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是我一生的爱好和事业
本文选题:八十年代 切入点:河对岸 出处:《浙江档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我叫冯嘉生,1946年出生在凤桥古寺石佛寺河对岸的冯家大院,自小深受父亲书印熏陶,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篆刻,后又学习木雕。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受父亲爱好竹刻并收藏竹刻艺术品的影响,开始钻研仿古竹刻。我从仿制父亲珍藏的竹刻白菜笔筒开始,慢慢独立创作竹刻作品,由此竹刻成为我一生的爱好和事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制作的仿古竹刻笔筒、屏风、竹片等竹刻工艺作品已小有名气,被称作"冯氏竹刻"。我的作品或
[Abstract]:My name is Feng Jiasheng. I was born on 1946 in the Fengqiao Ancient Temple Shifu Temple across the river from the Feng family compound. H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his father's book printing when he was young. He began to learn seal cutting at the age of twelve and three, and then he studied wood carving. The beginning of -40s, Influenced by my father's love of bamboo carvings and the collection of bamboo carvings, I began to delve into ancient bamboo carvings. I began to create bamboo carvings independently from my father's bamboo pen holder. In the beginning of -20s, the craftsmanship of bamboo engraving, such as antique bamboo pencils, screens and bamboo slices, was known as "Feng's bamboo carving". My works or
【作者单位】: 嘉兴市档案局;
【分类号】:J3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八十年代后”作品选[J];中国钢笔书法;2005年09期
2 任曙林;;八十年代中学生[J];视野;2011年13期
3 林岗;希望看到八十年代的新作品[J];美术;1984年12期
4 刘曦林;从“八十年代中国画展”的分歧谈起[J];美术;1986年01期
5 ;老照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人们[J];时代青年(月读);2007年10期
6 丁方;在喑哑的大地上回视八十年代[J];艺术评论;2005年01期
7 松实;为八十年代的中国工人造像——《葛洲坝人》赞[J];美术;1984年10期
8 党宁;;龙微微:描绘心中的风景[J];青岛画报;2010年01期
9 任曙林;;我只是一个认真的摄影人[J];新民周刊;2012年07期
10 任曙林;路斐斐;;八十年代中学生[J];三月风;2011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新金融记者 李香玉;八十年代:我的梦想,你的青春[N];新金融观察;2012年
2 陈丹青;正在成长 正当青春[N];法制日报;2012年
3 让-吕克·蒙特罗索(Jean-Luc Monterosso) 索菲·施密特(Sophie Schmit);法国三代摄影作品首次亮相上海[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明;八十年代以来工笔画风格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2 高永利;八十年代中国连环画艺术形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3 顾晓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影视作品对国内着装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60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56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