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石窟造像艺术在陶瓷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3-22 07:00
【摘要】:石窟造像艺术是中国漫长历史凝练而来的艺术精华。它从最早的政治、宗教意义,逐渐走向了成熟的时代审美取向,体现出格外鲜明的艺术特征,在其中品读宗教的历史、时代的风貌、甚至是民俗民风的变迁等等,同时他们也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石窟造像艺术浑厚质朴,大气天成,在汉代“因势象形”的基础上发展石窟造像的凿刻技艺及风格,承上启下而有融会中亚地区造像精粹,素重而又生动,自然而又雄浑。其中莫高窟、云冈、龙门与麦积山石窟,便素有“中国四大石窟”之称。通过这些优秀的石窟造像为基础,选用陶,这种具有朴拙特色又不失中国文化符号的材料,有取、有舍的选择塑造对象、塑造风格。赋予作品一种具有传统文化脉络、中国审美趋向的陶瓷艺术作品。在技法和呈现效果上,追求一种天真自然、古拙厚重的韵味,体现的是石窟造像从岁月流转中积淀而来的一种气质,不繁复、不华丽,无声无息的述说石窟造像的历史与艺术风格,以此表达对我们中国在汉魏及唐宋时期的审美哲学的敬仰。
【图文】:

石窟造像艺术在陶瓷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一1

陶瓷材料,“忠恕”,佛家,自我反思


石窟造像的最精彩、最具特色的便是它厚重的历史感和朴素雄浑的形质感。(如图3-1-1、3-1-2)既然不能取其大势,那么就要发挥陶瓷材料可塑性强和易于创作的优势,多创作一些,形成一个系列,以弥补用陶瓷材料创作的石窟造像“小”的劣势。捶泥为石,练物为器,,把在石窟造像中所体会到的雄浑、古拙的气度熔炼到陶瓷创作中来,取长补短,也要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传统哲学的理解,比如儒家的“仁”、“忠恕”;道家的“无为”、“天真”;佛家的“无常”、“无我”(这里的“忠”是忠于自己的原则,“无为”也并非真的无为,而是以无为之法以求有为之道。)3.2 创作理念本次我创作的系列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对石窟造像艺术的喜爱,特别是魏晋时期的石窟造像艺术热衷。《末法时代》是对当今社会诸法并行时代的自我反思,也是对我们国家传统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一个再次体验与感受。这里的“末法”就类似上文图 3-1-1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31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霖;;刍议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的美学风貌[J];戏剧之家;2015年24期

2 刘木森;谢如红;;鲁南石窟造像的特点[J];北方文学;2016年26期

3 王丽;;宋代佛教石窟造像的世俗化[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水木;;赖鹏举《敦煌石窟造像思想研究》出版[J];敦煌研究;2009年05期

5 温玉成;;龙门石窟造像的新发现[J];文物;1988年04期

6 郑u&民;刘慧;吴绪纲;;山东东平白佛山石窟造像调查[J];考古;1989年03期

7 王家yP;安岳石窟造像[J];敦煌研究;1989年01期

8 张乃翥;从龙门石窟造像遗迹看北魏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1989年02期

9 郭太松;;鹤壁发现宋代石窟造像[J];中原文物;1989年02期

10 张祥水;;论世俗化的大足石窟造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涂俊彪;屈宏强;王德涛;;北魏时期洛阳佛教乐舞与洛阳石窟造像中的乐舞文化[A];2014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张勋燎;;大足舒成岩道教石窟造像记道士、匠师题名的衔称和道教纪年[A];大足学刊(第一辑)[C];2016年

3 ;美国费里尔博物馆藏响堂山石窟造像[A];大匠之门 9[C];2015年

4 党燕妮;;炳灵寺北魏石窟造像题材简析[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成宗;;古文物的声学检测[A];1990岩土混凝土声测技术新进展学术与信息交流会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杨泓;;云冈石窟造像艺术漫谈[A];大匠之门 4[C];2015年

7 仇春霞;张伟;;云冈佛像:泥巴、砂砾岩与佛的故事——张伟访谈录[A];大匠之门 4[C];2015年

8 张先堂;;敦煌莫高窟第148窟西夏供养人图像新探——以佛教史考察为核心[A];西夏学(第十一辑)[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学术主持 俞守仁;石窟造像的最后殿堂[N];美术报;2019年

2 四川省巴中市南龛石窟研究所 石卫东;从石窟造像看唐代文化在巴中地区的传播[N];四川科技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易可可;探秘龙桥乡石窟造像[N];眉山日报;2010年

4 杨俊芳;凉州石窟模式对云冈石窟造像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9年

5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 黎方银;大足石刻:世界石窟造像的瑰宝[N];光明日报;2010年

6 王志军 张明慧;响堂山石窟造像与书法艺术[N];联合日报;2015年

7 天p

本文编号:2594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594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1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