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背景下概述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
【摘要】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是传统文化的历史遗存,凝聚着长期生活耕作积累下来的生活习俗、民族特性和文化内涵,是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留给我们华夏子孙的智慧结晶,对于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土家族而言,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肩负起了见证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传承民间工艺的重任。而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资金的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到装饰。因此,在农耕文化背景下对湘西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研究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何对民居建筑装饰进行保护,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继承民族文化精神是本文研究的首要目的。论文通过对土家族民居的室内外建筑装饰、装饰色彩、装饰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民居建筑装饰风格,装饰内涵及与农耕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归纳,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而提出了一些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传承与发展的手法,建立有地域特色、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保护体系。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逐步展开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思考。第二章中主要是农耕文化的追溯,探求农耕文化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之间的联系,挖掘传统民居装饰与农耕文化的内在联系,揭示传统民居装饰与农耕相关的文化渊源与背景。第三章通过分析农耕文化对土家族传统民居装饰的影响,并分析在其浸染下的民居建筑装饰。第四章通过对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风格和文化内涵的阐释,解读农耕文化对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影响及其关联性。第五章为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总结了一些基本创作思维,探讨民居建筑在新时代下的继承发展,使民居建筑装饰的研究更有力度和深度。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耕稼之事乃国之根基,农耕文化不仅孕育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文化和物质最真实反映的建筑装饰,必然受到其封建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浸润,而它发展与演绎的过程,也是在农耕文化时代背景下完成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诞生了适应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设计理念。依据这种设计理念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可避免地带有机器的味道:理性、精确、冷漠。
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化,以精耕细作文明于世的中国,谱写了一段辉煌的人类发展史。而这个由 56个民族共同生活创造,积淀了若干文化基因的国家,注定了其文化是多元化的,装饰手法是多种多样、贴近生活、富有人情味的,于是设计重新向着传统回归。“在呼唤‘传统’设计的回归中,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不断的发扬着自身的文化特色。湖南——湖湘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神秘的大湘西展现在世人眼前。”
1.1.1 缘起
湘西祖先为了求生存,通过实现自身栖居理想而对自然进行合理的改造,形成的湘西传统民居是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她深深地植根于湘西文化土壤之中,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在倡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今天,研究湘西传统民居是一种对文化遗产的继承。所以本文选择以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装饰风格特征和装饰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传承与发展的方式,同时探索现代室内设计中体现地域性与传统民族文化内涵的途径。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 通过梳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与农耕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探析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与农耕文化的相关性。有助于我们获知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背景,掌握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创作方法与思路。
(2)学习和理解中国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的装饰题材、艺术风格、文化特征,同时归纳总结土家族民居装饰艺术的美学特征和人文特色,并以文字、图片等方式表现民居装饰的重点和细节,为土家族建筑装饰艺术作系统性的填补与整理。
(3)土家族传统民居装饰反映了土家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家族的民俗习惯不断与周边各民族文化产生碰撞,从而产生了独有的文化内涵,为现代室内设计在设计手法、价值取向、创作方法与思路方面提供借鉴与启示。
1.2.2 研究意义
(1)通过民居建筑装饰解读土家族地区悠久的农耕文化,追寻发展中的社会经济,多元文化对土家文化的烙印痕迹,土家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土家人的宗教崇拜、图腾信仰等。
(2)给今天的新的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此引导与启迪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思维,为以后湘西民居建造指明道路。
(3)研究和整理乡土民居装饰还是一种抢救民族遗产的工作,通过这个课题的现场的调研、拍照、测绘留下一些资料,希望也可以能够为湘西土家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第二章 影响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农耕文化
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农耕经济的沃土滋生了重农思想,重农思想反作用于农耕经济,促进了它的发展,同时也对华夏农耕文化的繁荣起到推动作用。农耕文化——作为华夏文明发展的源头,农耕文化是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以服务于农民并且娱乐农民自身为核心的风俗文化。它集结了儒家文化与其他各类文化于一身,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特征和内容。它也是存在于中国最广泛的文化类型,主体包括诗歌,语言,舞蹈,音乐,戏剧,以及各类祭祀活动和风俗,同时也包括绘画,雕刻,织锦等各类民间艺术。作为以农为主的社会形态繁衍至今,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所形成的文化及特定形式的产物对社会各方面的进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农耕文化的价值所在。
2.1 农耕文化释义
赫尔曼·凯塞林谈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曾说过:“对大自然的控制的这一方面,我们欧洲人无疑是走在中国人前头的,但是将自身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的这种意识,中国达到了最高表现。中国人完全意识到了这种宗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人要站得比我们高一些。”
在历史上农耕文化的传承并不依赖于文字的传播和宣传,而是通过人们的记忆,口口相传或徒承师技。比如剪纸艺术,它的创作者们大多技艺娴熟,制作工艺精良,但谁能想到,这些创作者竟是农村里不识一丁的老大爷、老大妈——长时间受到农耕文化滋养的乡土艺人。它们更注重于表现特定的乡土文化——“农耕文化”。而不是真正的写实。还比如皮影戏,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皮影戏的直观表演,其次就是皮影的造型,雕刻,色彩及皮影的制作艺术。它们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链状结构,支撑着皮影戏的演绎。民族装饰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自然也深深的受到了农耕文化的孕育与滋养。
