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大朴不雕——试论雕塑中朴素之美的创作观

发布时间:2018-07-01 14:51

  本文选题:雕塑 + 朴素之美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3期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重视内在,讲究含蓄,返朴归真,追求一种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的哲学境界。这种追求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雕塑家想要凝固生活中那些朴实感人的瞬间,需要的是一种"不雕"的艺术表现方式——凝练、写意、传神,看似朴拙粗率,实则大气饱满。这一切都需要艺术家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生活,用虔诚的情感去体会生活,更需要艺术家有一种超越写实的神韵捕捉能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ar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inner, stresses the implicature, returns to the true, pursues a kind of big sound and the sound, the big skillful but clumsy philosophy realm. This pursu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culpture art has a profound impact. The sculptor wants to solidify those simple and moving moments in life, what he needs is a kind of artistic expression of "no carving"-condensed, freehand, vivid, seemingly simple and coarse, but full of atmosphere. All of this requires artists to observe life with keen eyes, to experience life with pious emotion, and to have a spirit of catching charm beyond realism and of bold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分类号】:J3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吴永波;;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贾宁;;体味空间意境——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研究[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4 尹家琦;;试比较宋代南北方的造园艺术[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5 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潘潇漾;;从巨嶂高壁到松溪洲渚——地域因素影响下的李唐山水画[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7 涂国喜;;论工笔画的写意性[J];书画世界;2010年03期

8 叶丽美;;传统工笔画色彩式微初探[J];书画世界;2012年03期

9 朱立国;;从“羊人为美”看李泽厚的图像美学尝试——读《美的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刘丹丹;;浅析中国书法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杜少虎;;写天地之形 绘万物之情——洛阳汉墓壁画用笔用色探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丁静蕾;叶莺;;从“分离”到“融合”——浅析风景园林与中轴线在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的关系变迁[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娴;侯涛;;设计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感悟园林艺术的空间结构[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于亮;中国传统园林“相地”与“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黄丽萍;关于现时香港初中戏剧课程的美育导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娄飞;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庙园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亚丽;苗绣艺术及其工艺在高级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中国传统雕塑审美取向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12期

2 覃丽丹;;中国雕塑艺术史之集大成者——读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有感[J];传承;2011年06期

3 武立君;张群;;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人文底蕴及内在意义[J];美术大观;2008年07期

4 王海明;;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J];浙江工艺美术;2008年03期

5 孙欣;;透析中国综合材料雕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01期

6 徐琛;篆刻家、雕塑史论家温廷宽[J];美术观察;1997年10期

7 廖羽;;“全国美展与新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研讨会”雕塑专场[J];中国美术馆;2005年03期

8 张颖;;走近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J];大众文艺;2009年23期

9 柏冬友;;资寿寺的壁画与雕塑[J];海内与海外;2006年08期

10 蒋剑韬;;再谈雕塑专业开设雕塑史论课程的必要性[J];美术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燕良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社会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吴志雄;;中国传统文化对逻辑的兼容与拒斥[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翁春萌;;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探讨[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4 赵波;;关公“忠、义、仁、勇”精神与中华“大一统”思想[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5 于承武;;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陇菲;;《国学论衡》第三辑编辑预想[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李锦全;;博取众长 断以己意——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读后[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张玉龙;;传统文化与建设新文化[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9 商炜;;老子思想与传统文化[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10 王前;;“由技至道”——中国传统的技术哲学理念[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段泽林;走近大师 摇雕塑传薪[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殷双喜;发自内心的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楼宇烈;艺术要有鲜明的社会伦理内容[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莫俊;杨奉琛:南宁丰富多彩的文化令人着迷[N];南宁日报;2008年

5 海鹰邋陈冬;园博苑尽展“中国姿态”[N];厦门日报;2008年

6 咏梅 高芳;“青城杯”内蒙古第二届雕塑艺术展开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7 张亚萌;2007泛雕塑艺术展关注“泛雕塑”概念[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成笑容;“中国姿态”雕塑大展即将巡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朱虹子;2003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将办[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文博会留给雕塑艺术想象空间[N];深圳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张胜冰;西南氐羌民族审美观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任大庆;生命的表白[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薛文礼;中国传统药业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悟铭;大朴不雕[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王威;论佛教雕塑东来以后造像造型的根本变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谭红梅;希腊化时期雕塑艺术中的创新与回望[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宗礼;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运用[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5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6 黄艳丽;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7 赵晶;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8 冯雪;张炜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D];兰州大学;2007年

9 张萍;林语堂的文化身份与翻译活动[D];河海大学;2007年

10 李思;媒介推动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88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088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8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