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从神格人到人格神——基于犍陀罗佛传雕刻的图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4 14:59
本文选题:犍陀罗 + 佛传雕刻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01期
【摘要】:印度神话和历史畛域不分,人神难辨。已出土的逾千幅犍陀罗佛传雕刻,勾勒出佛陀一生的行迹,塑造出佛陀基本的视觉形象。佛陀既是神格化的人,具有人的历史属性和人生经验,寄托着印度人普遍的神话情感;又是人格化的神,具有宗教主神的基本特性和内涵,以各种相好和各种故事形象地展现出佛教的基本内容。在犍陀罗佛传雕刻的世界里,作为人格化神的佛陀和作为神格化人的佛陀两者并非截然分裂,而是相互依存,相互酬唱。
[Abstract]:Indian mythology and history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human beings and gods. More than a thousand sculptures of Gandhara Buddha have been unearthed, sketching the path of Buddha's life and shaping the basic visual image of Buddha. The Buddha is not only a deified person, but also has the historical attribute and life experience of man, and holds the universal mythical emotion of the Indian people, and is also a personified god with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s of the main god of religion. The basic content of Buddhism is shown in images of various kinds of love and stories. In the world carved by Gandhara Buddha, the Buddha as a personified god and a Buddha as a deity are not completely divided, but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ly remunerated.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犍陀罗佛教故事雕刻研究》(15YJC760002)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犍陀罗叙事性雕刻艺术研究》(13DF32)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犍陀罗佛传雕刻研究》(2013WYM0071)
【分类号】:J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枫;;印巴犍陀罗艺术研究的三个阶段[J];南亚研究;2012年01期
2 宋宇;;犍陀罗艺术与佛教[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3 沈爱凤;;晚期犍陀罗艺术的几种佛像样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1期
4 罗照晖;;印度犍陀罗艺术对中国审美观念的影响[J];南亚研究;1984年04期
5 顾虹;敦煌美术与犍陀罗·印度美术──早期敦煌美术受西方影响的二三个问题[J];敦煌研究;1995年03期
6 郭亮;犍陀罗艺术与中国早期佛教艺术[J];丝绸之路;2003年S1期
7 谢建国;疏勒犍陀罗式泥塑像初探[J];美术;1994年02期
8 陈晓露;;从八面体佛塔看犍陀罗艺术之东传[J];西域研究;2006年04期
9 林染;犍陀罗艺术东传漫谈[J];丝绸之路;1995年06期
10 金申;;漫说“半跏思惟菩萨像”[J];中华文化画报;201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晓露;从楼兰八面体佛塔看犍陀罗艺术之东传[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蕴锦;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苏力博;犍陀罗雕塑艺术对中国石窟造像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6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09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