摆手舞(如图2-2)是土家族的大型传统舞蹈,集唱歌、跳舞和祭典于一身,又被称作“社巴”。这种舞蹈主要表现了打仗狩猎、耕织劳作、民族迁徙、神话传说等场景,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场面壮烈激昂,有着浓郁的祭祀色彩,同时却又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摆手舞的动作主要表现在农耕活动方面,比如,青年将裤管卷起,表现的是在田地里耕作的场景:赶牛、犁田、耙田、糊田埂、踩农肥等。青年男子在田地里悉心耕耘、挥汗如雨,勤劳聪慧的土家女子也在一旁挥锄耕作。换工互助之间表现了土家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展现了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土家农耕文化的本质内容。
2.2 农耕文化与儒家思想
作为华夏民族文化根源的农耕文明,自农业文明在原始社会兴起之后,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精英文化,还是民间风俗、信仰,大都以这种周而复始的农业经济为源。
2.2.1 孔孟之道的重农思想
儒家思想作为古代的正统文化,其本质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核心体系表现为尊卑等级的仁,而农本思想是其政治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究其根本,这是由中华文化发源地的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环境资源为一个民族的发展提供背景,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承载物。人类通过改造利用自然,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环境资源影响了生活方式和生产特点。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致使其自身往农业经济类型发展,造就了古代中国人以农为本的思想。古代中国以农业作为立国之基业,华夏儿女靠耕稼的物质生产方式繁衍后代、生生不息。因此,为重农思想的繁育提供了丰沃的肥料。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孔子提倡的仁与周公的礼制是分不开的,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重农也是很实在的,主要体现在他的仁政礼治、治国方略之中。而实现这一政治理想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因此孔子的重农思想体现在为君主政策服务。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继承了他的重农思想,主张施行仁政,给农民土地,不侵犯他们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孟子的仁政不是空谈,而是与农事生活密切相关的,既要保证社会稳定,又要推行礼乐教化。一方面强调产量,另一方面又提倡宽刑减税,还要求政府援助农民,扶持农业生产,以确保农人的生计。儒家思想中的重农意识对于巩固封建君主的统治地位和实施亲农政策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概述 ........ 17
3.1 土家族民居的室外装饰 ................ 17
3.1.1 封火山墙 ................. 17
3.1.2 坡屋顶 .................... 18
第四章 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与农耕文化 ........ 31
4.1 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 ..... 31
4.1.1 因地制宜和谐共处 ....... 31
第五章 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传承与发展 ............ 43
5.1 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传承方法 ............. 43
5.1.1 直接运用 ......... 43
第五章 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设计风格和手段开始变得多种多样,五彩纷呈,选择采用何种装饰风格进行装饰装修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广大设计师的手中。与西方悲观主义的文化背景有明显差异的中国文化,是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文化内涵“应时、取宜、守时、和谐”已经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设计上回归传统是自然和人类共同的选择。呼吁广大设计师将传统民居装饰文化中古人在建筑文化和装饰手法等方面的优秀理念运用到现实设计中去。
5.1 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传承方法
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并不是单纯地沿用,而是要求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将传统民居装饰中精华部分的装饰要素提炼出来,融入现代设计的血液中,将民族性与时代性更好地体现在现代民居装饰设计中。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在设计中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
5.1.1 直接运用
建筑装饰作为一个综合的复杂体,受到各种人文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依照当下人的审美情趣,将传统建筑装饰中的局部或片段,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形成新的设计风格。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装饰元素中:
(1)土家族民居建筑中的装饰构件
这些人工构筑物,如脊饰、门、栏杆、窗、瓜子垂等,有的最开始是为了弥补自然风水的不足出现的,后来经过发展,其功能性越来越弱,更加注重其装饰性。如果将这些装饰元素与新材料、现代技术结合,可以很好的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如株洲某茶楼,整体外观上,采用的是土家族民居“单吊式”的建筑形制,造型简单别致,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在细节上,飞檐翘角、花饰栏杆、门、窗、瓜子垂等元素都源自于土家族民居建筑,在周围清一色现代设计风格中显得很“另类”,民族特色突出,表现力强。
结论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结合实地调查,对调查研究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从土家族民居建筑室内外装饰入手,从民族性、地域性、寓意象征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详尽的分析,以大量的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对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进行论述,以揭示隐藏在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审美价值。 研究发掘了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发展的漫长过程、全面精到的技巧、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广泛的使用范围,发掘出其美的魅力和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心理、炽热的情感、无处不在的生活情趣。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记载了土家族的成长、繁衍和历史,生动反映了土家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非凡能力,完整显现了土家人民的自然观、哲学观和文化观,是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土家族历史的珍贵文献。本文最后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土家族民居建筑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传承发展提出个人建议与对策,总结出土家族装饰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研究,从中获得对传统民居装饰的传承与发展有利的启发。回顾全文,得到以下的结论与思考:
(1)保护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筑与装饰文化。优秀的传统民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我们要有选择性地保护传统民居及民居装饰,在保护方法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继承和发展土家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精华。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不能只是简单地沿用,而是用现代手段将传统民居装饰语言表现出来,与现代环境艺术融合在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
(3)传统民居装饰必须结合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民居装饰不可闭门造车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理应从现代设计的思维出发来重新审视民族传统装饰中的元素,我们必须结合时代步伐,开拓创新,形成民族性与时代性、地域性相结合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