材质特点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富丹江;故宫建筑与传统中和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罗彬;;“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金学智;;中西古典建筑比较:柱式文化特征与顶式文化特征[J];华中建筑;1992年03期

    4 李玉堂;文化·形态·精神──中西方古典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比较研究[J];华中建筑;2000年03期

    5 刘月;;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美[J];华中建筑;2007年02期

    6 刘月;;人的尺度: 中国建筑的审美主题[J];建筑;2006年14期

    7 王彩云;中西古代和谐观辨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刘中望;中西古典建筑艺术中空间意识的比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周今立,黄国康,,亓育岱,刘苏,张书明;泰山岱庙古建筑[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0 郑国;泰山神祠文化简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西文化会通与比较研究·主持人的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姚洪越;;佛教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娟;;中、美两国母语教学法之比较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4 臧勇;;价值链成本控制与战略成本控制的比较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5 喻学才;;孟郊山水诗的思想深度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王绍伟;钱芳;;二人台与二人转比较研究初探[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黄婷婷;;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8 曹庆敏;;英汉基本色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9 苏铃又;丛皓;;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比较研究[J];世纪桥;2011年15期

    10 朱晓林;;荆贵生《古代汉语》与王力《古代汉语》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振军;伍钢;冯敢生;王晔;徐宁;胡兵;魏黎黎;;EPID、CR及屏(铜)-片成像在放疗射野影像验证中的比较研究(ROC曲线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剑雄;朱雄兵;;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3 张晓波;;中美“生态走廊”模式之比较研究——兼论濒危物种生态评估制度[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4 杨宁一;;宗教与邪教的比较研究[A];邪教防范与治理对策学术论文精选[C];2003年

    5 金冬梅;张继权;赵万智;;中、日两国灾害风险管理对策体制比较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金云;;有关中日两国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以自卑感的内容比较和其影响为中心进行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黄毅;;英汉基本方位词的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刘芳;宋海勃;王莉;;部分埃及、前苏联长绒棉种质资源比较研究[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云鹏;胡运权;吴必虎;;基于EUCS模型和ISS模型的旅游网站使用者满意度量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磊;;沪港创意教学比较研究初探——关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师生来我校访学交流的几点思考[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明方;[N];学习时报;2004年

    2 记者 王淼;[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贾华;[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4 张晓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于扬;[N];证券时报;2006年

    6 胡英泽;[N];光明日报;2004年

    7 刘魁立;[N];光明日报;2006年

    8 季水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隅篁;[N];金融时报;2006年

    10 侯忠义;[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2 张立勇;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周松兰;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5 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秀花;卡尔梅克语与蒙古语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伟;宋代佛教雕塑与希腊古典雕塑之比较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2 郑惠莲;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3 常艳红;民事审级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方巧;旅游行业协会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李佳;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6 闫晓喆;《诗经》四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温玉斌;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及其对英汉翻译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洁芳;中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尹伟;中外医疗事故主要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董卿基;青海河湟花儿与小调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宋代佛教雕塑与希腊古典雕塑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35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