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像营造,奉先寺大卢舍那佛龛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8 13:35
【摘要】:北朝至唐代,从新疆地区到中原南北方地区及西南地区,开凿大像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一种潮流。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及像龛是其中较为典型又相对特殊的一例。论文从大像的角度出发,以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为直接研究对象,见微知著地分析大像营造以及致其产生的多重因素。论文聚焦于奉先寺大像龛本身,试图对其进行一个全面多元的研究。从视觉空间、造像造型以及历史背景三个方向切入对这一图像进行解构。首先讨论佛龛空间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观像空间的营造;继而讨论佛像造型的风格来源以及图像背后的政治隐喻;最后从造像记提供的信息着手,分析大像龛具体的政治背景及其与净土信仰之间的联系。论文在材料上,涉及到历史典籍、佛教经典、石窟遗存、考古出土等,方法上主要以考古类型学、图像学、形式风格分析为指导,综合研究这一个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315
【图文】:
但在像龛之中有五十余处梁孔遗迹(图1),故知大像龛前曾有木构建筑。木构建筑属于窟前建筑的一部分,系佛教石窟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表现。窟前建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窟室外部雕刻出仿木的建筑,盛行于北朝晚期,多见于云冈第二期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响堂山石窟、山西天龙山石窟等(图 2、图 3)。大像龛原有窟前建筑属于另一类形式,即在窟前作木构建筑。据考古发掘可知,云冈石窟在北魏年间已有相关木构建筑[1],郦道元曾有“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记载。南方地区稍晚于云冈,于 5-6 世纪出现,如南京栖霞山 14 号窟,浙江新昌剡溪大佛。窟前木构建筑建造最多者为敦煌莫高窟,《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记》[1] 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云冈石窟建筑遗迹的新发现[J].文物,1976,(第 4 期).
天龙山石窟第16号窟仿木构窟檐[1]
龙门石窟唐字洞石构窟檐
本文编号:2772952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315
【图文】:
但在像龛之中有五十余处梁孔遗迹(图1),故知大像龛前曾有木构建筑。木构建筑属于窟前建筑的一部分,系佛教石窟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表现。窟前建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窟室外部雕刻出仿木的建筑,盛行于北朝晚期,多见于云冈第二期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响堂山石窟、山西天龙山石窟等(图 2、图 3)。大像龛原有窟前建筑属于另一类形式,即在窟前作木构建筑。据考古发掘可知,云冈石窟在北魏年间已有相关木构建筑[1],郦道元曾有“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记载。南方地区稍晚于云冈,于 5-6 世纪出现,如南京栖霞山 14 号窟,浙江新昌剡溪大佛。窟前木构建筑建造最多者为敦煌莫高窟,《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记》[1] 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云冈石窟建筑遗迹的新发现[J].文物,1976,(第 4 期).
天龙山石窟第16号窟仿木构窟檐[1]
龙门石窟唐字洞石构窟檐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金翠;隋唐造像记发愿文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2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772952.html